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東
(浦江縣平安中心小學 浙江 金華 322201)
口語教學因智慧而精彩
鄭偉東
(浦江縣平安中心小學 浙江 金華 322201)
口語交際作為一種有聲的語言,它主要是依靠口語進行雙向或多向的信息交流的一種活動。小學生應當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迫切需要,有助于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發(fā)展,有助于促進智力、發(fā)展思維,有助于學生良好氣質的形成。重視口語交際,培養(yǎng)聽說能力是當務之急。
口語交際;激趣;話題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作為一個合格的小學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所以我在口語交際的教學中,力求做到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的深入思考和在設計上做到層次化、角度化、境界化、整體化、形象化、民主化、藝術化、科學化,實現(xiàn)教學科學的藝術化和教學藝術的科學化的完善融合。達到有效培養(yǎng)學生良好聽說能力,提高口語交際水平這一目的。
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學生年齡不同,心理發(fā)展程度不同,其方法手段也不一樣,呈現(xiàn)出開放性而又具有綜合性的特點。我的做法有以下兩點:
教學第十冊《宴子使楚》一課前,我先要求全體學生圍繞“會說話很重要”這樣一個主題,每個同學從課外讀物或課本中收集一個古今中外的故事。然后讓學生把收集到的資料放在自己頭腦里,以開故事會的形式,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講述故事。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耐心地聽清別人講話,理解主要意思,做到能夠相互轉述,轉述時要講清“何時,何地,何人,何事”四個基本內容。結果每組代表相繼上臺講了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的故事;周總理以銳利機智的語言與反動派作斗爭而取得勝利的故事;宴子使楚,運用智慧和口才爭取人格,爭得國格的故事。然后相互討論,相互補充,相互評論。輔之以語言掌聲鼓勵及實物獎品,形成了同學們爭先恐后聽說的課堂氣氛。一堂課下來,同學興猶未盡。
活動也是語文課的教學形式之一,也是同學們最喜歡的教學形式。根據學生表現(xiàn)欲強的心理特點,我在班級和校園組織成立了課外廣播興趣小組,課本?。òɑ∑罚┍硌菖d趣小組,演講朗頌興趣小組。經常開展演講會,辯論會,普通話比賽等活動來激發(fā)學生聽說興趣。
比如在每天的課前三分鐘,我都要求值日生繪聲繪色地講個故事,或進行三分鐘新聞廣播,或小記者現(xiàn)場采訪活動,或精品短文欣賞活動。開始有學生膽怯害怕,不敢上場。隨著次數的增加,同學的膽量越來越大,表達能力越來越強,呈現(xiàn)出一種遍地開花的局面。
根據學生心智和年齡特點,需要老師用兒童的眼光來看待周圍事物,選擇聽說內容。小學低中高年級學生水平層次不一樣,其聽說內容和要求也不一樣。但總體原則是聯(lián)系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選擇一些生動有趣的內容,使他們有話想說,有話可說。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使學生的聽說興趣不因話題的枯燥與不適應而逐漸消失。
以我所教授的五年級學生為例。我通常是分層次地要求學生先說家庭、同學、老師、學校、身邊好人好事;再說自己的理想,祖國的未來,以及一些民間的故事,成語故事,寓言和神話故事,課文插圖介紹等等。根據不同的時間、場地、請景,我靈活確定聽說內容。在此過程中,老師與學生一道采取民主化的原則,檢查評議每個同學的發(fā)音是否準確,表述是否清楚,句子是否通順完整。這些熟悉的聽說內容和民主化的聽說形式吸引了學生的廣泛參與,達到了人人動腦動口,認真耐心地聽懂,說通的目的。
選擇的話題與生活融為一體。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口語交際的內容,口語交際就是生活的工具,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為口語交際教學提供了源頭活水。話題的選擇來自于生活,也是學生喜歡的,想探究的。如有關動物這一課,非常巧妙地把課題改成了《我們的朋友》,使二年級小朋友更感興趣了,更能意識到動物就是我們的朋友,要與它們和諧相處,從而,他們會主動去了解動物世界的奇妙,會主動講述動物的事;“水晶”是浦江的特色,是晶瑩剔透的,美麗神奇的,五年級的學生更有探索的愿望,想揭開“水晶”的朦朧面紗,進一步了解水晶,進一步了解被稱為“水晶之都”的浦江;“克隆”,是現(xiàn)在的熱門話題。對于“克隆”,人們似是而非。六年級的小孩子會非常感興趣的把自己當成一位科學家,在這課堂上談克隆,了解克隆,一展風采;《教你學一招》,貼近學生生活,也來自于學生的生活需要,是小孩子們露一手的好平臺,在這一平臺當中,小孩子們樂于討論,敢于教會別人自己的拿手絕活,也從別的同學那兒學到了不少本領,何樂而不為呢?
學生基本能聽清主要內容,又“敢說”“說通”后,老師就要根據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規(guī)律,訓練學生進一步聽明白,說具體。
在教學課中,我也毫不放松。比如在教授小語第十冊《江畔獨步尋花》這首古詩時,我先用投影打出色彩鮮艷的幻燈畫面,要求學生不僅僅滿足于說畫面內容,有哪些景物,哪些人。而是要求學生以不同角度,按從上到下,以下到上,從左到右,以右到左的觀察順序說,不能顛倒,不能混亂。同時在基本理解詩句意思后,我要求學生用自己通順具體的語言說出畫面特點,畫面所蘊藏著的思想感情。通過這樣的反復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得以是階梯狀地向上提升。
總的說來,訓練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無論哪一種,老師都需要從立體化的角度,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佳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所有的培養(yǎng)訓練形式中,老師要充分體觀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老師指導下自主、自理、自動。因此,可以按照下面幾種形式考查學生聽說能力。
第一種是信號表態(tài)式:它運用于集體評價。老師給每位學生兩種顏色的信號(如紅、黃小旗)并規(guī)定信號各自代表評價的內容(如紅代表說得好,黃代表說得不夠好)。在一個同學說完一段話后,舉旗表態(tài),用信號表示自己的評價。老師再指名讓學生談談為什么舉這種顏色的旗子。
第二種是個人評價式:在所有同學聽完錄音后,然后抽一位同學根據聽到的內容上臺講述。老師最后組織大家個人發(fā)表意見并做出評價。
第三種是小組評分式:在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的聽說訓練中,每一個小組為聽說的同學記一個分,作為老師評價的參考。
第四種是匯報考查式:向家長匯報自編自演的課本劇,匯報各方面收獲,老師征求家長的看法做出評價。
無論進行哪一種形式的考查,老師都要以立體思考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智力,發(fā)展學生能力。
通過以上幾個教學步驟的循環(huán)進行,除了使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提高外,也促進了學生語文整體素質的提高。其表現(xiàn)在:第一,促進了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第二,學生的作文有所提高。第三,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因此,要說好話的先決條件是仔細觀察,積極思維。
隨著聽說教學各項實踐活動的不斷嘗試和深入思考,我們有理由相信,“今朝花勝去年好,料得明年花更紅”。
參考資料:
[1]《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胡敏敏
[2]《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