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石 李曉飛 李明軍 畢 勝 王德超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神經外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
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腦出血后炎癥反應與Th17細胞的相關性
張明石李曉飛李明軍畢勝1王德超2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神經外科,黑龍江佳木斯154002)
目的探討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SHR)腦出血后炎癥反應與Th17細胞的相關性。方法SHR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假手術組和模型組各5只。膠原酶大腦尾狀核注射制備大鼠自發(fā)性高血壓腦出血(HICH)模型。出血后48 h,冰上取腦。流式細胞儀檢測腦組織中Th17細胞占CD4+T細胞的百分比;酶聯免疫吸附(ELISA)方法檢測腦組織上清中白細胞介素(IL)-6和腫瘤壞死因子(TNF)-α水平。結果與正常對照組和假手術組相比,模型組腦組織中Th17細胞數量明顯增加,同時IL-6和TNF-α分泌水平明顯升高。結論腦出血急性期炎癥反應的誘導和發(fā)生與Th17細胞的參與密切相關,Th17細胞促進了腦出血后的病理進程;可能部分通過誘導炎性細胞因子IL-6和TNF-α分泌增加實現的。
自發(fā)性高血壓;腦出血;炎癥反應;Th17
在世界范圍內,腦卒中是一組發(fā)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的疾病,而高血壓腦出血(HICH)的病死率和致殘率則居各型腦卒中之首〔1〕,30 d病死率高達38%~52%。腦出血誘發(fā)的腦損傷中,四分之一屬于炎性反應及補體系統參與的免疫損傷〔2〕。炎癥反應(炎性細胞和炎癥介質)與繼發(fā)性腦組織損害密切相關。Th17細胞是新發(fā)現的與 Th1、Th2細胞完全不同的CD4+T細胞系,具有獨立的分化和調節(jié)機制〔3〕。Th17可分泌白細胞介素(IL)-17、IL-21和 IL-22等,在促炎反應和自身免疫病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本文觀察高血壓大鼠腦出血后Th17細胞數量變化特點,直觀反映Th17在HICH腦損傷中的作用。
1.1實驗材料健康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SHR),體重250~300 g,雌雄各半,由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合格證:SCKX(京)2002-0003)。適應性喂養(yǎng)2 w,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假手術組、模型組各5只。主要試劑有抗CD3-PE單抗、抗CD4-FITC單抗(GK1.5克隆)、抗IL-17A-APC單抗和抗FcγⅢ/Ⅱ受體抗體(2.4G2克隆):BD Pharmigen公司(美國);抗IL-17A mAb:Biolegend公司;腫瘤壞死因子(TNF)-α ELISA試劑盒:R&D 公司(美國)(MN);IL-6 ELISA試劑盒:R&D 公司(美國)(MN);Ⅶ型膠原酶:Sigma公司(美國)。主要儀器有流式細胞儀,BD Aria,美國;酶標檢測儀,MoH 99-15,芬蘭LM。
1.2模型制作參照徐雅〔4〕的方法:麻醉大鼠采用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0.4 mg/kg),將大鼠固定于腦立體定位儀并且暴露顱骨〔5〕,鉆開顱骨,將0.5 μl膠原酶(含有膠原酶0.5 mg)通過微量注射器垂直注入大鼠腦組織尾狀核部位。觀察5 min后取出微量注射器縫合。正常組無任何操作,假手術組以等體積的生理鹽水進行尾狀核注射。
1.3動物處理大鼠出血48 h后斷頸,取出全部腦組織并迅速切取尾狀核注射針孔前后2 mm腦組織,全部操作需冰上進行。一部分加入適量的3%胎牛血清的磷酸鹽緩沖液(PBS)迅速制備單細胞懸液,用于流式檢測;另一部分加入預冷生理鹽水(0.25 ml/100 mg腦重)迅速勻漿,低溫14 0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80℃保存,用于細胞因子檢測。
1.4流式細胞儀檢測CD3+CD4+IL-17+T細胞數量制備腦細胞懸液,CD3-FITC、CD4-PE和IL-17A-APC 三色同時標記,設陰性對照管。取新鮮制備的1×106個腦單細胞懸液加入FcγⅢ/Ⅱ封閉抗體預處理的流式專用管,隨后加入FITC-抗CD3和PE-抗CD4熒光抗體表面染色,3%胎牛血清(FCS)洗2次,加入固定透膜劑孵育30 min,再加入APC-抗IL-17A 熒光抗體細胞內染色。同時同型對照抗體(FITC)大鼠IgG2b染色。應用FACSCELLQUEST 軟件,記錄Th17占CD4+T細胞的百分率。
1.5細胞因子檢測檢測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變化,并計算細胞因子含量??蛇x用雙抗體夾心ELISA試劑盒,檢測結果以試劑盒提供的標準品繪制,應用Soft Max Pro 4.3.1LS軟件分析,標準曲線酶標儀測定450 nm處OD值。
1.6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1.5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
2.1腦出血48 h后腦組織中Th17細胞數量的變化與正常對照組(0.37%±0.24%)相比,模型組腦組織中CD3+CD4+IL-17+T細胞數量(3.83%±0.43%)明顯增加(P<0.01);與假手術組(0.71%±0.37%)相比也明顯增加(P<0.01)。
2.2腦出血48 h后腦組織中IL-6水平的變化與正常對照組〔(3.71±0.38)pg/ml〕相比,假手術組〔(6.37±0.65)pg/ml〕和模型組腦組織中IL-6水平〔(13.16±0.78)pg/ml〕均明顯升高(P<0.01);與假手術組相比,模型組腦組織中IL-6水平也明顯升高(P<0.01)。
2.3腦出血48 h后腦組織中TNF-α水平的變化與正常對照組〔(3.77±0.39)pg/ml〕相比,模型組腦組織中TNF-α水平〔(7.81±0.85)pg/ml〕明顯升高(P<0.01);與假手術組〔(4.01±1.00)pg/ml〕相比,模型組腦組織TNF-α水平也明顯升高(P<0.05)。
炎癥是一種常見的病理現象,腦出血后血腫及其血腫本身的機械壓迫是引發(fā)周圍組織炎性反應的重要因素。然而炎癥反應又是引發(fā)繼發(fā)性腦損傷的必要條件〔2〕。炎性反應一方面可以幫助宿主清除和吸收壞死組織和細胞碎片,修復損傷,是機體正常防御性反應。但其也有不利的一面,即炎性反應過程中會導致多種酶/炎癥介質的釋放,誘導腦組織周圍水腫及神經細胞損傷加重〔6〕。
多位學者研究證實,HICH后在血腫內及血腫周圍有炎癥反應發(fā)生,白細胞的浸潤和小膠質細胞的活化誘導了IL-1β、IL-6、TNF-α等炎癥細胞因子的釋放,并在48 h達高峰,且能持續(xù)1 w〔7〕。IL-6的主要細胞來源包括T、B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和內皮細胞,對于腦組織,星形細胞和小膠質細胞則是IL-6的主要來源,參與HICH后的免疫應答和炎癥反應并發(fā)揮重要作用,是腦損傷程度及預后的重要監(jiān)測指標〔8〕。TNF是促炎性細胞因子,單核-巨噬細胞是TNF-α的主要來源。神經細胞、星形細胞和小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中TNF-α的主要來源,其主要生物學功能包括殺傷腫瘤,調節(jié)機體炎癥反應及免疫應答。
Th17 細胞是有別于Th1 和Th2 細胞的一種新的CD4+T細胞亞群。Th17分泌的細胞因子包括IL-17、IL-21、IL-22、IL-6和TNF-α等細胞因子,因此Th17細胞被認為是一群介導炎癥反應的重要細胞〔9〕。對于Th17細胞的作用機制,通常認為它可以通過誘導其他炎癥細胞因子如IL-6,TNF-α及趨化因子如單核細胞趨化蛋白(MCP)-1、巨噬細胞炎癥蛋白(MIP)-2等的表達,介導炎癥細胞到達病變局部,造成組織損傷〔10〕。本研究提示,Th17細胞參與了腦出血急性期炎癥反應的誘導和發(fā)生,促進了腦出血后的病理進程??赡懿糠滞ㄟ^誘導炎性細胞因子IL-6和TNF-α分泌增加實現的。但Th17細胞在腦出血發(fā)病中的作用機制尚需進一步研究。
1中華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1(6):379-82.
2Gong C,Hoff JT,Keep RF.Acute inflammatory reaction following experiment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s〔J〕.Brain Res,2000;871(1):57-65.
3Littman DR,Rudensky AY.Th17 and regulatory T cell in mediating andrestraining inflammation〔J〕.Cell,2010;140(6):845-58.
4徐雅.安工清開靈干預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腦出血模型炎癥反應的機制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7.
5Arvin B,Neville LF,Barone FC,etal.Brain injury and inflammation:a putative role of TNF alpha〔J〕.Ann N Y Acad Sci,1995;765:62-71.
6Del Zoppo GJ,Becker KJ,Hallenbeck JM.Inflammation after stroke〔J〕.Arch Neurol,2001;58(4):669-72.
7張祥建,李春巖,劉春燕,等.炎癥反應與大鼠腦出血后腦損傷的相關性〔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5;38(6):396-7.
8Fassbender K,Rossol S,Kammer T,etal.Proinflammtory cytokines in serum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schemia:kinetics of serection and relation to the extent of brain damage and outcome of disease〔J〕.J Neurol Sci,1994;122(2):135-9.
9Nurieva R,Yang XO,Martinez G,etal.Essential autocrine regulation by IL-21 in the generation of inflammatory T cells〔J〕.Nature,2007;448:480-3.
10Kolls JK,Linden A.Interleukin-17 family members and inflammation〔J〕.Immunity,2004;21:467-76.
〔2015-02-19修回〕
(編輯苑云杰)
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No.B2015013)
畢勝(1981-),女,博士,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神經免疫學研究。
張明石(1979-),男,碩士,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神經外科學研究。
R743.34
A
1005-9202(2016)17-4146-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7.004
1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神經內科2佳木斯大學研究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