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蘇區(qū)鄉(xiāng)村變革中勞動婦女社會自覺成因考析
        ——以贛南閩西為中心

        2016-02-02 10:55:24魏建克郝身沛
        蘇區(qū)研究 2016年3期
        關鍵詞:社會變革婦女解放

        魏建克 郝身沛

        蘇區(qū)鄉(xiāng)村變革中勞動婦女社會自覺成因考析

        ——以贛南閩西為中心

        魏建克郝身沛

        提要: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紅色革命的鄉(xiāng)村傳播引發(fā)鄉(xiāng)土間的急劇變革。變革開啟了蘇區(qū)勞動婦女的解放意識,鄉(xiāng)村勞動婦女走出家庭,衍生出一系列反傳統束縛的革命行動。此間,革命成為勞動婦女走出家庭的最初誘因。但蘇區(qū)勞動婦女投身鄉(xiāng)村事務熱情的持續(xù)存在遠遠超越革命說辭本身,鄉(xiāng)土間的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婦女組織制度的建立及運作等成為關鍵合力。隨著婦女地位的攀升,婦女解放觀念最終得到鄉(xiāng)村認同并走向合法化。勞動女性走進鄉(xiāng)村社會中心,成為變革中畫龍點睛的動力。不可忽視的是,勞動婦女社會自覺差異性在贛南閩西鄉(xiāng)土生活中仍明顯存在。

        關鍵詞:蘇區(qū)鄉(xiāng)村;社會變革;婦女組織;婦女解放;社會自覺

        1920年代末,贛南閩西革命爆發(fā)使鄉(xiāng)村傳統宗族制度逐步失去威權,曾經被束縛的勞動婦女*中央蘇區(qū)勞動婦女問題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婦女的政治動員、婚姻自由、農業(yè)生產、經濟地位、參政議政等方面。有關蘇區(qū)婦女的社會行為研究,張雪英《中央蘇區(qū)婦女運動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黃道炫《張力與界限:中央蘇區(qū)革命(1933-1934)》(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張宏卿《“邊緣化戰(zhàn)略”:中共動員與中央蘇區(qū)民眾的基本利益、社會感情》(《開放時代》2011年第8期)、湯水清《鄉(xiāng)村婦女在蘇維埃革命中的差異性選擇———以中央蘇區(qū)為中心的考察》(中共黨史研究2011年第2期)、黃文治《“娜拉走后怎樣”:婦女解放、婚姻自由及階級革命——以鄂豫皖蘇區(qū)為中心的歷史考察(1922~1932)》(《開放時代》2013年第4期)都有相關章節(jié)論述,提出了蘇區(qū)鄉(xiāng)村勞動女性是地位上升最快的群體,其社會參與表現卻存在某些矛盾和差異性,但對婦女參與鄉(xiāng)村事務的成因及差異性根源并沒有更深入交代。本文通過對贛南閩西蘇區(qū)勞動婦女社會自覺成因研究,聚焦鄉(xiāng)村勞動女性對社會認知的從無到有,從被動進入到主動參與社會的行為成因,嘗試著做一些突破。走出家庭,走向社會,加入到各類貧雇農組織。在革命與鄉(xiāng)村變革的經驗世界里,她們經歷著從革命的沖動,走向社會的惶惑,傳統依賴的反彈,到投身鄉(xiāng)村事務的自覺的過程。我們發(fā)現,勞動婦女的社會自覺得益于鄉(xiāng)土間革命進入所帶來的“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新穎觀念,尤其是蘇維埃政權建設中婦女組織建立及組織系統的有效實踐,提升了勞動婦女的社會存在感。勞動婦女的社會存在又最大化地傳遞出“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教育平等”、“婦女利益同革命和階級利益的統一”、“尊重婦女特殊利益”等婦女解放思想*婦女解放思想是指推翻封建制度,打破宗法社會束縛而謀求婦女解放,且把婦女解放作為國民革命、蘇維埃革命的組成部分,把婦女利益置于革命和階級利益相統一基礎上的男女政治、經濟和文化平等,婚姻自由等內容。,并使其成為蘇區(qū)鄉(xiāng)村的時尚倫理,不僅得到蘇維埃法律的強力支持,而且實現了鄉(xiāng)土社會的合法化。但是,勞動婦女社會自覺的鄉(xiāng)村認可度卻遭遇著外在持續(xù)的變革和內在傳統觀念及生活方式依賴的交互博弈。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使用的社會自覺是基于婦女在鄉(xiāng)村的社會參與,之所以使用社會自覺這一概念,是因為蘇區(qū)鄉(xiāng)村勞動女性經歷了對社會認知從無到有的過程,其社會參與也從被動向主動轉變。同時,基于勞動婦女社會參與所發(fā)生的一系列有利于蘇區(qū)革命和鄉(xiāng)村社會變革的行為,文中就以“社會行為”等相關概念來進行指代,也正是這些社會行為呈現了蘇區(qū)鄉(xiāng)村勞動婦女社會自覺的歷史場景。

        一、革命洗禮喚醒鄉(xiāng)村婦女的解放意識

        受傳統習俗和地緣因素影響,贛南閩西農村勞動婦女占到婦女總數的90%以上,“她(們)的生活工作,一切都比男人特別厲害”,*《朱昌偕關于贛西南婦運報告》(1930年10月23日),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婦女運動歷史研究會編:《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27-1937)》,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年版,第81頁。在沉重的田間勞作和家務勞動中一直飽受社會邊緣化待遇,對社會及政治事務參與的缺失成為勞動婦女無法爭取自身解放的現實障礙。

        隨著中國共產黨對婦女運動的關注,“從1922年以來,向來所不注意的勞動婦女漸漸也參加社會生活,而開始群眾的婦女運動”。*楊之華:《中國婦女運動之過去與現在及其將來》(1926年4月),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婦女運動歷史研究會編:《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21-1927)》,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29頁。但婦女解放運動很大程度上只局限于城市工人,鄉(xiāng)村勞動婦女的解放運動仍處萌芽狀態(tài)。由于婦女運動缺失,婦女解放思想在贛南閩西鄉(xiāng)村傳播遲滯且緩慢。1923年后,福建龍巖、江西寧都等地,女子學校才開始出現。女校最早傳遞出“提高婦女地位,宣傳男女平等”的辦學宗旨。*《寧都、興國、贛縣第一女子學校簡況》,江西省婦聯贛州辦事處編:《贛南婦女運動史料選編》第1冊,1997年內部版,第180頁。一些進步刊物也逐步出現,一批反對封建禮教,關切婦女政治和家庭地位的文章成為傳播男女平等、婦女解放等進步思想的載體,個別作品還從社會變革意義上對婦女解放進行有價值的剖析。*張雪英:《中央蘇區(qū)婦女運動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23-41頁。遺憾的是,目不識丁的贛南閩西鄉(xiāng)村勞動婦女對諸如“自由戀愛”、“婦女參政”、“教育平等”等進步觀念似乎缺少關注,她們除了生兒育女和承擔繁瑣家務,剩下的就是整天忙于輔助農作,其結果是“一天到晚得不到休息,一年到末得不到溫飽”。*參見《尋烏調查》(1930年5月),《毛澤東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9-240頁。藍裕業(yè):《“三八”節(jié)與中國婦女運動》(1926年3月),《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21-1927)》,第580頁。由于經濟上貧弱、文化上愚昧,再加上政治地位低下,婦女的社會參與明顯不足。

        大革命時期,隨著農民運動和農民協會的興起,勞動婦女的解放運動被納入中共黨人和國民黨左派視野。1925年,中共已認識到農村勞動婦女運動在中國“極其幼稚”的現狀,但肯定了它的“階級爭斗能力”,并提出“凡本黨開始農民運動之地方,即宜注意做農村婦女運動的準備工夫”*《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對于婦女運動之議決案》(1925年1月),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71-373頁。。

        此方針引導下,廣東最先建立了“婦女解放協會”,并在各縣成立分會,會眾達5000余人,成員的“三分之二以上是工農婦女”*鄧穎超:《民國十四年的廣東婦女運動》,《婦女之聲》第4期(1926年1月1日)。。1926年,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也給予了婦女解放極大關注,提出制定法律維護婦女權利,實現男女平等,消滅封建制度對婦女的束縛。*《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婦女運動決議案》(1926年1月16日),《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21-1927)》,第505-507頁。隨著北伐戰(zhàn)爭及“往民間去,為勞動婦女服務”*楊之華:《三八與中國婦女》(1926年3月),《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21-1927)》,第576-577頁。的宣傳號召,在江西、福建、兩湖、兩廣等地,一些知識女性走向農村,同鄉(xiāng)間婦女面對面接觸,動員鄉(xiāng)土女性參加國民革命來實現自身解放。

        有鑒于此,同情革命的農村勞動婦女借助農民協會的政權化發(fā)展,開始加入其間,并過問村莊共同體的公共事務*黎志輝:《從鄉(xiāng)村自治到蘇維埃革命———以國共兩黨對農會和民團的認識演變?yōu)橹行摹?,《中共黨史研究》2010年第1期,第52頁。,婦女解放思想也隨之付諸鄉(xiāng)村社會生活實踐。1926年底,婦女運動突出的廣寧縣農民協會已有三萬女會員,衡陽農協會也擁有三千余女會員。*《中共中央婦女委員會工作報告(節(jié)選)》(1926年7月-1927年2月),《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21-1927)》,第700頁。農民協會正式成立后的福建上杭、永定、漳浦等縣發(fā)展起有婦女參加的“一萬五千有組織的農友”,漳州、汀州等個別縣還成立了人員相對較少的婦女協會。*《季康關于閩南校務及工、農、學、婦運情況的報告》(1927年7月30日),中央檔案館、福建省檔案館編:《福建革命歷史文件匯集(省委文件)》(1927-1928)上,1985年內部版,第6-7頁。江西各地也先后建立起婦女解放協會、女界聯合會、女子參政協會、女青年社等組織。*《中共中央婦女委員會工作報告(節(jié)選)》(1926年7月-1927年2月),《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21-1927)》,第697頁。在江西的贛縣農村,涌現出30多個鄉(xiāng)農民協會,一些婦女也積極參與。*中共贛州地委黨史工作辦公室編:《贛南黨史資料(紅土魂)》第13輯,1990年內部版,第52頁。1927年初,江西農民代表大會還制定了《農村婦女問題決議案》,提議婦女加入農民協會和設立農協會的婦女干部,引導廣大婦女“參加鄉(xiāng)村中政治的經濟的各種斗爭,引起他們要求本身的解放”*《農村婦女問題決議案》(1927年2月),《贛南婦女運動史料選編》第1冊,第3頁。。由夏明翰任所長的湖南醴陵民眾運動訓練所還列舉了婦女解放的具體內容,如“除掉婦女現在所受的痛苦”,“多注意各階級的婦女本身利益,并且還要設法幫助她解除種種束縛”*《中國婦女問題》(1927年1月),《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21-1927)》,第716、719頁。等,借此喚起農村勞動婦女加入革命戰(zhàn)線,實現她們自身解放的目標。

        農民協會,特別是婦女協會在鄉(xiāng)村的建立,刺激著鄉(xiāng)村勞動女性的社會參與。許多地方,婦女隨即組織了鄉(xiāng)村女界聯合會,婦女抬頭的機會似乎已經來到。*《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1927年3月),《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頁。但是,由于婦女運動思想存在階級差異,貴族小姐式的男女平等、封建宗法式的婦女觀、歐化式的婦女觀、婦女主義者的婦女觀、國民革命的婦女觀同在鄉(xiāng)村中傳播,思想的混雜使農協會婦女干部和從事婦女工作的宣傳者也深受困擾,農村勞動婦女更是無力對此做出鑒別和正確選擇。*楊之華:《婦女革命運動罪言》(1926年10月13日),《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21-1927)》,第559-560頁。此外,農民協會又不斷遭到國民黨右派的挑釁,其發(fā)展要么受挫,要么過于激進,導致鄉(xiāng)村勞動婦女利益、婦女教育問題總是被輕視,無形中造成了蘇區(qū)鄉(xiāng)村勞動女性對于白化政策和赤化行為的迷茫。這不但抑制了婦女解放思想進入鄉(xiāng)村勞動者日常生活,也給婦女參與社會活動帶來了困擾。鄉(xiāng)村勞動婦女因擔憂個人和家庭安危而離開婦女協會和農民協會。許多原來發(fā)生過婦女活動的鄉(xiāng)村中,因“反動環(huán)境”的存在,“婦女運動似乎停頓了一樣”*《最近婦女運動決議案》(1927年8月21日),《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27-1937)》,第1頁。。更令人堪憂的是,在“文化落后的中國婦女中,實在不容易找出幾個能計劃、能活動的人才,尤其是缺乏有政治智識的人才,于是辦事上、計劃上不免有許多缺乏(點)誤差,以致不能迅速地引起一般婦女群眾來注意”進步的觀念。*楊之華:《中國婦女運動之過去與現在及其將來》(1926年4月),《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21-1927)》,第535-536頁。

        正因為此,大革命進程中的贛南閩西農村,盡管出現了農民協會和婦女協會,但婦女解放觀念的傳播不但受到各類混雜思想的影響,而且受著鄉(xiāng)村勞動女性自身生活困境和文化落后現狀的制約,還受著農協會和婦協會發(fā)展處境的抑制,勞動女性參與社會的意識同這些組織一起表現出共進退的姿態(tài)。

        二、男女平等引發(fā)鄉(xiāng)村勞動婦女的社會參與

        國共合作破裂后,共產黨組織領導下的農民暴動已經波及江西全省,“贛西南之萬安、遂川、寧岡、樂安農民已經割據起來,其他各縣亦有很大的農民群眾斗爭近于暴動的形勢”*《中央致江西省委——關于全省總暴動與地方割據等問題》(1928年2月2日),《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4冊,第112頁。。福建武平、上杭、連城、長汀和永定農民武裝也逐步發(fā)展壯大,平和、永定等縣的革命暴動相繼發(fā)生。*《趙新、胡天一關于汀州情況的報告》(1928年1月)、《中共平和縣臨委給省委的報告》(1928年3月20日)、《中共永定縣委關于暴動情況給省委的報告》(1928年7月10日),《福建革命歷史文件匯集(縣委文件)》(1928-1931),1985年內部版,第3、17、19頁。革命暴動直接影響農村的社會生活,婦女再度成為農協會的靚麗風景。以男女平等和提高勞動婦女地位為核心的解放觀念得以迅速傳播,進步的勞動婦女開始勸說自己家人參加暴動,反對地主的重稅和壓迫。這一現象明顯與中共對鄉(xiāng)村婦女運動的指示及農民武裝的實際操作有著直接關聯。1927年8月起,中共中央就對婦女運動做出決議,并連續(xù)兩次下發(fā)中央通告,提出“積極恢復各級各地婦女部工作”,大量“吸收女工農婦”*《最近婦女運動決議案》(1927年8月21日),《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27-1937)》,第1-2頁。參加婦女運動,強調要“以勞動婦女運動為中心”,“特別注意勞動婦女的利益,提高勞動婦女的地位”,“使其真能得到解放”*《中央通告第九號》(1927年冬),《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27-1937)》,第5頁。。

        基于共產黨“主要任務是爭取勞動婦女的群眾”,“吸收勞動婦女到革命方面來”*《婦女運動決議》(1928年7月10日),《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4冊,第432、437頁。的政策指引,江西信豐、尋烏、于都、瑞金等縣,勞動婦女支持或是參加農民暴動時有發(fā)生。信豐縣涌現出蔡亞新、鄧亞山、張六芬等十六名沖鋒陷陣的女赤衛(wèi)隊員;尋烏縣成立了“婦女解放會”,在中山學校教師古婉玉的組織領導下,革命的知識女性和一些勞動婦女一起手持大刀,沖上戰(zhàn)場;于都縣里仁、步前、羅坳、橋頭等鄉(xiāng)鎮(zhèn),逾百名勞動婦女加入暴動隊伍,撲殺土豪劣紳;瑞金縣也有三十多名婦女參加暴動,這些婦女連夜用紅布做了暴動用的袖套和紅旗,并在暴動后帶頭剪發(fā)支持革命。*《活躍在農民暴動中的贛南婦女》,《贛南婦女運動史料選編》第2冊,1997年內部版,第157-163頁。1928年,龍巖縣委十月份的擴大會議鼓勵“廣大的青農與農婦群眾加入農會”,“使農民群眾知道農會是自己的農會”。*《龍巖縣委擴大會議的決議案》(1928年10月15日),《福建革命歷史文件匯集(縣委文件)》(1928-1931),第61-65頁。農民暴動推進過程中,閩西各地共產黨領導的婦女協會相繼恢復,革命家庭的勞動女性走進了新近恢復或成立的以貧雇農為核心的工會、農會、貧民團、青年團等鄉(xiāng)村組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參與其間的普通婦女群眾聽到了諸如“土地革命”、“武裝暴動”、“蘇維埃政權”、“男女平等”等政治號召。

        1929年初,隨著紅四軍南下和革命政權的建立,中共中央關于農村蘇維埃區(qū)域婦女運動的指示*從1929年底,中共中央先后下發(fā)了第58、93號中央通告,并于1930年11月8日,特別下發(fā)了《中央關于勞動婦女斗爭的綱領》,指導全國婦女運動。兩個通告中明確提出加強農婦工作,設立農婦運動委員會,訓練教育農婦群眾,加大保護勞動婦女利益的宣傳,注意農婦的特殊要求,引進勇敢積極的農婦參加農民組織,參與斗爭的領導工作;在蘇維埃區(qū)域,注意組織農婦群眾參加農村中的一切工作,確保其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鼓勵她們組織運輸隊、衛(wèi)生隊、交通隊支援革命,提高婦女政治認識;領導她們反基督教,反對虐待婦女,反對虐待童養(yǎng)媳,破除封建迷信,打破農村中宗法封建的束縛。在《綱領》中提出了農婦與男子同等的有分配土地之權,勞動婦女和男子平等的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以及一切政治自由和權利,婚姻自由和母性嬰兒的保護。參見《中央通告第五十八號——關于女工農婦運動的工作路線》(1929年12月1日)和《中央通告第九十三號》(1930年11月8日),《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27-1937)》,第31-32、70-72頁。得以更多傳遞。贛南閩西蘇維埃政府還制定了婚姻法令和保護婦女青年條例,一些宣傳材料,諸如“十勸妹”、“婦女苦情歌”、“可憐我們婦女們”、“十二月婦女苦”、“苦媳婦”等歌曲在革命政權建立的縣區(qū)被印發(fā)并傳播給勞動女性*謝濟堂編:《中央蘇區(qū)革命歌曲》,鷺江出版社1990年版,第30-33頁。。在政策宣傳和歌曲的渲染下,那些曾參與暴動的鄉(xiāng)村婦女的激情再度釋放,受嚴重壓迫的童養(yǎng)媳、婢女、流浪女、紅軍戰(zhàn)士的家屬們也主動請纓,投身到土地分配、討伐地主等紅色浪潮中。閩西各縣受壓迫的勞動婦女同男人一起打土豪、罰地主;鄉(xiāng)村的赤衛(wèi)隊、暴動隊出現了婦女的身影;一些膽大心細的農村婦女還深入國民黨統治的縣城去做偵查工作,幫助紅軍打退國民黨對閩西根據地的進攻。*《中共永定縣委報告——斗爭形勢及縣委擴大會議議案》(1929年7月6日),《福建革命歷史文件匯集(縣委文件)》(1928-1931),第113、110頁。在贛西南,紅軍各級政治部都把“煽動國民黨士兵嘩變”、“勸慰丈夫和兒子參軍”、“參加農村暴動”納入到對農耕婦女的政治宣傳之中。*中國紅軍第三軍團第五軍政治部:《告勞苦婦女書》(《紅軍日報》1930年7月31日,第4版),《紅軍日報》,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9-100頁。隨著政治宣傳和土地革命的開展,農村勞動女性打消了原有的顧慮,主動承擔起放哨站崗、組織洗衣隊慰勞隊的工作,還有的潛入中心城市,如贛州、吉安作偵探工作。*《贛西南婦女工作報告》(1930年10月),江西省婦女聯合會、江西省檔案館編:《江西蘇區(qū)婦女運動史料選編》,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5頁。在攻打吉安的戰(zhàn)斗中,勇敢的婦女還組織了沖鋒隊。*《朱昌偕關于贛西南婦運報告》(1930年10月23日),《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27-1937)》,第81-82頁。當面臨國民黨進攻而革命退卻時,那些受過革命訓練的勞動婦女“分途出發(fā)做(國民黨)士兵運動,設法與士兵接近”*曾山:《緊急通告(婦字第一號)——在階級決戰(zhàn)中婦女應做的工作》(1930年12月1日),《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27-1937)》,第88頁。,通過關心國民黨士兵的切身痛苦,給他們做赤色宣傳,使其發(fā)動兵暴反水,加入紅軍。

        在贛南閩西,各縣、區(qū)、鄉(xiāng)勞動女性求解放和參與鄉(xiāng)村事務的意識逐步增強?!褒垘r的湖幫有婦女自動的召集婦女群眾大會,向政府提種種要求解放的條件?!?《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決議案——閩西婦女問題決議案》(1929年7月15日),《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27-1937)》,第34頁。贛西南個別村莊的群眾大會,婦女竟超過男人,思想進步、善于學習的勞動女性還當選為縣鄉(xiāng)政府委員。隨著婦女對革命斗爭的參與和反壓迫意識的覺醒,要求離婚的事件開始發(fā)生,為了從土地分配和婚姻自由中得到社會真正承認,她們有了爭取文化教育、參政議事、參與選舉和被選舉等權利的現實行動。

        三、婚姻自由政策消解鄉(xiāng)村勞動婦女的傳統依賴

        婦女社會自覺的顯現沖擊著鄉(xiāng)村傳統生活秩序。但受鄉(xiāng)土原有觀念影響,大部分農家婦女并不能很快適應因蘇區(qū)社會急劇變遷所帶來的嶄新環(huán)境。單獨的普通勞動女性為尋求解放而斗爭的情況幾乎不存在,更多的勞動婦女只是在農民運動和土地分配中湊湊熱鬧*《張懷萬巡視贛西南報告》(1930年4月5日),江西省檔案館等編:《中央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上,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92頁。。婦女識字意識仍較淡薄,即使有些地方開辦夜校,婦女去讀書的也很少,以至于參與革命和政權建設的勞動婦女也十分有限。*《贛西南婦女工作報告》(1930年10月),《江西蘇區(qū)婦女運動史料選編》,第14頁。甚至主動參加慰勞隊、洗衣隊、交通隊、輸送隊、宣傳隊、偵探隊、戰(zhàn)斗隊的婦女也未能完全明白接受紅色教育和參加蘇維埃政權的意義。正如費孝通所講,鄉(xiāng)土中國在“新舊交替之際,不免有一個惶惑、無所適從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心理上充滿著緊張,猶豫和不安”*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7頁。。猶豫和不安的表現之一就是保守女性對社會參與的動力不足,這一點閩西蘇維埃政府早有感受:“過去閩西的婦女,雖有數年的斗爭歷史,偉大的革命作用,但實際上只有一部分青年婦女起來參加斗爭,其余廣大的婦女群眾,還沒有完全發(fā)動起來,婦女工作,也還沒有建立好?!?《閩西蘇維埃政府通告第七號婦字第一號——目前婦女中心工作》(1930年12月6日),《福建革命歷史文件匯集(蘇維埃政府文件)》(1930),1985年內部版,第299頁。

        為消除婦女對傳統生活和觀念的依賴,使其接受新的社會環(huán)境和生存方式,強力維護婦女婚姻自由成為共產黨實現蘇區(qū)女性解放的有效選擇。正如張宏卿研究發(fā)現,“‘婚姻自由’這一杠桿,撬動了蘇區(qū)婦女的革命積極性”。*張宏卿、肖文燕:《“邊緣化戰(zhàn)略”:中共動員與中央蘇區(qū)民眾的基本利益、社會感情》,《開放時代》2011年第8期,第36頁。福建省委及省婦委曾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女雇農和女貧農各自加入雇農工會和貧農團,并從保持婦女經濟獨立、維護家庭穩(wěn)定、提高文化水平、廢除包辦婚姻等方面來維護婦女特殊利益。*《閩西蘇維埃政府布告第五號——關于經濟政策決議案》(1930年4月)、《閩西蘇維埃政府通告第二號——選派出席全蘇大會代表》(1930年4月12日)、《閩西蘇維埃政府通告第七號婦字第一號——目前婦女中心工作》(1930年12月6日),《福建革命歷史文件匯集(蘇維埃政府文件)》(1930),第103、94、300-301頁。涉及婦女離婚問題,就按照“婦方愿意和丈夫有強迫婦女事實”的判決原則,做到既不“制止婦女離婚,使婦女失望,也不要鼓動婦女離婚,使農民恐慌”*《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決議案——閩西婦女問題決議案》(1929年7月15日),《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27-1937)》,第35-36頁。。從1930年起,贛西南各地逐步建立起婦女工作委員會,并組織婦女干部訓練班。婦女工作委員會積極貫徹中共中央指示,支持婦女要求分配土地、廢除童養(yǎng)媳、廢除家長制的愿望,加深勞動婦女對教育、婚姻自由和改善生活方面的認識。*《贛西南婦女工作報告》(1930年10月),《江西蘇區(qū)婦女運動史料選編》,第14頁。

        1930年7月,中共中央進一步提出要“堅決的單獨以農村婦女的特殊要求為發(fā)動斗爭的中心口號”。*《中共中央通告第八十五號——目前的婦女運動》(1930年7月),《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27-1937)》,第64頁。贛西南東路第一次婦女代表大會提出的任務體現出地方對中央政策的回應,大會提出:“一方面要根據目前政治的形勢決定東路婦女群眾的具體任務和婦運方針;另一方面要實際的提出婦女群眾的特殊要求,并須迅速執(zhí)行這一特殊要求?!?《為贛西南東路第一次婦女代表大會告群眾》(1930年9月15日),《江西蘇區(qū)婦女運動史料選編》,第10頁。閩西特委對婦女特殊利益的關注顯然早于中央指示,這些特殊利益聚焦的核心即為婚姻問題。特委在2月份就要求各級蘇維埃政府“必須站在第三者方面,任他們自由離合,切不可加以干涉”*《中共閩西特委第二次擴大會議關于婦女運動問題決議案》(1930年2月28日),《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27-1937)》,第94頁。。永定縣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通過的《婚姻問題決議案》還提出寡婦任其自由結婚,如有極端阻止者嚴辦;夫婦離婚后,子女歸夫家養(yǎng)育;婦女如有受翁姑丈夫壓迫,準予離婚;有妻妾者,不論妻或妾,要求離婚者,絕對準予自由等條款。*《永定縣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決議案——婚姻問題決議案》(1930年2月),《福建革命歷史文件匯集(蘇維埃政府文件)》(1930),第21頁。4月份,閩西蘇維埃政府做出有關婚姻法令的決議,以徹底肅清封建殘余制度,提出了男女婚姻不受任何人干涉等7項規(guī)定。*《閩西蘇維埃政府布告第七號——關于婚姻法令之決議》(1930年4月),《福建革命歷史文件匯集(蘇維埃政府文件)》(1930),第107頁。依據政策,閩西的蘇維埃干部把婦女婚姻自由作為其特殊利益的核心內容貫徹于工作實踐中。為引起勞動婦女對自身利益的關注,閩西蘇區(qū)還利用“三八”婦女節(jié)加大對婦女享有婚姻自由的宣傳,1931年“三八”節(jié)前夕,閩西蘇維埃政府發(fā)布政府第十八號通告,強調在婦女運動中,應重點提出諸如勞動婦女參加政權、反對買賣式婚姻制度、反對童養(yǎng)媳,女子在政治上、教育上與男子平等這些特殊利益內容。*《閩西蘇維埃政府通告第十八號——關于“三八”紀念工作》(1931年2月20日),《福建革命歷史文件匯集(蘇維埃政府文件)》(1931-1933),1985年內部版,第35頁。

        贛西南地區(qū)對婦女婚姻自由的保護同樣成為女性特殊利益的聚焦點。1930年初,贛西地區(qū)“婚姻自由的事,已普遍了赤色區(qū)”*克珍:《贛西蘇維埃區(qū)域現狀》(1930年2月19日),《中央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上,第179頁。。1930年3月,“婚姻絕對自由”在贛西蘇維埃成立的會議上就被共青團贛西南特委提出。*《張懷萬巡視贛西南報告》(1930年4月5日),《中央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上,第193頁。安遠縣8月份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有關婚姻問題四條決議的首條就是“主張男女婚姻絕對自由”*《贛南婦女運動史料選編》第2冊,第211頁。。1930年10月,江西省蘇維埃頒發(fā)的綱領中明確提出“承認婦女在政治上經濟上與男子有同等權利,離婚結婚絕對自由”*《江西省工農兵蘇維埃政府布告——宣布本府成立及政綱》(1930),《中央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下,第108頁。等條款,贛南各地隨即貫徹執(zhí)行。1931年1月的《廣昌縣工農兵代表大會決議案》也通過了“結婚離婚絕對自由”的提案,同年在《興國行委第一次代表大會決議》中顯示出同樣的結論。*《廣昌縣工農兵代表大會決議案(節(jié)選)》(1931年1月)、《興國縣行委第一次擴大會議決議(節(jié)選)》(1931年1月13日),《江西蘇區(qū)婦女運動史料選編》,第23、25頁?;橐鲎杂烧叱蔀殚_啟勞動婦女社會自覺的鑰匙,贛南閩西地方干部正是通過這把鑰匙打開了鄉(xiāng)土守舊婦女思想解放的大門,使勞動婦女對社會變革產生興趣,學會思考革命和政治斗爭與自身解放的關聯。

        不難看出,婦女社會行為的發(fā)生顯然同共產黨重視婦女兒童的“邊緣化戰(zhàn)略”密切相關。重視農村勞動女性特殊利益,就有助于凸顯“婦女是男子的靈魂”*《中共閩西特委第二次擴大會議關于婦女運動問題決議案》(1930年2月28日),《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27-1937)》,第90頁。地位,并把蘇區(qū)男女全部納入各項變革事業(yè)之中,不僅消除了婦女因家庭依賴而阻礙男子革命的可能,避免因男子征調入伍,社會生產和物資供給發(fā)生危機,而且完成了戰(zhàn)事中諸如交通、偵探、輸送、放哨、慰勞、勤務等輔助工作。

        四、組織運作規(guī)避鄉(xiāng)村勞動婦女的社會行為誤區(qū)

        隨著各級蘇維埃政府工作部門之一的婦女運動委員會的建立,中共中央要求“黨的婦女部與婦女組織員必須強健起來”,實現婦女特殊利益同階級整體利益的統一。*《中央關于擴大勞動婦女斗爭決議案》(1931年12月11日),《六大以來》下,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756頁。贛西南特委劉士奇給中央的報告直接表達了這種愿望,報告寫到:“為了號召婦女群眾,蘇府底下要有單獨的領導號召機關(婦委或婦部)才能發(fā)展斗爭,才能組織起來。”*《贛西南(特委)劉士奇(給中央的綜合)報告》(1930年10月7日),《中央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上,第358頁。1930年下半年,于都、南康、上猶各縣強化了婦女工作委員會,瑞金、安遠等縣設立了婦女部,著力培養(yǎng)勞動婦女干部、落實婚姻自由政策、開辦婦女夜校提高勞動女性的識字水平,并動員婦女制作衣鞋慰勞紅軍。興國縣行委根據“勞苦活潑工作積極觀點正確”*《興國行委第一次擴大會議決議(節(jié)選)》(1931年1月13日),《江西蘇區(qū)婦女運動史料選編》,第24頁。的標準選擇了一大批婦女干部投身到婦女工作之中。

        福建省于1930年2月成立婦女運動委員會,4月份又對省婦委進行改組。改組后,省婦委會經常派巡視員去各地幫助發(fā)展婦女群眾組織,閩西、崇安、閩北等紅色區(qū)域成為婦女運動的核心區(qū),閩西各縣、區(qū)婦委也相繼建立。*《張懷萬巡視贛西南報告》(1930年4月5日),《中央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上,第202-203頁。閩西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提出了“使婦女和男人一樣來努力革命工作”*《中共閩西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日刊》(1930年7月8日至20日),《中央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上,第308頁。的婦運路線。閩西蘇維埃政府下發(fā)了婦字一號通告,把“發(fā)動婦女參加政治斗爭”,“組織女工加入工會、女雇工加入雇農工會、女貧農加入貧農團”,“加緊婦女的宣傳教育,提高婦女群眾的政治水平、階級認識、文化程度”,“發(fā)動婦女的特殊斗爭,徹底廢除舊禮教”*《閩西蘇維埃政府通告第七號婦字第一號——目前婦女中心工作》(1930年12月6日),《福建革命歷史文件匯集(蘇維埃政府文件)》(1930),第300-301頁。作為婦女運動委員會的工作中心。婦女尋求解放的熱情在組織運作中迸放出來,大批勞動女性在獲得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后,加入到支持蘇維埃政權建立和社會變革大潮中。

        由于受“左”傾“取消主義”的影響*耿化敏:《論中共婦運史上的“取消主義”思潮》,《山東社會科學》2012年第4期,第123-126頁。,為避免婦女工作的道德和情感陷阱,確保以打破封建倫理道德束縛的鄉(xiāng)村婦女運動完全納入土地革命運動中,婦女工作委員會存在不足一年即被取消。1931年3月,江西省首先撤消了各級婦女工作委員會,重新在工會、雇農工會、貧農會建立了婦女部或女工部,引導勞動女性按照職業(yè)加入群眾團體,出現了“婦女群眾沒有單獨的組織,只是加入在各級組織中”開展蘇區(qū)革命的場景。*歐陽欽:《中央蘇維埃區(qū)域報告》(1931年9月3日),《中央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上,第382頁。時任永新縣婦委書記的唐芝蘭回憶,1931年8月湘贛臨時省委成立后的第二個月,便撤銷了婦女工作委員會,勞動女性按照職業(yè)加入到各類群眾組織,參加實際的革命斗爭。*唐芝蘭:《蘇區(qū)時期的永新婦女》,《回憶湘贛蘇區(qū)》,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95頁。這種取消主義的行為在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下發(fā)揮著出乎意料的效果,“婦女是男子的靈魂”的地位得以在蘇區(qū)社會呈現。第三次反“圍剿”戰(zhàn)爭,閩西龍巖、上杭、永定各縣勞動婦女在群眾組織安排下,幫助紅軍做交通偵探,替紅軍洗衣服,給紅軍戰(zhàn)士募捐米菜、衣服氈毯,制作草鞋,*《閩西蘇維埃政府通知一〇二號——慰勞紅軍事》(1931年10月9日),《福建革命歷史文件匯集(蘇維埃政府文件)》(1931-1933),第190-191頁。為紅軍戰(zhàn)勝國民黨進攻提供了高效的后勤保障。贛南鄉(xiāng)村一些婦女甚至到城市幫紅軍買軍需品,當交通員帶文件,到國民黨統治區(qū)給親屬講紅軍的好處,*《黎日輝關于贛南(工作的綜合)報告(節(jié)選)》(1931年10月6日),《贛南婦女運動史料選編》第1冊,第30頁。勞動女性成為鞏固贛南蘇區(qū)的中堅力量。

        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蘇區(qū)社會出現了有限的革命到建設的轉變。*曾耀榮、鮮曉博:《從革命到建設:中央蘇區(qū)指導思想轉變分析》,《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第32頁。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各級蘇維埃政府對蘇區(qū)經濟、社會建設給予了更多關注。但伴隨著革命發(fā)展及贛南閩西青壯年的大量入伍,勞力缺乏成為蘇維埃政府解決鄉(xiāng)間事業(yè)的直接障礙。鑒于此,1932年6月,臨時中央對婦女工作中“取消主義”行為進行適度調整,再度關注婦女組織建設,成立了中央到區(qū)級的婦女生活改善委員會及鄉(xiāng)一級的勞動婦女大會,承認婦女組織的重要性,重視婦女權利*《臨時中央政府文告人民委員會訓令(第六號)——關于保護婦女權利與監(jiān)理婦女生活改善委員會的組織和工作》(1932年6月20日),《江西蘇區(qū)婦女運動史料選編》,第60頁。,以滿足“婦女的特殊要求和勞動婦女的階級教育”的統一。*唐芝蘭:《蘇區(qū)時期的永新婦女》,《回憶湘贛蘇區(qū)》,第95頁。盡管婦女生活改善委員會只擁有調查婦女生活、制定改善婦女生活辦法、向人民委員會或各級政府主席團會議提議的權利,但其工作明顯有助于消除婦女與男子間的不平等關系,實現共產黨婦女政策的階級斗爭初衷和最終目標。10月,江西各縣婦女生活改善委員會聯席會議召開,提出把粉碎國民黨第四次“圍剿”同婦女本身特殊利益密切聯系起來,動員婦女投身擴紅、購買公債、參加選舉,大腳女人幫助紅軍家屬耕田,小腳女人幫助紅軍家屬做其他各種事情。*月林:《江西各縣婦女生活改善委員會聯席會議之總結》(1932年10月),《江西蘇區(qū)婦女運動史料選編》,第66頁。12月,興國縣蘇婦女生活改善委員會還制定出較為詳細的婦女改善委員會工作細則,對婦女代表會議、婚姻條例,反封建斗爭、勞動法的執(zhí)行、慰問紅軍、推銷公債、婦女識字和干部培養(yǎng)等工作進行部署。*危秀英:《各區(qū)婦女生活改善委員工作報告大綱》(1932年12月8日),《江西蘇區(qū)婦女運動史料選編》,第71-72頁。

        婦運干部通過婦女生活改善委員會去組織各區(qū)、縣、鄉(xiāng)的勞動女性,把退還公債和節(jié)省經濟運動發(fā)展到農村中去,提出諸如“每個婦女多種兩種瓜”、“每個婦女多種五樣豆”、“提早春耕,增加生產”等一些婦女力所能及的工作來激發(fā)其生產建設熱情。與此同時,贛南閩西紅色縣域中各鄉(xiāng)都建立起勞動婦女代表會。勞動婦女代表會充分考慮到婦女的實際利益,提出“爭取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反對童養(yǎng)媳制度”、“反對虐待婦女”的口號。*《關于國際“三八”婦女節(jié)的決議》(1933年2月10日),《江西蘇區(qū)婦女運動史料選編》,第78頁。代表會以鄉(xiāng)為單位召開婦女群眾大會,選出勞動婦女代表,組成全鄉(xiāng)勞婦代表,定期召開會議,討論“本身的要求,發(fā)動全鄉(xiāng)婦女來參加土地革命,參加革命戰(zhàn)爭工作,破除封建思想,打破迷信,放腳、婚姻自由,提高婦女文化教育”,*《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贛南婦女運動紀事》,《贛南婦女運動史料選編》第2冊,第115頁。并深入到農戶家中,宣傳婚姻條例,鼓勵勞動女性接受識字教育,發(fā)展女黨團員,提高勞動女性政治水平和革命認識。在婦女群眾大會作用下,贛南閩西出現了勞動女性“白天田間忙生產,晚上燈下做草鞋”的場景。江西的興國、贛縣、公略、勝利、萬泰等紅色老區(qū),勞動婦女打破狹隘家庭觀念,督促其丈夫、兄弟、兒子到前線,自己在后方從事勞作,慰勞紅軍,優(yōu)待紅屬。*《全省紅五月的婦女工作》,《省委通訊》(江西),1933年6月24日。轉引自《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27-1937)》,第329頁。“婦女在革命戰(zhàn)爭中的偉大力量,在蘇區(qū)是明顯地表現出來了。”*《長岡鄉(xiāng)調查》(1933年11月),《毛澤東文集》第1卷,第314頁。

        實際上,中央蘇區(qū)婦女組織的建立和發(fā)展一直從屬于蘇維埃政府組織*楊興梅:《政權與婦女組織配合下的中共根據地反纏足運動(1928-1949)》,《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5期,第174頁。,政府與婦女組織高度融合并表現出強烈的政治意圖,呈現著鄉(xiāng)村勞動婦女社會自覺的階級表述。這種安排一方面有助于消解因婚姻絕對自由引發(fā)的情感和道德陷阱,避免不必要的男女對抗;另一方面從階級利益層面實現婦女解放的政治主題,把婦女特殊利益同革命及階級利益高度整合,消除了中共中央所擔憂的“以性的分別來代替階級的分別,以單純的‘婦女問題’來代替勞動婦女的階級利益”*《中央關于擴大勞動婦女斗爭決議案》(1931年12月11日),《六大以來》下,第753頁。的矛盾。婦女組織的有效運作,外在地促使婦女走出了家庭、走向社會,但從農耕婦女的思想轉變看,婦女解放價值觀的傳播及鄉(xiāng)村認同才是贛南閩西鄉(xiāng)村婦女社會行為趨于自覺的根本所在。

        五、倫理變革實現鄉(xiāng)村勞動婦女的社會自覺

        正是由于“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187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6頁。勞動女性才成為蘇區(qū)社會天然的拯救對象。在贛南閩西,婚姻自由撬動了婦女解放的經驗進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婚姻條例》和《婚姻法》的頒布進一步充實了反對封建主義的內容,相關法律條款“站在徹底解放婦女,消滅任何束縛女子的方面”*項英:《關于婚姻條例質疑》,《紅色中華》1932年2月24日,第8版。,凸顯著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婚姻自由等宗旨,而且因“離婚而起的義務和責任,多交給男子擔負”,呈現著保護婦女的特殊原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條例》(1931年11月28日),《中央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下,第194頁。這種一邊倒的婚姻條款直接刺激著女性的社會自覺,女子離婚重組家庭成了中央蘇區(qū)的時尚。據鄧子恢回憶:“龍巖白土的盂頭鄉(xiāng)只100多戶人家,在婚姻條例公布后一個月之內便有36對夫婦離婚,同時又有36對新夫婦結婚?!?《鄧子恢自述》,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70頁。瑞金壬田區(qū)婦女與丈夫離婚后,竟吃住在區(qū)政府,等候著新丈夫的出現,找到新丈夫后,由新丈夫到政府來算飯錢,壬田區(qū)政府簡直成了“老公介紹所”*月林:《壬田區(qū)政府成為老公介紹所》,《紅色中華》1932年5月25日,第8版。。蘇區(qū)鄉(xiāng)村青年女子也不再秘密戀愛,都敢于把戀愛公開化,家庭中“丈夫罵老婆的少,老婆罵丈夫的反倒多起來了”*《長岡鄉(xiāng)調查》(1933年11月),《毛澤東文集》第1卷,第313頁。。只要有利于蘇維埃革命,婦女因性的需求無理取鬧的離婚有時也會得到上級蘇維埃政府的支持。

        這些現象引發(fā)了本土男人的不滿,他們甚至一度質疑婚姻法的合理性。盡管區(qū)、鄉(xiāng)蘇維埃政府對此也有擔憂,個別地方干部還試圖以傳統心態(tài)加以干預,但以婚姻自由為突破的鄉(xiāng)村婦女解放觀念不但推動著鄉(xiāng)村婦女社會地位的提升,增強著婦女的社會覺悟和責任,改變著蘇區(qū)鄉(xiāng)村的傳統倫理認知,而且滿足了中共解放婦女的階級目標,即徹底鏟除封建制度中的男尊女卑惡習。

        倫理觀念的改變促使勞動女性開始學習文化,識字人數也逐步增加。興國的長岡鄉(xiāng)開辦的夜校,女性人數竟占到百分之七十,一些從不識字的老婦,也能認識四五十個字。更為關鍵的是,勞動女性所識文字和所學內容往往又同婦女解放和蘇區(qū)事業(yè)緊密相連,這無形之中又加劇著婦女走出家庭、走向社會的沖動。她們參戰(zhàn)支前、擴紅生產,承擔起中央蘇區(qū)社會的各項建設事業(yè),成為蘇區(qū)社會地位上升最快的群體。*黃道炫的研究證明了這點,婦女獲得了經濟、政治地位,但在革命理想和現實實踐碰撞中,婦女解放的張力明顯存在?!稄埩εc限界:中央蘇區(qū)的革命(1933-1934)》,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145頁。

        隨著地位的上升,勞動婦女參與到蘇區(qū)政權建設之中。在贛南閩西,不但勞動婦女黨員和團員的數量攀升,而且政權領導者中勞動女性的比例也不斷擴大。1933年的紅五月,江西十三縣(興國、勝利、博生、信豐、贛縣、永豐、公略、萬泰、宜黃、樂安、廣昌、石城、瑞金)的女黨員就從原來的“七千五百六十七名增加到一萬零二百九十四名”,*《黨的組織狀況》(1933年9月22日),《中央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上,第676頁。占江西省黨員數量的百分之二十以上。同年,在革命動員稍差的六七兩個月,僅興國、勝利、永豐、宜黃、樂安、博生、廣昌和瑞金六縣也有一千三百七十四名勞動女性入黨。8月,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選舉時,婦女代表達到了四分之一,江西省蘇維埃干部學校培訓中婦女干部人數竟達到了三分之一。1934年,在“三八”節(jié)的宣傳動員下,婦女解放思想通過組織形式猛烈播撒到蘇區(qū)社會,更多勞動婦女走進黨的組織。她們入黨、入團、入隊,七八天時間內,瑞金又新增了女性黨員一百一十五名,團員一百一十六名。革命情緒高漲的城市區(qū)新增女黨團員占了瑞金新增女黨團員人數的三分之一,城市區(qū)的南郊鄉(xiāng)還有“一百三十個婦女加入少先隊”。*《紀念“三八”,完成目前的緊急任務》和《瑞金“三八”節(jié)工作的初步檢查》,《紅色中華》1934年3月8日,第4、5版。黨團數量、參政人數在勞動女性中的攀升,使更多鄉(xiāng)村婦女找到了可以效仿的榜樣。

        與此同時,女性也逐步承擔起后方社會管理和經濟建設的重任。興國縣長岡鄉(xiāng)就因大批青壯年出外當紅軍,在鄉(xiāng)四百一十三名勞動力中女性竟占到三百二十六人,達四分之三,導致該鄉(xiāng)的生產絕大部分是依靠女子。*《長岡鄉(xiāng)調查》(1933年11月),《毛澤東文集》第1卷,第301頁。農業(yè)生產上,勞動女性修筑水塘、水陂,開墾荒山荒地,接過本屬男人從事的犁田耙地工作,組織互助組和犁牛合作社,調劑勞動力、解決耕牛缺乏問題,擔負起大田操作任務。在農事緊張季節(jié),她們還組織各種突擊隊,開展生產競賽,連一些小腳女人也脫掉閨鞋,學習并掌握了犁耙技術,下田參加勞動。*中共贛州地委黨史工作辦公室編:《贛南黨史資料(紅土魂)》第13輯,第189頁。正是由于女性的農業(yè)勞作,福建才溪鄉(xiāng)1933年的農業(yè)收成比上年增加了50%,才溪鄉(xiāng)婦女成為了“一支有力的產業(yè)軍”。除了農業(yè)生產,婦女們還從事手工業(yè)生產,開辦生產和消費合作社,推銷經濟建設公債,興辦托兒所,開展衛(wèi)生運動,甚至在肅反工作中,勞動婦女也被吸納進入裁判部,從事裁判和偵查工作。*《勞動婦女開始做裁判工作》,《裁判半月刊》第6期(1933年10月20日),轉引自《江西蘇區(qū)婦女運動史料選編》,第111頁。

        面臨第五次反“圍剿”與根據地經濟和社會建設的雙重任務,獲得解放、提升了思想認識的勞動婦女頃刻躍居鄉(xiāng)村社會中心,其社會行為反映出共同的革命目標指向,其表現也大受鄉(xiāng)村民眾歡迎,成為蘇區(qū)鄉(xiāng)村社會變革進程中畫龍點睛的一筆。

        六、余論

        鑒于上文成因分析,可以發(fā)現,社會現象的呈現盡管是合力使然,但合力的匯聚卻有著發(fā)生先后和作用大小,蘇區(qū)鄉(xiāng)村勞動女性的社會自覺受到了革命、革命帶來的新思想和觀念、紅色政權建設中的社會政策和組織制度,以及倫理變革等多重合力的共同作用,這些合力的逐步發(fā)生和匯聚,最終促成了蘇區(qū)鄉(xiāng)村勞動婦女主動的社會參與。贛南閩西蘇區(qū)勞動婦女社會自覺及其地位攀升發(fā)軔于蘇維埃土地革命。革命進程中,男女平等觀念的進入、婦女特殊利益的放大、婦女組織的建立和有效運作、婦女解放思想的傳播及合法化存在成為其社會行為被鄉(xiāng)村接納的秘訣。

        不能忽視的是,鄉(xiāng)村勞動婦女在蘇區(qū)社會變革中的行為差異性仍舊存在。*湯水清:《鄉(xiāng)村婦女在蘇維埃革命中的差異性選擇——以中央蘇區(qū)為中心的考察》,《中共黨史研究》2012年第11期,第85-94頁。受地域影響,變革中心區(qū)域婦女的社會自覺總是強于游擊區(qū)和新區(qū),婦女特殊利益受重視的地區(qū)總是優(yōu)于重視度不夠的地區(qū)??v是在社會變革的中心區(qū),同樣的利益關照和婦女組織系統中,因受婦女生理、心理、年齡、傳統觀念、家庭現狀等因素影響,婦女的社會自覺并不一致。更為明顯的是,當處在“左”的思想影響下嚴重擴紅之際,譬如興國、永新、勝利等紅色縣,婦女因家庭利益面臨危機,同樣會回歸傳統行為,她們阻撓丈夫兒子當紅軍,咒罵蘇維埃政府及婦女組織。在尋求男女平等的過程中,婦女們也時常發(fā)出困惑之聲,在蘇區(qū)婦女代表會議中,有的勞動婦女代表竟呼出“一切革命工作,女子都去做,除紅軍外,后方工作,女子比男子還做得多,為什么女子還得不到真正的平等咧?”*《江西蘇區(qū)中共省委工作總結報告》(1932年5月),《中央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上,第473頁。但個別婦女的困惑和行為差異并不能影響蘇區(qū)社會變革大環(huán)境下婦女地位的上升及經驗存在。

        相反,少數人身上的差異性和勞動婦女隱藏在內心的困惑則暴露出傳統思想對鄉(xiāng)土社會的長期禁錮和束縛的一面。值得提及的是,蘇區(qū)社會變革對封建倫理的摧枯拉朽的破壞,政權建設對傳統社會的強制改造,婦女運動對解放觀念的運動型植入,所有一切都難以在有限時間內確保紅色理念在全體鄉(xiāng)村婦女頭腦中生根發(fā)芽。當革命受挫或轉移、紅色政權建設和婦女組織系統無法繼續(xù)、紅色文化理念傳播受到抑制之時,傳統意識仍會席卷而來,讓鄉(xiāng)村社會發(fā)生的豐富又進步的社會變革很快退出感性世界?;诖?,有學者就認為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蘇區(qū)革命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鄉(xiāng)村傳統社會結構。*萬振凡:《蘇區(qū)革命與鄉(xiāng)村傳統社會結構變遷》,《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第77頁。

        讓人深思的是,蘇區(qū)鄉(xiāng)村婦女社會自覺究竟是證明她們已完全接受了新的倫理秩序、抵制了傳統倫理思想的束縛,還是掩蓋了鄉(xiāng)村勞動女性人性需求下的理性認知,這一點黃金麟先生也只能從客觀意義上把其歸因于1930年代兩難的現實世界之中。*黃金麟:《政體與身體》,聯經出版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278頁。但在對歷史不斷反思中,我們還是清晰的感受到蘇區(qū)鄉(xiāng)村勞動婦女為紅軍反“圍剿”戰(zhàn)爭一次次勝利提供了支持,為蘇區(qū)鄉(xiāng)村社會變革注入了活力、凝練了經驗。鄉(xiāng)村勞動婦女的社會自覺同樣成為革命理想與現實碰撞的一次嘗試,在經驗世界中釋放著革命者和追隨者尋求新生活的夢想。

        責任編輯:魏烈剛

        Analyses of the Causes of Labor Women's Social Consciousness in Soviet Rural Change——Centered around South Jiangxi and West Fujian

        Wei JiankeHao Shenpei

        Abstract:In the late 1920s, the rural communication of the Red Revolution triggered a sharp change among the rural community, which opened the Soviet labor women's soci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rural labor women went out of the home, from which a series of social consciousness and behavior contrary to the tradition were derived. Meanwhile, the Red Revolution became the first incentive to the labor females' social behavior. But the continuous existence of the soviet rural labor women joining the rural affairs warmly went beyond the Revolutionary political rhetoric itself. It was the considered sexual equality,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abor women's organizations and freedom of marriage in the Soviet areas that became the key link. With the rise of labor of the social status of women, the value of women's liberation was finally recognized and legalized. The labor women walked into rural community centers, becoming the crucial point force for change. What could not be ignored was that the differences of the female "social" memory still existed obviously in the countryside of south Jiangxi and west Fujian.

        Key words:Soviet rural area;social transformation;women′s organization;women′s liberation;social consciousness

        DOI:10.16623/j.cnki.36-1341/c.2016.03.004

        作者簡介:魏建克,男,江西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郝身沛,女,江西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碩士。(江西贛州341000)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育廳課題“中央蘇區(qū)鄉(xiāng)村政權建設與紅色文化發(fā)展研究”(MKS1309);江西省文化廳課題“紅色文化的歷史場景和當代價值研究”(YG2014087);江西理工大學校級重點課題“中央蘇區(qū)時期贛南閩西農村社會變革研究”(JXLG201421)

        猜你喜歡
        社會變革婦女解放
        我的新媒體觀(1)
        卷宗(2016年10期)2017-01-21 17:13:57
        試論21世紀的工業(yè)革命
        八十年代文學中作為失落者的煤礦工人形象
        女報人康同薇對中國近代婦女解放的貢獻
        山東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7:33:29
        社會變革中的治安治理:內涵、現狀與特征
        人民論壇(2016年17期)2016-07-15 17:29:55
        基層社會治理視角下的人民調解制度
        人民論壇(2016年17期)2016-07-15 10:23:43
        《亞當·貝德》中的社會變革
        出版廣角(2016年3期)2016-04-21 22:40:2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解放與發(fā)展道路研究
        人民論壇(2016年8期)2016-04-11 12:30:51
        不獨子其子:五四前后關于兒童公育的爭論
        川陜蘇區(qū)時期的婦女生活改善委員會
        校园春色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婷婷丁香久久综合| 无码无在线观看| av天堂网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 日本 欧美 中文幕| 性激烈的欧美三级视频| 国产一区a|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午夜三级网| 女同国产日韩精品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剧情类别| 国产做国产爱免费视频| 又黄又爽又高潮免费毛片| 久久亚洲国产欧洲精品一|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白浆肉丝|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精品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电影久久久久电影网| 一区二区高清免费日本| 丰满女人猛烈进入视频免费网站| 又色又爽又黄高潮的免费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亚洲精品一区三区三区在线| 久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 亚洲男人免费视频网站|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不卡|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狼人综合干伊人网在线观看|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色噜噜| 日本大尺度吃奶呻吟视频| 色婷婷色99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丝袜爆操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 中文字幕亚洲区第一页| 在线播放亚洲丝袜美腿|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