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云
河北地質大學法政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31
?
欠繳社保費引起的爭議法院應予受理
——兼評《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于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申請再審一案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法研[2011]31號)
邱云
河北地質大學法政學院,河北石家莊050031
摘要:《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對因欠繳社保費引起的爭議在立法上的表態(tài),明顯與最高人民法院法研[2011]31號《答復》的司法立場對立,立法上的明確規(guī)定與司法適用上產(chǎn)生的分歧使得“因欠繳社保費引起的爭議法院是否應予受理”這一問題引起了新的論證。
關鍵詞:社保費;勞動爭議;受理
2010年10月,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就人民法院應否受理欠繳社會保險費案件的問題請示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于2011年3月9日作出《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于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申請再審一案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法研[2011]31號,以下簡稱《答復》)明確規(guī)定,“征繳社會保險費屬于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的法定職責,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睋?jù)此表征了司法者對因欠繳社保費引起的爭議法院不予受理的立場。于2007年7月1日施行的《社會保險法》第八十三條第三款則明確規(guī)定了“個人與所在用人單位發(fā)生社會保險爭議,可以依法申請調(diào)解、仲裁,提起訴訟”,很顯然,立法者對因欠繳社保費引起的爭議法院是否應予受理的立場與司法者截然相反。這就使得一直備受公眾關注的“因欠繳社保費引起的爭議法院是否應予受理”的難題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一、不同觀點的爭議
因欠繳社保費引起的爭議法院是否應予受理,目前主要存在肯定說和否定說兩種觀點。
肯定說認為,《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已將“社會保險”明確規(guī)定為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用人單位不履行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義務即不履行勞動合同,由此引發(fā)的爭議屬于“因履行勞動合同的爭議”,因此具有可訴性。①《社會保險法》第八十三條第三款明確規(guī)定:“個人與所在用人單位發(fā)生社會保險爭議,可以依法申請調(diào)解、仲裁,提起訴訟”。此即我國立法上對因欠繳社保費引起的爭議法院應予受理的立場。
否定說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一百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保費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的,可以加收滯納金。”《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繳費單位逾期拒不繳納社保費、滯納金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稅務機關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征繳?!币蚯防U社保費引起的爭議屬于行政管理范疇,不屬于人民法院的民事受案范圍。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的上述規(guī)定,征繳社會保險費屬于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的法定職責,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②最高人民法院法研[2011]31號《答復》亦根據(jù)上述法律規(guī)定認為,“征繳社會保險費屬于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的法定職責,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此即我國司法上對因欠繳社保費引起的爭議法院不予受理的立場及相關依據(jù)。
《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對因欠繳社保費引起的爭議在立法上的表態(tài),明顯與最高人民法院法研[2011]31號《答復》的司法立場對立,立法上的明確規(guī)定與司法適用上產(chǎn)生的分歧使得“因欠繳社保費引起的爭議法院是否應予受理”這一問題引起了新的論證。
二、筆者拙見
(一)用人單位繳納社保費具有的雙重屬性決定了欠繳社保費引起的爭議法院應予受理
《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明確將“社會保險”規(guī)定為合同的必備條款之一,從社會保險制度建立的目的來看,用工單位向社保機構為單位員工繳納社會保險是國家實現(xiàn)行政管理基本要求,繳納社保費是用工單位應履行的行政義務,因此,繳納社保費具有一定的行政屬性。從勞動合同的性質來看,勞動合同是用工單位和勞動者基于勞動關系達成意思一致的一種表現(xiàn)。用工單位繳納社保費是在向勞動者履行勞動合同的基本義務,這種繳費義務基于勞動關系產(chǎn)生,并且在用工單位和勞動者之間形成直接的債權債務關系。根據(jù)《合同法》第六十四條的規(guī)定,“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币虼?,用人單位未按規(guī)定向社保機構繳納社保費,應向勞動者承擔違約責任。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之間直接形成債權債務關系。綜上,用工單位繳納社保費不僅是履行行政義務,更是對勞動者履行勞動合同義務。用工單位欠繳社保費既違反了行政管理法規(guī),也違反了勞動合同法,屬于勞動爭議的一種,法院應予受理。
(二)《社會保險法》第八十三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決定了欠繳社保費引起的爭議法院應予受理
根據(jù)《立法法》第八條、第七十九條、第八十三條的規(guī)定,“訴訟和仲裁制度只能制定法律”,“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規(guī)章”,“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新的規(guī)定與舊的規(guī)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guī)定”?!渡鐣kU法》在效力位階上明顯要高于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法研[2011]31號《答復》,在施行時間上明顯要晚于《勞動法》,因此,無論從法律效力位階的角度,還是從新法優(yōu)于舊法方面,《社會保險法》對欠繳社保費引起的爭議作出的規(guī)定均應優(yōu)先適用。也就是說,人民法院以法研[2011]31號《答復》不予受理因欠繳社保費引起的爭議,并不符合立法規(guī)定,可以說,在這個問題上,最高人民法院在一定程度上有司法權僭越立法權之嫌。因為根據(jù)權力制約原理,立法者對某一事件或者行為已經(jīng)作出明確規(guī)定的情況下,是不允許司法機關去任意進行解釋的,這也是立法者對司法者進行制約的一種必要形式。
《社會保險法》第八十三條第三款是立法者對“因欠繳社保費引起的爭議法院是否應予受理”作出的明確表態(tài),即“個人與所在用人單位發(fā)生社會保險爭議,可以依法申請調(diào)解、仲裁,提起訴訟”。在立法上已經(jīng)有明確規(guī)定的情況下,人民法院根據(jù)法研[2011]31號《答復》不予受理用工單位欠繳社保費引起的爭議是明顯欠妥當?shù)摹?/p>
(三)國家權力的運行規(guī)則以及公民權利的保障和實現(xiàn)方式?jīng)Q定欠繳社保費引起的爭議法院應予受理
我國《憲法》確立了國家權力的運行規(guī)則體系,其基本內(nèi)容主要包括兩部分,即“國家權力的正確行使和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然而,這兩部分并非地位平行的兩部分,就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來說,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居于支配地位?!雹劭梢?,國家權力的運行規(guī)則一方面體現(xiàn)為權力之間的相互制約,另一方面則體現(xiàn)為權利對權力的制約,通過兩方面的共同制約使權力正常運行。但是在權力的正常行使和公民權利的保障二者之間,公民的權利的有效保障應居于支配地位。
社會保障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實現(xiàn)社會保障是國家基本義務。然而,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法研[2011]31號《答復》明確規(guī)定了“用工單位欠繳社保費法院不予受理”,最高法院的這一規(guī)定使得公民社保權的實現(xiàn)缺乏了司法強制力的有效保障。社保權利作為公民針對國家社保機關的公法權利,如按照法研[2011]31號《答復》的規(guī)定就會失去了權利本應具有的可訴性,最終導致其并未處于司法權力保障的實然狀態(tài)。
從我國權力運行的基本規(guī)則來看,只有通過可靠的權利救濟途徑與方法才能切實實現(xiàn)社會保障的需求。社保權作為公民的基本權利,其在司法權上的保障和行政權上的保障并不沖突。行政機關可以通過行政手段保障公民的社保權得以實現(xiàn),而法院可以通過作出判決要求行政機關依法履行職責或者由行政機關去強制執(zhí)行法院作出的判決實現(xiàn)對公民社保權的保障。可見,賦予公民社保權強有力的司法保護并不違反權力運行規(guī)則的基本要求。
用工單位欠繳社保費直接侵犯了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的權利,法研[2011]31號《答復》的規(guī)定不利于公民社保權的保障和實現(xiàn),更有悖國家權力運行的基本規(guī)則。實現(xiàn)社保制度的法制化與社保權利的可訴性,司法者不應畏手畏腳,對因欠繳社保費引起的爭議,人民法院應廣開救濟之門,而不是以種種理由不予受理。
[注釋]
①林挺喜.社保爭議應屬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勞動爭議主管范圍[J].就業(yè)與保障,2007(10):44.
②游清富.社保欠費不應屬勞動爭議[J].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2010(10):45.
③李步云,鄧成明.論憲法的人權保障功能[J].中國法學,2002(3):47.
中圖分類號:D92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23-0015-02
作者簡介:邱云(1986-),男,江西南昌人,經(jīng)濟學碩士,河北地質大學法政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