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榮英
【摘 要】當前,小學生厭作文、怕作文的根源主要是學生缺乏豐富真切的生活體驗。因為生活積累、思想情感的貧乏,他們寫作常常會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要改變這種局面,小學作文教學應該由“封閉課堂”走向“開放課堂”,走作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把生活引入課堂,把作文引向生活。
【關鍵詞】小學生;作文生活化;生活作文化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薄墩Z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因此在新課程標準理念指引下,作文教學必須以生活為起點,倡導作文生活化,生活作文化。
一、處處留心,觀察生活
生活豐富多彩,寫作的素材無所不在,可孩子們卻熟視無睹,讓許多有用的材料從自己的鼻尖下溜走,寫起文章來筆重千斤,難以落筆。因此,我們必須把握時機,引導學生養(yǎng)成時時處處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記得去年秋季開學注冊時,我發(fā)現(xiàn)報春使者——迎春花竟然在秋天里欣然怒放。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我讓孩子們觀察陽臺上的迎春花。孩子們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這個奇怪的現(xiàn)象,爭先恐后地跑過來問我是怎么回事。我抓住這個有利時機,讓他們細細觀察迎春花的樣子,并帶著疑問查找資料,孩子們終于明白是因為近段時間來,雨水充足,天氣忽冷忽熱,迎春花誤以為是春天到來,所以紛紛開放。最后我讓他們把這個過程寫成一篇日記。沒想到開學第一課,剛剛跨入三年級的孩子給我送上了一份份可貴的“見面禮”——《有趣的發(fā)現(xiàn)》《會撒謊的迎春花》《迎春花的秘密》……這一篇篇佳作,令我驚嘆不已,感動不已!往后的日子,我常常做這樣的事,慢慢地,孩子們的眼睛更亮了,心更細了,留心生活的意識更強了。
二、親身實踐,體驗生活。
生活是習作的源泉。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讓學生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觀察、去體驗,獲取習作的源泉。
1.體驗豐富的校園生活
在一次“六一”游園活動中,我給學生安排了“盲人敲鑼”游戲。在活動接近尾聲時,我和孩子們互換角色,讓他們當評委,我當“盲人”。孩子們見教師也來參加顯得異常興奮。他們圍過來爭著為我蒙眼睛,還不停地為我加油。由于教師的參與,學生感受特別深刻。這次活動后,很多學生把這件事寫進了日記本,有些同學還對人物進行了非常細致的描寫。
2.體驗溫馨的家庭生活
去年學完《可貴的沉默》一課后,恰逢母親節(jié),于是,我讓學生在周末為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感恩母親。有位學生寫《我學剖魚》一文中有這樣的感受:“……我雙手撈起一條滑溜溜的鯽魚,把它放到砧板上,左手按住它的頭,騰出右手拿起菜刀,剛想刮鱗片,魚兒不知哪來的勁,一掙扎,‘撲的一聲,頭尾都翹了起來,我的媽!嚇得我扔下刀往后退,這真是‘魚兒好吃,解剖難?!边@段話一開始就連用了好幾個動詞,把剖魚前的準備工作寫得形象生動,真可謂生活體會有多深,寫作就有多真,這就是實踐出真知的結果。
3.體驗多彩的社會生活
作為教師還應該引領學生走進社會,接觸各式各樣的勞動者,了解各行各業(yè)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體驗勞動的艱辛與價值,感受勞動的快樂與滿足。比如,可組織學生開展“當一天小交警”、“我是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小雷鋒在行動”、“我是小記者”等活動,增強學生的自律意識,升華學生熱心助人的情感。在“我是環(huán)保小衛(wèi)士”活動中,一個孩子這樣寫到:“……說干就干,我拿出兩個大塑料袋,遞給爸爸一只,就開始撿垃圾。這邊一個包裝袋,那邊一個瓶子,都逃不過我的‘法眼,不一會兒,我經(jīng)過的地方都干干凈凈了。我直起身子,一陣風吹來,好舒服?。淠緭u曳,好像在說:‘謝謝你!不僅是樹,路過的行人看到我,也紛紛向我豎起大拇指,自覺地撿起路旁的垃圾……”文章真實地展現(xiàn)了小作者參與勞動的情景,勞動的快樂與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三、創(chuàng)設情境,再現(xiàn)生活。
學生作文是傾吐生活積累的過程,是學生實際生活的反映。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的語言環(huán)境,幫助學生捕捉寫作時機,激發(fā)寫作情感,使學生入“境” 生情,融“情”入境,帶著感情去觀察,去深刻體驗和感受所觀察的事物,以言其心聲,不為文造情。如執(zhí)教三年級上冊作文指導課“觀察中的發(fā)現(xiàn)”時,我扮演成魔術師,從身后變出兩個蘋果,并讓孩子們鑒定一下這是不是真蘋果,孩子們靜靜地看,輕輕地摸,細細地聞……一番鑒定后,我拿出水果刀,故作神秘地說:“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然后橫著切開蘋果,孩子們不禁歡呼道:“太神奇了!蘋果內核竟然變成了一顆五角星”。接著,我讓他們觀察果肉顏色的變化,并去查找原因。最后,我又搖身變成“貼心小保姆”把蘋果切成丁狀,喂給每個孩子。
四、閱讀積累,豐富生活
閱讀是寫作的營養(yǎng),一個從來不閱讀的學生,不可能寫出好文章;一個不愛閱讀的學生,不可能旁征博引,寫不出文采飛揚的文章。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必須帶領學生到廣闊的書海中去遨游,在書的世界里體驗生活,思索人生,感悟生活。我們每周組織學生到閱覽室去閱讀報刊雜志,要求他們在閱讀的時候做好讀書筆記,以便積累作文素材與交流閱讀成果。并通過開展讀書沙龍,好書推薦會,“書香少年”評選等活動,讓孩子們盡情享受閱讀的快樂,并在閱讀中積累豐富的習作素材。
五、大膽想象,創(chuàng)造生活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fā)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想象作文作為小學作文教學的一大重點,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使他們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展開想象,豐富寫作體裁,使學生學會創(chuàng)造生活。讓學生在習作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他們創(chuàng)造的充滿童真童趣的美妙世界里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