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洋
遼寧大學,遼寧 沈陽 110001
?
淺談新聞翻譯的特點及技巧
孔令洋*
遼寧大學,遼寧沈陽110001
摘要: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的深入發(fā)展,各國之間的交往日益加劇了,交流離不開新聞媒體,因此新聞翻譯就顯得尤為重要。新聞翻譯能夠有效的將國際政治經(jīng)濟迅速傳遞給世界,其速度快,語言準確精煉,成為國際間交往的重要橋梁。新聞翻譯中某些慣用詞句簡練而有力地傳遞了新聞內(nèi)容,很好的向世界人民展示了其獨特的時效性。如今,新聞翻譯在世界發(fā)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口頭還是書面。其精簡的語言也越來越成為一種國際語言及國際間交流的工具。在進行新聞翻譯工作時,要準確把握新聞的特點及翻譯技巧,保證新聞準確性和時效性。而中英兩種語言屬于不同的語系,東西方文化背景又不同,因此,在翻譯時,需要不斷轉換中英兩種思維模式,克服兩種語言結構以及表達方式方面的差異,準確呈現(xiàn)新聞的主旨大意,傳遞新聞內(nèi)容,使新聞生動再現(xiàn)。這就要求譯者掌握基本新聞翻譯原則及技巧,在保證基本語篇句法詞法準確無誤的情況下,靈活巧妙地運用新聞翻譯技巧及策略,以適當增加新聞的生動性和耐讀性,從而吸引廣大讀者,增強新聞的感染力以及感召力,更有效的起到新聞媒體傳播宣傳的效果。
關鍵詞:新聞翻譯;翻譯特點;翻譯技巧;新聞翻譯者
一、新聞概述
新聞所包含的范圍很廣,主要是指電視,電臺,互聯(lián)網(wǎng)記錄,傳播,反映時代及當下現(xiàn)實的一種文體。常見的新聞種類有很多,比如政治新聞,軍事新聞,財經(jīng)新聞,娛樂新聞,國際新聞,國內(nèi)新聞等等。新聞以其特有的時效性,傳播性,準確性,通俗性而受大眾之喜愛。早在民國時期,上海就有報童在街頭賣報,并且喊著今日重大新聞頭版頭條以吸引街上的路人,可見新聞歷史悠久,受大家所鐘愛。
二、新聞翻譯的特點
語言總體風格是大眾性、趣味性和節(jié)儉性。新聞翻譯要保證通俗易懂,精簡準確,這樣才會使讀者愿意讀,聽者能夠聽得下去。因此,在新聞翻譯時,要避免句式過長,詞匯過于繁瑣,保證新聞的精簡性。但是,過于嚴肅又不免使讀者覺得索然無味,因此,新聞翻譯時,還要盡量增添文章的趣味性以及生動性。同時,在新聞翻譯用詞上,翻譯工作者還應注意語言準確鮮明清晰,避免漏譯,曲解,模棱兩可,晦澀難懂,而要增強新聞翻譯文本的感召力,表達力,號召力。
(一)詞匯特點
第一,新聞翻譯的詞匯有特定的新聞風格。通常在任何一個領域中都會有所謂的專業(yè)術語,新聞翻譯也是如此。經(jīng)過大量的翻譯后,某些詞匯被定為特定的表達意思,以此來表達事件與事實。這些詞是經(jīng)過嚴格篩選的,由于大量新聞翻譯與語篇中使用,因此,也就約定俗成轉而變?yōu)楣潭ǖ男侣劮g表達。例如,horror一詞是新聞標題中常用的詞,用以表示不幸事故和暴力行動,再如nadir常指“兩國關系的最低點”。此外,新聞報道中還有一些約定俗成的套語,如according to sources concerned(據(jù)有關方面報道),cited as saying(援引……的話)。
第二,新聞翻譯側重于使用小詞。小詞(midget words)即簡短詞,一般為單音節(jié)詞。小詞能夠是新聞語篇顯得簡練精悍,這正符合新聞英語翻譯特點及要求。其次,是由于小詞的詞義范疇很寬,這樣能夠是文本看起來生動靈活。如back(支持),ban(禁止)等。
第三,大量使用縮略語。這樣能夠節(jié)省篇幅,避免了很長的機構名稱,突出新聞事件的重點。比如WB(world bank世界銀行),ASP(American selling price美國銷售價),biz(business商業(yè))等。
第四,新詞新意,臨時造詞。新聞報道要跟上時代潮流,時代腳步。新聞時效性就是強調新聞媒體要著眼于當下,體察當下時政。比如在最新美國大選中,就出現(xiàn)了一些相關術語。Flip flopper指改變立場的人,政策騎墻派。
(二)語法特點
第一,時態(tài)的使用。在英語新聞中現(xiàn)在時被廣泛使用。為了造成事件正在進行中的效果,給人以真實感,無論是標題或是正文都常常采用現(xiàn)在時代替過去時。另外,甚至在said,told,reported,added等動詞過去時后面的that賓語從句中,過去時也常常為現(xiàn)在時態(tài)所替代。
第二,較多使用擴展的簡單句。由于報刊篇幅有限,新聞文體在語法方面一個重要特點是句型的高度擴展,結構嚴謹,將豐富的信息壓縮在有限的篇幅中。常見的方法有使用同位語、介詞短語、分詞短語等語言成分擴展簡單句,有時還較多的使用插入語代替從句,從而簡化句子結構。
第三,前置修飾語高度濃縮。新聞文體為了使句子結構緊湊嚴密,大量使用前置修飾語修飾名詞,如a hand grenade and machine gun attack.
(三)文化語言特點
由于中西方文化發(fā)展差異,文化背景差異,國情差異,因此,新聞文本也會出現(xiàn)不同。翻譯工作者需要了解國內(nèi)外政治經(jīng)濟,了解國際時事政治,這樣有利于擴展新聞翻譯視野,增強翻譯文本的可讀性,時效性。
三、新聞翻譯的技巧
(一)編譯
由于中西方讀者所關注的不同,新聞翻譯時就需要找到翻譯的側重點,有的放矢地進行編譯。比如,在一些篇幅較長的新聞中,如果當下對其關注度不高,則完全可以進行縮減,采用將長篇幅的文字處理成圖片成的方式。這種方法不僅會使新聞文本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吸引讀者,
同時也會省出一些版面,留給其他新聞。
(二)譯者注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因此,翻譯工作者在對一些中國特色詞匯進行翻譯時需要加上注解,對其進行解釋。新聞要求通俗易懂,清晰明了。譯者注能夠幫助讀者理解文章內(nèi)容,降低文化差異帶來的閱讀影響。具體說來,有關歷史事件、地理名稱、我國獨有的機構、節(jié)日、習俗、行話、套話和歷史典故等都需要采用解釋性的翻譯方法。比如“巴金”譯作“Chinese writer Ba Jin”,又如“江蘇”譯作“Jiangsu in east China”,以便讓外國讀者了解以上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及特點。
四、結語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世界的發(fā)展,新聞翻譯變得越來越靈活,比以往更加新穎。新聞翻譯者要著眼當下,抓住新聞翻譯特點,根據(jù)不同的新聞文本,將新聞翻譯得更為大眾所接受,推動新聞翻譯行業(yè)的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01-0082-02
*作者簡介:孔令洋(1993-),女,遼寧沈陽人,漢,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筆譯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