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娟
甘肅政法學院民商經濟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淺論訴權的保護
任麗娟
甘肅政法學院民商經濟法學院,甘肅蘭州730070
摘要:訴權是當今民事訴訟理論界所討論的重要問題,是民事訴訟相關理論的基礎。訴權理論起源于羅馬法,后來又產生了關于訴權的多種理論學說,只有理清訴權的相關概念和理論,才能更好地保護當事人的訴權。
關鍵詞:訴權;程序訴權;實體訴權;保護
當前學術界大多數(shù)人認為,訴權學說起源于古羅馬,但當時也只是該理論的萌芽,并非我們現(xiàn)在所熟悉是訴權。后來,訴權理論逐步發(fā)展,成為民事訴訟法學理論的基礎,先后有私法訴權說、公法訴權說、訴權否認說和二元訴權說等學說,其中,二元訴權說為當前學術界的通說。
二元訴權說起源于前蘇聯(lián)民事訴訟法理論,該學說將訴權分為程序意義上的訴權和實體意義上的訴權。其中,程序意義上的訴權即起訴權,是當事人在訴訟程序中享有的權利,如提起訴訟的權利。實體意義上的訴權即勝訴權,是當事人依據(jù)實體法規(guī)定,向對方當事人提出實體請求,以保護自己合法利益的相關權利。
一、訴權的概念分析
訴權,顧名思義,是當事人基于民事糾紛的事實,依法請求法院運用國家司法權對自己的合法權益進行保護的權利。
從訴權的概念可以看出,訴權的主體應為雙方當事人,但在特殊情況下,也可能將訴權賦予第三人。就實體意義的訴權來說,原被告雙方享有的訴權有時并不平等。
二、訴權的保護
如今,訴權的保護存在多方面的問題,既有制度方面的問題,在觀念方面也存在問題。其中,制度問題相較于觀念問題更加容易解決,即從深入理論研究,完善法律規(guī)定方面著手,而觀念問題的解決則需要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努力。
我國儒家傳統(tǒng)文化講究“以和為貴”,加上我國一直以來的熟人社會,普通老百姓的訴訟觀念是“厭訟”,以打官司為莫大的恥辱。我國古代重人治輕法治,無訴訟是法制的最高追求。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法治建設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儒家思想仍然影響人們的訴訟觀念,在自己的權利被侵犯后,仍然不遠運用訴訟的方式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由此可見,觀念制約行為,訴訟觀念應作為訴訟法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但是當前學者對訴訟觀念的研究并不深入,這不利于訴權的保護,我們應高度重視以下幾個問題,從而更好地保護當事人的訴權。
(一)正確的理論指導
學術界有人認為,訴權的行使與實體法無關,不需要實體法的規(guī)定。這種說法是不合理的,事實上,大多數(shù)訴權的行使都是依據(jù)實體法實現(xiàn)的,如果實體法沒有規(guī)定或者規(guī)定不明確,則應借助基本原則來解決。實體法規(guī)定的權利是訴權保護的客體。正確的理論指導是訴權保護的基礎。
(二)完善立法條件
在法治社會中,通過完善立法的途徑來保護當事人的訴權是非常有必要的,這里所說的立法完善,不僅要完善訴訟程序法,還應完善民事實體法。而在我國當前的法律中,并沒有明文規(guī)定訴權的概念,訴權在我國還只是一個理論概念,大多國外立法都明確規(guī)定了訴權的概念,對此,我國在今后的立法活動中也應借鑒,將訴權的概念規(guī)定在立法中,以更好地保護當事人的訴權。
(三)當平等地保護雙方當事人的訴權
這里說的平等保護當事人的訴權,是從實踐的角度來說的。在司法實踐中,當事人為保護自己的訴權,必須借助法官來實現(xiàn),法官對訴權的保護表現(xiàn)在多個方面,應當將訴權的保護貫穿于訴訟全過程,而不是僅僅表現(xiàn)在查明方面。法官在審判實踐中,應正確處理訴權與審判權的關系、訴權與訴訟權利的關系以及程序法與實體法的關系。目前審判實踐中存在的很多做法都沒有處理好實體法與程序法的關系,如用本應用于程序事項的法律文書來裁定實體事項,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的做法;又如通過向一方當事人提供證據(jù)調查的便利條件,由該當事人借助法院的權威調查對自己有利的證據(jù),或者偏向于一方當事人,由其委托或安排吃住,幫其調查證據(jù)的行為,都是對對方當事人申請的侵犯,也違反了平等保護當事人訴權的原則。
(四)防止濫用訴權
如今,我們極力強調要保護當事人的訴權,但同時,當事人濫用訴權的現(xiàn)象也屢見不鮮,我國法律并沒有規(guī)定濫用訴權的制裁措施,這不僅浪費司法資源,對保護對方當事人的訴權也是十分不利的。當事人濫用訴權會給對方當事人造成訴訟負擔。因此,我國也應在法律中明文規(guī)定濫用訴權的法律后果和制裁措施,以提高司法資源的利用效率,更好地保護當事人的訴權。
[參考文獻]
[1]李龍.民事訴權論綱[J].現(xiàn)代法學,2003(2).
[2]顧爾維奇.訴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58.
[3]江偉,邵明,陳剛.民事訴權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4]顧培東.法學與經濟學探索[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4.
[5][日]三月章.日本民事訴訟法[M].臺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5.
[6]兼子一.竹下守夫.民事訴訟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7]常怡.民事訴訟法學(第三版)[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6).
[8]江偉,單國軍.關于訴權的若干問題的研究[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中圖分類號:D9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7-0267-01
作者簡介:任麗娟(1992-),女,漢族,甘肅白銀人,甘肅政法學院民商經濟法學院,2014級訴訟法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民事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