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浩
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
互動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應用
孫浩*
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錦州121000
本文論述了基于建構主義的互動教學法,并將其運用到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課堂,闡述了詞匯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進一步提出了互動教學的理論基礎、基本含義和主要特點,同時具體指出其操作的相關環(huán)節(jié)。
互動教學;高中英語;詞匯
詞匯是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基礎和核心內(nèi)容,然而如今大部分高中英語課堂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單詞教授方式,教師講學生記,缺少了彼此的互動交流。基于建構主義的互動教學法則在近年來更多受到歡迎與推崇。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小組合作、相互交流互動的方式學習詞匯,不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基本內(nèi)容也是重要內(nèi)容,并扮演著積極的作用。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學科,均由一個個的單詞構成,這與漢語是有相通之處的。不掌握一定量的詞匯,聽、說、讀、寫、譯等都無法順利進行。正如語言學家Wilkins(1972)在論述的詞匯在交際中的重要性:“沒有語法,能表達的內(nèi)容很少;沒有詞匯,則什么都表達不了?!?/p>
“互動”是兩個或更多的人相互交流思想感情、傳遞信息并對雙方都產(chǎn)生影響的過程(Brown,2001)。互動教學的直接理論依據(jù)是交際教學法。它強調語言的多種用途和學習外語的多種目的,認為教學應以人為本,課堂組織應以學生為主,教師的責任是給學生提供交際情景、場合。孫譯文和雷呈勇在文章中總結了其特點:主體性、生成性、交互性和平等性(2008)。
美國的Palincsa于20世紀70年代在建構主義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交互式課堂教學的概念。他認為教學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過程,并應該是建立在學生原有知識水平上或在教師的幫助下的主動建構。之后,隨著教育心理學家Brown和Palincsar于1989年提出交互式教學,國內(nèi)外眾多的學者逐漸認識到交互第二語言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并對此進行了研究。Rivers(1981)指出,語言教學是一種交互活動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主要任務在于為學生構建一個活用語言的環(huán)境,引導并促進學生間的交流,最終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通過交互的方式來提高語言的水平。Brown在其出版的一書中以扎實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并從語言學習者的視角出發(fā)描述了12條教學原理,這些原理是構建交互式教學模式的基石。
國內(nèi)針對交互式教學研究的開展相比國外則較晚,且對其認知與研究也相對較為薄弱。在上世紀90年代,劉潤清,戴曼純(2003)已經(jīng)證明了關于學習策略的98篇論文中,有沒有一個互動的方法。但從2000到2011,互動式語言教學研究論文的數(shù)量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這意味著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國內(nèi)的學者開始越來越重視交互式語言教學。在我國的實證研究工作中還存在著不足,相關項目研究少,將互動教學法應用到閱讀的實證研究居多。
根據(jù)李世蟲(2006)在《英語互動式教學法》一書中基本的互動結構分別為:教師啟動、小組討論、組際交流、總結評價,綜合這一模式將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應用其中。具體操作如下。
(一)教師啟動
首先教師進行導入設立情境,布置本節(jié)課詞匯學習范圍、學習目標,在小組互動之前進行分組。在小組討論之前,先讓同學進行自學單詞,參考單詞表和相關學習材料,閱讀課文,找出文中新詞和生詞,進行學習,盡可能多地理解詞義,同時將問題標記清楚。
(二)小組討論
小組合作的操作方式為:首先,各小組成員根據(jù)問題情境用英語交流自己在學習中的想法;接著,組內(nèi)成員自由辯論,例如單詞的釋義、如何發(fā)音、在文章中的含義;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不懂或難點的單詞,提供給大家一起思考、討論;最后各小組長把組內(nèi)達成一致的觀點或不能解決的詞匯知識點匯總起來。
(三)組際交流
組際交流是小組活動的延伸和發(fā)展,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技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組織各小組間交流信息,補充,提問,以達到互相學習的宗旨。組際交流前,教師應對交流的方式、具體要求等做出布置和安排,提出關鍵性問題,引導各小組圍繞中心知識點、重點問題進行互動。教師的作用是監(jiān)督全班,必要時給予幫助。
(四)總結評價
在互動式教學之中,教師的評價是尤為重要的。教師應根據(jù)之前給定的評價標準對各小組之間的交往、互動給出綜合、客觀、公平的評價,同時指出問題所在以及閃光點,并最終對所研討交流的知識做全面的總結,包括所有目標單詞的學習內(nèi)容。總結評價不僅可以查缺補漏,又可以促進教學。
[1]Brown.H.D.(2001).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Rivers,W.M.(1981).Teaching Foreign-Language Skills.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Wilkins,D.(1972).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London:Edward Amold.
[4]劉潤清,戴曼純.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現(xiàn)狀與發(fā)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5]李世蟲.英語互動式教學法[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06.
[6]孫譯文,雷呈勇.互動教學模式的特點、類型及實施環(huán)節(jié)研究[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8(4):1-5.
孫浩(1993-),男,漢族,遼寧盤錦人,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科教學(英語)專業(yè)碩士生。
G633.41
A
1006-0049-(2016)20-0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