譚琳
高校瑜伽課程性別比例失衡現(xiàn)象及應對措施探析
譚琳
放眼當今高校瑜伽課堂,性別比例失衡的現(xiàn)象相當明顯,“陰盛陽衰”的狀況非常普遍。論文從高校男生身體形態(tài)特點、心理特點及性格特點三個方面,分析了造成此現(xiàn)象的原因,闡述了瑜伽男女皆宜的健美、健身、健心、育人價值,并結合瑜伽運動規(guī)律及高校教學實際,提出了改善高校瑜伽課程性別失衡現(xiàn)象的應對措施。
高校瑜伽;課程;性別失衡;探析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12.100
瑜伽起源于古印度,有著數(shù)千年的歷史,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東方最古老的強身術之一。進入21世紀,瑜伽作為一種崇尚自然、平衡身心的新興健身方式,以獨特的魅力漸成為健身界的新寵,更因其深受年輕健身愛好者的推崇和喜愛,被納入高校教程,成為高校體育教學中新興的、趣味性教強的課程,備受學生青睞。
然而,自高校開設瑜伽課程以來,在不斷普及和蓬勃發(fā)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放眼瑜伽課堂,性別比例失衡的現(xiàn)象相當明顯,“陰盛陽衰”的狀況非常普遍,學生幾乎成清一色的“娘子軍”,鮮有男生蹤影。這一現(xiàn)象,必將使得瑜伽課程的教學覆蓋面受限,影響并制約瑜伽運動在高校的發(fā)展,令瑜伽的全面推廣受阻。
1.1 男生身體形態(tài)特點
處于高校階段的男生,其身體形態(tài)較女性而言,肌肉較粗、骨骼較大,關節(jié)韌帶較為僵硬,加之動作的記憶能力與身體的協(xié)調性、柔韌性相對女生處于劣勢。這些弱點,或影響到瑜伽動作的美觀和質量,從而令男生缺乏自信,望而卻步,敬而遠之。
1.2 男生心理特點
瑜伽這項運動,在宣傳時即存在誤區(qū)。它被出于商業(yè)化的目的,以一種時尚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側重強調塑形瘦身的功效,其宣傳照也多以年輕、優(yōu)雅的女性,為展現(xiàn)身體的柔軟,做出高難度的瑜伽體式。如此片面化的宣傳,令男性對瑜伽產(chǎn)生排斥心理,認為練習瑜伽是跟風追逐潮流的行為,乃女性的專利。事實上,瑜伽是以呼吸、體位和冥想為練習手段的健身方式,追求身體、精神和心靈的和諧統(tǒng)一,其鍛煉價值并不僅僅局限于養(yǎng)顏美體。在瑜伽的起源國印度,瑜伽大師也以男性居多。此外,還有部分男生盡管好奇,但心理上出于怕出洋相、難為情的考慮,或者對考試難以取得理想成績的擔憂,不愿或不敢嘗試。
1.3 男生性格特點
處于青春期的高校男生在性格特征上,多為好動不喜靜,更愿意嘗試與速度、力量相關的相對激烈的運動,而瑜伽相對較為輕柔徐緩,缺乏對抗性,故而男生認為其偏于“沉悶”,過于“安靜”,缺乏活力與激情,對其熱情不高、興趣低下。
事實上,高校瑜伽課程并非女生專屬。瑜伽不僅僅是一門關注學生自身成長與發(fā)展的課程,亦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生命哲學;瑜伽不僅具有健身健美的意義,更賦有健心育人的價值,它能夠潛移默化的對人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產(chǎn)生積極、長久的影響。故此,男生在練習瑜伽的過程中也能夠獲益良多。
2.1 瑜伽的健美價值
對個人形象的注重,既是社會現(xiàn)代文明發(fā)展的要求,亦是當代大學生自我完善的訴求。當代大學生中,不僅僅女生,相當一部分男生自我外在形象的管理意識較為強烈。良好的外形、挺拔的身姿、強健的體魄,是很多男生的期望和目標。實驗證明,瑜伽形體訓練既能有效消耗局部脂肪、降低體重指數(shù),改善身體各部位的圍度,如令腰圍、大腿圍度指數(shù)明顯下降;同時又能夠發(fā)展肌肉力量,改善肌肉線條,令形體更為勻稱;還能夠舒展筋骨、拉伸韌帶、塑造挺拔身型。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男、女生均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或減肥纖體,或增強肌力、健美塑形,或糾正探頸、斜肩、駝背等不良體態(tài),提升氣質。
2.2 瑜伽的健身價值
當今,亞健康已成為社會的凸顯問題,亞健康人群日益年輕化,甚至蔓延至高校學生。據(jù)調查,當代大學生的亞健康狀態(tài)發(fā)生率較高,體質狀況不容樂觀,男生和女生,都需要通過適度的運動增進健康,擁有健康的體魄,以適應繁重的學習與工作、應對緊張的競爭與挑戰(zhàn),體現(xiàn)自身價值。而瑜伽,正是一項有著較高健身價值的運動項目,它通過站、坐、跪、臥、倒立等動靜結合的體式練習,緩慢調姿,充分彎曲、伸展、扭轉人體各個部位,活化僵硬的關節(jié)部位,通暢經(jīng)絡,按摩人體各個器官,改善內臟功能,或調節(jié)體內環(huán)境,增強人體免疫力,或緩解某些疾病癥狀,祛病強身。因此,不論對男生或女生而言,瑜伽都能夠以自然親和的方式,明顯提高身體機能、全面增進身體健康,安全有效的改善身體的亞健康狀態(tài),故而不僅是一門值得選擇與學習的課程,亦是一項適合終身鍛煉的健身方式。
2.3 瑜伽的健心價值
處于青春發(fā)育后期的大學生,不僅在生理上,心理亦處于迅速成長與發(fā)展的過程,趨于成熟又未真正成熟,是心理問題的易發(fā)人群。不論是男生亦或女生,在繁雜的學習與生活中,如若沒有得到很好的調節(jié)或控制,都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而瑜伽追求身心和諧,對調節(jié)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有良好的功效。在瑜伽課堂中,自然、深長且有節(jié)奏的呼吸,除了能夠令學生放松身心,亦能引導學生學會靜觀自我,控制自我的情緒;豐富的瑜伽體位法則能夠幫助學生恢復或提升元氣,讓學生在練習中達到頭腦冷靜、情緒穩(wěn)定的良好狀態(tài);瑜伽的靜思與冥想,有效幫助學生舒緩緊張狀態(tài)、拋開繁雜思緒、降低焦慮水平、消除憂郁情緒;而婉轉清新的瑜伽音樂,則令學生感覺寧靜愉悅、疲憊緩解。
2.4 瑜伽的育人價值
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外界環(huán)境中對年輕人的各種消極因素干擾與利益誘惑較為復雜,高校大學生承受的壓力隨之增大,生活節(jié)奏較快、精神負擔較重,男生性格相對急躁、倔強、易沖動,更需要舒緩與指導。而高校瑜伽課程引導學生釋放心靈,要求學生在練習與生活中保持平和心境,自覺抵御自身容易出現(xiàn)的負面情緒,以及外環(huán)境中不良因素產(chǎn)生的負作用,培養(yǎng)學生冷靜客觀的良好心態(tài)、善良自信的生活態(tài)度,從而更為樂觀積極、心懷感恩的面對生活。此外,在飲食方面,瑜伽主張人們多吃悅性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豆類制品、牛奶、谷物等),認為這類食物“健康營養(yǎng),能夠使人精力充沛”。這一飲食哲學,引導大學生建立科學、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偠灾べつ軌驇椭咝W生,包括男生,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對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亦能起到促進與強化的作用,故而具有積極的育人價值。
3.1 明確學習目的
正確認識并明確學習目的,是產(chǎn)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興趣的基礎和保證,清晰穩(wěn)固的學習目的可幫助學生樹立長遠的學習目標,督促學生自覺自愿參與練習。故而,教師除了課堂之上,還應通過多種形式、多重渠道,對瑜伽進行全面宣傳、深入介紹,普及瑜伽知識、推廣瑜伽教育。通過宣傳介紹,一方面,展示出瑜伽“力”的效果,幫助學生更新觀念,糾正對瑜伽的片面認識,讓學生意識到瑜伽并非一味追求身體柔軟度,而是力量與優(yōu)雅的結合、強度與韌度的統(tǒng)一,從而令男生對瑜伽產(chǎn)生再認識,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美的啟迪,提高瑜伽在高校男生中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突出強調瑜伽與健康相關的基礎知識,特別是男性參與瑜伽鍛煉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明確瑜伽是一項男、女大學生皆宜的身心鍛煉,明確瑜伽教育并非僅僅是一門體育課程,同時也是一種理念、一種態(tài)度、一種生活方式,徹底掃除男生對瑜伽認識的誤區(qū),令男生對瑜伽的認識不斷加深,從而明確學習目的。
3.2 調動學習興趣
興趣是動機產(chǎn)生的最主觀原因,是求知欲最豐富的源泉,是學習最為直接的動力。故而,在教師瑜伽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把握學生的心理,激發(fā)學生,特別是男生的學習興趣。具體而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調整。其一,豐富教學內容。相對“娘子軍”班級,若有男生的參與,瑜伽課程的教學內容更須注意因材施教,在教學動作的選擇與編排上應結合男生身體特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或設計適合男生身體特征的瑜伽體式,避開過于復雜或對韌度要求過高的動作,或將強度動作與韌度動作穿叉練習,避免打擊男生學習自信與熱情。其二,調節(jié)教學模式。在教學模式上,應更為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精神參與課堂之中,讓學生有自主練習、相互交流的空間,應特別注意培養(yǎng)和保護學生,尤其是男生在練習過程中的積極情緒,幫助學生在課堂上、瑜伽練習中獲得成功體驗。其三,靈活考核方式。在瑜伽考試中增加自選動作環(huán)節(jié),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這樣一來,學生有機會結合自身特長選擇自己較為擅長的動作,以平衡因性別因素造成的考試結果不公平,減輕男生心理上對考試項目與成績的擔憂。
3.3 營造學習氛圍
瑜伽運動在高校的普及與開展,依賴于良好的瑜伽氛圍,特別是愉悅的瑜伽課堂氛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應努力提升專業(yè)技能和水平,還需提高自身親和力,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安全、愉快的教學氛圍。
對待初次體驗瑜伽的男生,教師應善于與其溝通交流,消除其瑜伽練習中的困惑,減輕其瑜伽練習中的緊張感,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促進瑜伽課堂的教學效果;對待有一定基礎的男生,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其表現(xiàn)欲,提高其自我價值感,帶動積極的教學氛圍。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本身,亦是影響學生選課的重要因素。男性瑜伽教師在高校瑜伽教師中的比例也是偏低,如果有更多的男教師參與瑜伽教學,必將起到良好的榜樣和示范帶頭作用,推動瑜伽在高校男生中的健康發(fā)展。除此之外,課堂之外,可開展豐富的與瑜伽相關的活動,如舉辦瑜伽與健康講座、推進瑜伽社團活動、開展校際、校外的瑜伽交流互動等,促進瑜伽文化的傳播,提高瑜伽運動在高校學生中影響力,營造較為濃厚的校園瑜伽健身氛圍。
[1] 汪敏,錢強,盛寧寧.瑜伽形體訓練對女大學生身心健康影響的研究 [J]廣州體育學院 2005 年3 月第25 卷第二期(總第80 期).
[2] 何靈捷,王順熙,韓晗.如何讓瑜伽走進高校男生[J] 運動精品 2014年(第33卷)第7期.
[3] 毛娟.論瑜伽教育的健身育人價值 體育學刊[J] 2005年11月 第12卷第6期.
[4] 廖玫.瑜伽對大學生身心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J] 廣州體院學報 2006年5月 第26卷第3期.
[5] 郁晶晶.高校瑜伽教學若干問題探討 [J]上海體院學報 2011年5月 第35卷第3期.
譚琳(1982.12-),女,漢族,安徽蕪湖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體育社會學,講師,南京大學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