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博
(集寧師范學院,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提高幼兒音樂教育的有效性方法研究
張 博
(集寧師范學院,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幼兒音樂教育是學齡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促進幼兒的大腦發(fā)育,啟發(fā)幼兒的智力,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使其更好的認識自我,認識世界,從而正確辨別是非對錯,善惡美丑??梢哉f,幼兒音樂教育對于幼兒的成長發(fā)育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本文將論述幼兒音樂教育的內涵,并提出一些新穎的教學策略,以期提高幼兒音樂教育的有效性,促使其更好的為幼兒的成長而服務。
幼兒音樂教育;有效性;教學策略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下一代的教育也愈發(fā)重視,如今,幼兒教育作為一種新興行業(yè),受到了廣大家長的好評和青睞,越來越多的家長將孩子送到早教中心,使其早早接受系統(tǒng)的管理和教育,旨在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幼兒音樂教育作為學齡前教育的重要代表,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但能夠開發(fā)幼兒的智力,而且能夠培養(yǎng)幼兒的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力,真正實現了美育教育的目標。然而由于幼兒的認知水平有限,難以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導致教學效果十分不理想。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廣大幼兒教師應改革教育形式和方法,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確保幼兒音樂教育真正的發(fā)揮實效。
幼兒普遍熱愛音樂,對節(jié)拍和曲調非常敏感,當快樂的音樂響起時他們會隨之搖擺,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如果當前播放的曲調比較悲傷,他們的心情也會受到較大的影響。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音樂在幼兒的成長中扮演著不容忽視的角色,音樂教育具有其他教育所無法比擬的巨大優(yōu)勢。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性格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吸引幼兒主動參與,以培養(yǎng)幼兒的樂感。幼兒的記憶力非常好,聽過幾遍的歌曲就能演唱出來,只不過他們對旋律的把握尚欠火候,經常會跑調,需要教師耐心的引導。同時對歌曲表達的含義不甚明晰,只知其音不知其意,所以記得快忘得也快。教師應該為幼兒講解歌曲的含義,加深幼兒的記憶,還要將與之類似的歌曲放在一起,為幼兒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其在音樂的海洋中盡情遨游。此外,教師還要讓幼兒敞開心扉,與音樂近距離接觸,通過模仿演唱、打拍子、伴舞等方式,感受音樂中蘊含的情感,培養(yǎng)幼兒的感性思維,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一)實施情感教育
人們喜愛音樂是因為音樂不單單只是語言和旋律的組合,而是音樂中承載著的濃郁的思想感情,要說幼兒教育的核心目的,情感教育應放在首位,如果幼兒不能感受到來自他人的關愛,他又如何能去熱愛他人呢,更別說去熱愛整個世界了,所以說,幼兒教育應始終堅持情感溝通和傳遞,創(chuàng)造快樂、自由的音樂環(huán)境,讓幼兒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音樂,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促使其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情懷。這對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責任心,才能解決幼兒音樂教育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否則教學質量將無法得到保障。教師應該用豐富的肢體語言配合教學,幫助幼兒理解歌詞的含義,比如說為歌曲編舞,用形象的肢體動作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經常模仿和練習,他們會對這種新奇的教學方式感到興致盎然,更加投入的學習音樂。教師還要對幼兒的發(fā)音和動作給予糾正,多表揚和鼓勵幼兒,即使他們出現了嚴重的失誤也不能加以苛責,要保護幼兒的自尊心。通過加強與幼兒的情感交流,使其樹立對音樂學習的自信,產生對教師的依賴,進而將對教師的情感轉移到音樂學習中,在此情況下幼兒音樂教育將會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二)激發(fā)幼兒音樂學習中的自主創(chuàng)造性
大量的研究和實踐表明,人們的創(chuàng)造力主要源于幼兒時期的培養(yǎng),接受過幼兒教育的人群其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遠遠高于同齡人,也就是說,幼兒教育是開發(fā)和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途徑。音樂以其獨具的超時空性和靈動性給幼兒提供了異常肥沃的想像和創(chuàng)造的土壤,音樂所承載的各種信息被理解成各式各樣,音樂的信號被創(chuàng)造性地以另一種方式演示或延伸,或畫之、或說之、或手舞之、或足蹈之。在這種活動中,幼兒的創(chuàng)造心理被大大激活,并保持很強烈的創(chuàng)造欲望。因此,在幼兒音樂教育中,幼兒教師要避免機械的練習,要通過多種形式,如借助有趣的音樂游戲活動等,讓幼兒在欣賞、體驗、操作和創(chuàng)編中喜愛音樂,在學習中積極自主創(chuàng)造。
(三)重視幼兒音樂課程設計
要想提高幼兒音樂教育的實效性,空有教學理念和方法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制定科學、系統(tǒng)的教學設計規(guī)劃,結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和發(fā)展需求,循序漸進的實施將情感塑造和能力培養(yǎng)計劃,使幼兒的綜合素質真正的有所提高。幼兒音樂課程設計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模式:第一種是教師先設置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來安排教學進度,即當幼兒達到某一階段的目標后才能開展下一階段的教學活動。在這種模式中,教師處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幼兒的水平完全由教師來評定,評估結果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較大,難免有失偏頗。而且牢牢束縛了幼兒的思維,幼兒只能按照教師的要求學習,失去了自由成長的空間。另一種則沒有固定的目標,教師和幼兒處于平等地位,主要工作是幫助幼兒感悟音樂學習的樂趣,讓幼兒盡情的發(fā)揮所長,并根據其所思所想制定教學計劃,致力于將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最大限度的開發(fā)出來。一般來說,每種模式都有其局限性,只有將兩種模式融合起來幼兒音樂教育才會更加有效。
幼兒時期是塑造人格,開發(fā)智力的關鍵時期,此時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個性化人格,使其形成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寶貴品質,從而成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教師要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音樂教學環(huán)境,加強與幼兒的情感交流,同時設計科學的音樂教學計劃,以激發(fā)幼兒的音樂興趣,促使幼兒在快樂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1]劉慧.淺析如何提高幼兒音樂教育的有效性[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4,(2).
[2]李曉瑩.幼兒音樂鑒賞素質培養(yǎng)路徑分析[J].藝術教育,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