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衛(wèi)芳
(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qū)滿城鎮(zhèn)北陵山村學校)
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漫談
趙衛(wèi)芳
(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qū)滿城鎮(zhèn)北陵山村學校)
在當前的學校教育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問題已成為數學教師們最為頭疼的一項工作。學困生問題是各種因素長期積累的結果,它的解決需要較長的過程,需要教師、學生、家長的共同合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調動學困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使他們獲得更多的知識。分析了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轉化的策略。
數學學困生;原因分析;轉化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新的教育理念已經在數學教學中得到了全面貫徹實施,促進了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也涌現出了一大批數學成績突出的學生。然而,其中也不乏存在一些數學“學困生”。隨著年級的增高,這類學生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如何對數學學困生進行轉化是數學教師的當務之急,下面筆者就將自己的一些有益探索和研究與大家共享。
多年來我一直將學困生轉化作為教學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首先,我通過調查了解學生以前在校學習、家庭教育等情況,認為產生學困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先天原因導致學習困難。由于遺傳因素,個別學生天生智力存在差異,較其他學生水平低下,接受能力差,在同一教室、同樣的時間學習,但效果與好學生大相徑庭,逐漸變成了“學困生”。
2.教師對學困生缺少關愛和必要的輔導。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和作業(yè)上施行“一刀切”的政策,對好學生和學困生一樣的要求,忽視了學困生在學習上的差距,課后也沒有進行必要的輔導,往往采用錯一罰“幾”的方法,只有批評沒有表揚,無形中加重了“學困生”的負擔,導致個別學生失去了學習自信,養(yǎng)成了許多學習上的惡習。
3.教學中知識遺漏長期積累的問題。在測試中,經常發(fā)現有一大部分學困生連一二年級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識都不知道,從而導致無法進行新知的學習,據此分析,認為是低年級教師忽視了這部分學生知識的鞏固,從低年級開始長期積累,隨著年級不斷升高,學習的容量和難度就會越來越大,學困生轉化的難度也會隨之增大。
4.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脫節(jié)的問題。以我校情況來講,其中大部分學生來自普通家庭,他們的父母有的務農,有的外出打工,也有個別經商或離異家庭的學生,總體來說,他們成長及學習環(huán)境都比較差。一方面是家長對他們的學習不重視,另一方面是學生自制力也較差,畏學、厭學情緒比較多,所以,沒有來自學生家庭的積極配合,單靠學校教育,學生學習還是難以得到改善。
1.在教學上力求創(chuàng)新,強化學困生學習效果
(1)改進課堂教學,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學困生能聽懂、學會為出發(fā)點,認真鉆研教材,不斷創(chuàng)新教法,將枯燥、抽象、乏味的知識,通過風趣幽默的語言,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困生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自覺主動地融入數學學習活動中,提升學習活動實效。
(2)精心設計練習,開展分層教學。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采用分層教學,在練習題布置上不能搞“一刀切”,
要給學困生適當降低練習的要求,設計一些難度較低的習題,從易到難,逐步增加難度,反復練習,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3)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針對性輔導。學困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較弱,所以,為防止學困生出現知識斷層,教師應堅持利用課余時間對學困生進行針對性的加強鞏固輔導,及時查漏補缺,使學困生緊跟學習進度。
2.從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入手,加強學習方法指導
(1)強化學困生對數學概念、計算法則等的背誦、記憶。學困生學習困難往往是由于對一些概念不清、法則算理不明,導致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學習吃力,錯題率高,成績低下。因此,教師要把學困生對數學概念的學習作為培養(yǎng)其良好學習習慣的第一步,教給學困生記憶的方法,讓其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成誦,靈活運用。
(2)教給學困生思考的方法。學困生由于對數學學習有畏難情緒,對好多題目往往不加思考就輕言放棄,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動腦思考,讓他們體會到“只要多思考我也能行”。例如,在解答應用題時,首先要讓學生多讀題目,理解題目意思,然后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引導學生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最后說出怎樣利用已知條件列式解答,長此以往,學困生就會去主動思考,減少依賴心理,自己去解決數學問題。
(3)培養(yǎng)學困生認真完成作業(yè)的習慣。在作業(yè)批閱中,對學困生的作業(yè)應盡量采取面批的形式,對學生不會做的題及時給予講解,這樣既可以督促學困生當天的作業(yè)當天完成,又使教師及時了解到學困生對新知的掌握程度,長期堅持,就會培養(yǎng)學生認真完成作業(yè)的習慣。
3.做好家校共育工作
對后進生的轉化應該雙管齊下,經常與家長溝通,和家長共商教育管理策略,在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和家庭作業(yè)的完成上發(fā)揮家庭教育的應有作用,做到學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確保教育轉化工作的順利進行。
總之,學困生問題是各種因素長期積累的結果,它的解決需要較長的過程,需要教師、學生、家長的共同合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調動學困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使他們獲得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