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維雨 張如鳳
上班途中摔傷能否認定為工傷
■文/李維雨張如鳳
案例周 某是山東省金鄉(xiāng)縣某棉紡廠的女工,居住在魚山鎮(zhèn)李海村,與棉紡廠相距約3公里。2015年9月15日23點30分,周某從家中騎電動自行車去單位上夜班(16日0時至8時的班)。途中摔倒受傷,被醫(yī)院診斷為:右尺骨骨折,右腿及膝蓋皮外傷。周某自述,當其沿金曼克大道由北向南騎行時,從對面開過來一輛大型貨車,由于該貨車強燈光照射,致使其瞬間看不清道路,而騎行到路邊沿石上摔倒。貨車沒有停車向北駛去。周某受傷沒有報警,事后將該情況向車間負責人作了反映。16日上午,棉紡廠領導、車間及班組負責人到醫(yī)院對周某進行了看望。
其后,周某申請工傷認定。經(jīng)過調(diào)查核實,沒有目擊證人,電動自行車與貨車沒有發(fā)生碰撞。經(jīng)詢問周某同事等,可證實當晚就是周某的夜班,周某確實是在上班途中受傷的。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經(jīng)過分析研究,認為周某不符合《工傷保險條例》規(guī)定的認定工傷的條件,作出了不屬于工傷的認定決定。周某不服,提出了行政復議,縣政府經(jīng)過復議審理,維持了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作出的工傷認定決定。
評析職 工上下班途中受傷的情形多種多樣,能否被認定為工傷,關鍵看是否符合《工傷保險條例》規(guī)定的工傷認定范圍及條件。有些人認為,只要是職工上下途中受到的傷害,都應當屬于工傷,這個想法是不正確的?!豆kU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規(guī)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本案中,周某在上班途中受傷已不用質(zhì)疑,由于周某摔傷發(fā)生在深夜,周某及其丈夫也沒有報警,公安交警部門沒有對事故的責任問題進行認定分責,那么,周某是不是就沒有責任呢?《道路安全交通法》沒有規(guī)定機動車夜間禁止開燈,相反,夜間在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必須開燈。而周某騎電動自行車去單位上夜班,在道路上騎行發(fā)現(xiàn)有相向行駛的汽車時,在視線不清甚至看不見時,應當即刻停止行進。周某此次摔傷,外因是受到對方行駛汽車的燈光照射后看不清路況而摔傷,內(nèi)因是周某騎車的速度過快、精力不集中加上自己遇事的心理狀態(tài)有問題,造成自己摔傷,周某應負本次交通事故的主要責任甚至全責;而對方駛來的貨車,是夜間開燈在道路上正常行駛,從法律上看,不應該負交通責任或者責任很輕微。更進一步說,是不是存在受貨車燈光照射的特定事實是不清楚的,從現(xiàn)有證據(jù)來看,不能確定存在這樣的事實。
職工上下班途中的工傷認定,是工傷認定的難點。對于職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傷,能否被認定為工傷,主要把握以下幾點:一是職工是否在上下班的合理路線上;二是職工是否在上下班的合理時間內(nèi);三是是否存在交通事故事實;四是職工是否負主要責任或者完全責任;五是職工受傷與交通事故之間是否有因果關系。五者是統(tǒng)一的整體,缺一不可。本案中,是否存在交通事故,周某受傷是否因交通事故所致,事實和因果關系無從確定;即便事實和因果關系成立,周某受傷的主要責任也在自己而不在對方。
有不少人認為,我國建立和諧社會,應以人為本,只要是職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傷,均應屬于工傷,這種認識是片面的。違背法律的規(guī)定對個人做傾向性保護,是對法治的侵害。立法本身已經(jīng)對個人權益作了特別的傾向性保護,在法律適用中應特別慎重?!?/p>
作者單位:山東省金鄉(xiāng)縣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