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欣欣
三亞學院法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
應用型本科院校師生關系初探
佛欣欣
三亞學院法學院,海南三亞572022
摘要:隨著我國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蓬勃發(fā)展,師生關系作為大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會關系也出現(xiàn)了一系列問題。本文從影響師生關系的三大因素——學生、教師和社會環(huán)境入手分析了師生關系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通過分析原因提出相對應的合理措施。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師生關系;原因與措施
一、我國高等教育現(xiàn)狀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突飛猛進的增長,社會越來越重視能迅速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chǎn)力、在生產(chǎn)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的應用型人才,在上個世紀90年代高等院校的逐漸擴招中,一批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應運而生且在高等教育的隊伍中力量逐漸壯大。福建師范大學馬蓉仙在《論應用型本科院校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一文中提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辦學理念和發(fā)展定位既有別于“研究型”大學,也有別于我國傳統(tǒng)的“學術型”普通本科院校。它的培養(yǎng)目標是面向現(xiàn)代社會的高新科技產(chǎn)業(yè),在工業(yè)、工程領域的生產(chǎn)、建設、管理、服務等第一線崗位,直接從事解決實際問題,維持工作正常運行的高等技術型人才?!?/p>
當前高等教育界關注的熱點是培養(yǎng)高層次的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而目前來看,我國高等教育培養(yǎng)出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最關鍵的制約因素之一就是師生關系。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與研究型和學術型大學教師相比,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在貼近社會和市場、具備由專業(yè)向職業(yè)轉化的經(jīng)驗,以及職業(yè)操作的能力等方面會更加有優(yōu)勢。同時,有較高的社會參與熱情,尤其是具有理解市場及相關行業(yè)的經(jīng)驗和熱情[1]。教學過程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關系就是師生關系,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yǎng)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的前提,是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更是建設和諧校園不可缺少的條件。因此,做為一所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青年教師究竟該如何借助優(yōu)勢發(fā)揮作用,構建和諧的高校師生關系?教育出更加符合社會需求的學生呢?
二、我國應用型本科教育師生關系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
現(xiàn)如今,高校師生關系具有新時代的特殊性:80后、90后學生成為大學生主體,他們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批判意識;而信息時代,更加多樣化、便捷化的知識獲取渠道也對教師的知識深度和廣度提出更高要求,在這樣的時代中,高校師生關系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主要原因分為以下三大方面:
(一)學生方面
1.學生自身特征。俗話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地域文化和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鑄就了性格各異的人,以80后、90后學生為主體的大學生有較強的自我意識、批判意識、自尊心和逆反心理,但是卻缺乏一定的自律意識和社會行為辨別能力。比如有的學生性格比較自閉,不愿主動與人接觸、交流;有的學生違反了校規(guī)校紀但不服從老師的教育管理;有的學生受功利主義的侵蝕,爭當學生干部是為了給自己多加點綜合測評分數(shù)、參加志愿活動是為了給老師同學留下好印象、爭取早日入黨;有些學生為了評優(yōu)評獎、擔任干部、入黨等私利甚至去討好、賄賂教師,這必然最終導致師生關系不和諧。
2.學生對教師的關系與期待。隨著信息時代知識獲取渠道的多樣化、便捷化,學生不僅對教師的期待越來越高,伴隨著也出現(xiàn)了學生對師生關系的滿意度不高、師生課后交流次數(shù)少頻率低、學生對老師的信任不足、學生遇到困難時向教師求助、主動邀請老師參加集體活動、主動與老師打招呼等行為也較少。
3.社會環(huán)境。中學時代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度比較大、學業(yè)安排有序,大學教師則往往因為自身任務重、壓力大或者班級人數(shù)眾多等原因,對學生的關注度僅僅局限于課堂的幾十分鐘,而大學學習不再像中學一樣安排有序,由學生自由掌控分配課余時間,這種轉變?nèi)绻麤]有正確的引導很容易造成“課堂師生、課下陌路”的局面。
(二)教師方面
1.教師自身素養(yǎng)。部分老師功利心重,處事欠缺公平,如在學生的評獎評優(yōu)、干部選取和發(fā)展黨員等問題上,考慮到自身的某些利益關系或者夾雜私人感情而處事不公正。也有的教師不注意及時提高自身學習,不能滿足學生獲取知識外的其他需求,使師生關系的發(fā)展受到局限。
2.教師定位。很多教師還停留在“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思想上,他們自居為“知識的長者”,認為自己是唯一權威,對學生處于絕對的支配地位,對教學起絕對的主導作用,這難免容易對學生失去誠心與耐心,乃至損害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這對于現(xiàn)今個性鮮明、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的大學生來說,不僅起不到想要的威懾作用,反而讓學生覺得教師不尊重自己的人格,導致學生無法信任老師,師生關系逐漸緊張化。
3.社會環(huán)境?,F(xiàn)在的大學教師生活和工作壓力都很大,除了要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外,還要完成科研任務或在外面兼職。這高強度大壓力的工作必然導致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與學生交流,甚至是學生除了課堂再難見到教師,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則無從談起。
(三)社會環(huán)境方面
1.學校管理。大學對教師水平衡量的依據(jù)主要是其學術水平,這種評價體制致使很多教師只注重科學研究,再加上給學生上課的效果難以量化,也導致了一些教師輕視教學,與學生溝通減少;大學后勤社會化導致學生宿舍和食堂脫離了學校管理,教師也多居于校外,使面對面的師生交往變得困難[2]。
2.信息時代。網(wǎng)絡的迅速發(fā)展成就了信息渠道的多樣化和便捷化,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大學生的行為習慣從以前的“有問題找老師”變成了“有問題找百度”,老師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弱化,在客觀上進一步加深了師生隔閡。
3.大學擴招。由于高校大規(guī)模擴招,學生人數(shù)大幅度增加,而師資隊伍的建設卻明顯滯后,生師比例不斷攀高,教師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學校公共資源也更為緊張,這種局面就造成了許多大學采取大班上課的教學方式,一個教師通常要面對上百甚至幾百個學生,這種情況下自然減少了師生交往、接觸的機會,而教師除課堂外又忙于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師生間的距離大了,關系遠了,教師不熟悉學生、學生不認識教師,這種現(xiàn)象在高校十分普遍。
三、改善師生關系的措施
雖然應用型本科院校師生關系因受以上諸多因素的影響而無法達成理想狀態(tài),但通過分析這些因素可以“對癥下藥”為改善師生關系提供了切入點:
(一)學生方面
1.調整自身。應用型本科院校不僅要求課堂知識,實踐也是主要部分,大學生要認清自己自我定位好,主動發(fā)展自我,學習專業(yè)知識、做人做事和社會生存技巧。不斷發(fā)展自我認知,培養(yǎng)獨特的洞察力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內(nèi)在修養(yǎng),明白走進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走向社會。
2.合理期待、平等待人。大學生需建立對老師的合理期望,教師、學校和社會也應該及時的引導學生擺正心態(tài),對教師學會尊重、理解和包容。古人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大學生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以平等的眼光看待老師,即使教師和大學生活和自己預想不一樣,也要保持樂觀、健康的心態(tài),慢慢縮小自己的期望與現(xiàn)實的差距,遇到問題及時與教師溝通交流,這樣既有利于自身各方面良好的發(fā)展,也有利于加深師生情誼。
3.多數(shù)大學教師都是從事大規(guī)模的教學,任務重壓力大,很難照顧到每個學生,這就需要學生在教學上積極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主動適應教師的教學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主動與老師展開交流,虛心求教,不斷完善自己、發(fā)展自己,珍惜每一次溝通交流的機會,為促進和諧的師生關系努力。
(二)教師方面
1.提高素養(yǎng)?!罢嬲慕逃馕吨撕腿诵撵`上最微妙的接觸,學校是人們心靈相互接觸的世界”[3],教師應該自覺加強自身修養(yǎng),增強自己在師生溝通中的主動性。同時也要正確處理自身利益與學生利益的關系,愛崗敬業(yè)、身正為范,以高尚的人格吸引學生,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
2.合理定位師生關系?,F(xiàn)代大學教師要具備科學的教育理念,樹立新的學生觀?,F(xiàn)代學生觀認為,學生是發(fā)展的人、獨特的人、學習的主人,是責權主體[4]。教育的本質是培養(yǎng)健全的人,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會人,更是文化人,人是一種生成的存在物,人的發(fā)展過程也是人的生成過程,而教育即生成,“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5]?,F(xiàn)如今網(wǎng)絡發(fā)達,學生的信息源已不再局限于大學教師,大學教師不再像以前那樣手把手地向學生傳授知識了,教師的教學地位和權威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因此,教師需要及時的放下傳統(tǒng)性權威的架子,建立人格性影響和知識性影響所建立起來的實質性權威,做學生的“引路人”,尊重學生人格,熱愛學生,構建民主的和諧的師生關系。
3.合理解壓,化壓力為動力。大學教師的壓力不僅來源于教學,還有晉升、科研和生活,這需要教師及時緩解,調整自己的認知方式和期望水平,正確的認識壓力,為自己制定合適的工作目標,壓力過大時也可尋求社會支持和心里幫助,只有教師以輕松的心態(tài)面的學生,學生才能更加愉快的和教師溝通。
(三)社會環(huán)境方面
1.轉變管理模式。應用型本科院校管理模式應該從“重教學和研究、輕學生”中跳出來,加強制度和環(huán)境建設,確立服務育人、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學校可以要求教師參加學生活動,鼓勵教師從教課轉變?yōu)榻倘耍瑸閹熒P系的良性運行創(chuàng)造有利的制度和人文環(huán)境。
2.拓寬信息渠道。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無疑讓傳統(tǒng)教師的教學和師生交流受到威脅,此時,學??梢杂行У睦镁W(wǎng)絡,想方設法為師生開辟更多的溝通渠道,如鼓勵師生通過QQ、微信和Email等便捷的網(wǎng)上交流方式進行溝通;學校也可以為教師提供優(yōu)質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鼓勵教師開設網(wǎng)上公開課,建設慕課等,教學多樣化,交流多樣化。
3.重視課外交流。大學的擴招是順應時代的需求,必然會引起師生疏遠,學??梢怨膭罱處熼_設第二課堂,一方面促進師生更深層次的認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豐富師生生活,增進師生感情;同時,應用型本科院校較之學術型院校更加注重實踐教學,理論來源于實踐也最終回歸實踐,只有將理論融合在實踐之中才能體現(xiàn)其價值,因此,學校和社會可以努力創(chuàng)建合適的教學環(huán)境,引導教師帶領學生走到實踐中去,在實干中增進感情,加強師生關系的理論學習和調查都將有利于師生關系的發(fā)展。
時代在進步,學生、教師和社會環(huán)境也要做出相應的變遷,應用型本科院校和諧師生關系的發(fā)展離不開學生、教師和社會的相輔相成,努力創(chuàng)建和諧師生關系,促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峰.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的角色定位[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26(4):81.
[2]王春亞.當前形勢下大學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1,4(1):54.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4]余會春.當前大學師生關系現(xiàn)狀、反思與重構[J].云夢學刊,2008(6):110-111.
[5]王本陸.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中圖分類號:G8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4-0290-02
作者簡介:佛欣欣(1989-),女,陜西渭南人,本科,三亞學院法學院,教學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