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添
(內江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四川 內江 641100)
?
淺談鋼琴演奏中的藝術修養(yǎng)
唐 添
(內江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四川 內江 641100)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習鋼琴演奏的人越來越多,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的色彩,從某種程度來說,鋼琴是制造聲音的藝術,好的音色一直是演奏家的追求,但要擁有好的聲音和藝術形象,只是發(fā)達的演奏技術技巧是遠遠不夠的。好的技術技巧只可以造就一個機械的技巧家,只有技巧與良好的音樂修養(yǎng)兼?zhèn)洌拍茏兂梢粋€良好的鋼琴演奏者或者是真正的鋼琴演奏家。
關鍵詞:鋼琴演奏;演奏技巧;藝術修養(yǎng)
今天我們在所從事演奏的音樂,并非在一朝一夕之間產生出來的,而是經過長久歲月文化和傳統(tǒng)的積累沉淀,慢慢孕育與發(fā)展而成的,它的產生跟繪畫、雕刻、建筑、與美術工藝等息息相關,與文學,思想和宗教等的精神文化也是密不可分的。鋼琴藝術,也是整個人類文明發(fā)展的一種產物,有著強烈的時代氣息和人文情懷。所以,如果演奏家僅僅只是掌握了高超嫻熟的鋼琴演奏技能技巧,而沒有良好的修養(yǎng),是不能完整表達和塑造出生動而有說服力的音樂藝術形象的。
俗話說,字如其人。在我國歷代的書法評價中,人品和書品是一個血肉相連的整體,歷來是人品高于書品。書法是一個人學識、才能、品質的高度融合,司馬光曾經說過:才勝德者,小人也。而鋼琴演奏和書法也有異曲同工之處,琴如其人,一個人的修養(yǎng),在他一舉手,一投足之間都會把鋼琴演奏者的整個人格展露無遺。不管是好的一面或者是壞的一面,都會毫不寬容的,從他的手和手指的動作,臉部表情,以及他的舉止和聲音中覺察出來,觀眾會隨著演奏者指尖彈出的音樂,和他的整個人格相交流,溝通。
在鋼琴演奏過程中,在演奏者本人不知不覺之間,它就掙脫本人的意識,把隱藏在內部的個性整個的暴露出來,即使只聽一段演奏,也能覺察出這個人的氣質、性格、趣味、甚至是他的脾氣等。如果內心是很高貴、溫暖、優(yōu)雅的人,他一定會做出同樣感覺的演奏。相反的,如果是一個內心是低俗、骯臟、冰冷而不友善的人,那么,在他的演奏過程中,也會把這種性格與特質顯現(xiàn)出來。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時期所彈奏的,也會截然不同。
我國老一輩的鋼琴藝術家傅聰先生說:先做藝術家,再做音樂家,最后才是鋼琴家,順序千萬弄別反了。這句話給予所有學習鋼琴藝術的學生要有深厚的藝術修養(yǎng),而不能只把自己的學習放在88個琴鍵上,演奏技巧和樂譜的學習固然是直接的產物,但真正能支撐我們藝術的根基的卻是我們的個人藝術修養(yǎng)。因為每種藝術形式的存在其實是相互依存,互相影響的,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帶有非常多精致的裝飾音,在這個時期的建筑物里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同樣的特點,復雜而精致的雕刻,這一時期的音樂與建筑都與宗教有不可分割的關系;法國的畫家莫奈以一副“日出印象”為標題的畫掀起了文學界和音樂界的印象主義浪潮,貝多芬讓學生彈“暴風雨”奏鳴曲前,先去拜讀莎士比亞的同名作品〈暴風雨〉。不難看出,這些種類的藝術形式,都深深的影響著鋼琴音樂。音樂的來源只有一個,就是要把作曲家想要表現(xiàn)的內容,用鋼琴或者弦樂或者管樂,有時候是聲樂或者是歌劇等表現(xiàn)出來。像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那樣,在鋼琴奏鳴曲和交響樂等領域都做過很多創(chuàng)作的作曲家,即使在寫鋼琴奏鳴曲時,腦海的某一角落,很可能浮現(xiàn)管弦的音色。大家都認為,鋼琴的聲音,跟管弦樂的音響是截然不同的,用鋼琴去模仿單簧管的聲音,會發(fā)現(xiàn)根本做不到,但是,毫無意識的走出的鋼琴聲音和想象著單簧管這種特定的木管樂器的音色,然后彈出的鋼琴聲,在觸鍵方面,一定有很清楚的差異,如果是想到圓號和拉大提琴的人,他們所彈出來的一定不一樣。像這樣,如果在彈奏鋼琴的時候,也能想象作曲家的管弦樂編制的人,他在鋼琴上的表現(xiàn)力,一定會更加的優(yōu)異、豐富。所以,我們必須要具備一些其他樂器的基本演奏知識,了解室內樂,管弦樂,聲樂,合唱或歌劇,甚至是芭蕾等舞蹈。這些都會使我們在演奏中變得有思想,有修養(yǎng)。
中國自從把門戶對外開放以來,歐洲的文化才更多的傳了進來,鋼琴也才慢慢進入了我們的生活中,到現(xiàn)在也不過一百多年的歷史,我們糟粕和精華都急速的吸收,但如果我們只是迷惑于璀璨奪目的文明形象,而把培育他的精神文化丟棄一旁,只是追求她的外殼,只熱衷于它絢麗的花朵,而忘了連根都移植過來,這就本末倒置了。如果這樣,即使受過了良好的教育,擁有廣博的音樂藝術的知識,也不能完全的在鋼琴演奏中表現(xiàn)出良好的修養(yǎng)。修養(yǎng)表現(xiàn)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yǎng)狀況,是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個人修養(yǎng)的結果,尤指在家庭中從小養(yǎng)成的行為的道德標準。中國自古就有自己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只有把西方鋼琴演奏歷史的鮮花移植在中國悠久精神文化的根基上,用先做人后做事的態(tài)度,踏踏實實去鉆研,才能成為真正有修養(yǎng)的人,才能在他的身上感受到受人尊敬的人格魅力,在每一個音符中感受到動人的音樂形象。
作者簡介:唐添(1983-),四川內江人,內江師范學院音樂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