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薩琳娜》是美國當(dāng)代著名作家羅恩·拉什的代表作,書中作者精心塑造了薩琳娜和蕾切爾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以此旗幟鮮明地表達了他對女性沙文主義的批判和兩性平等的主張。
關(guān)鍵詞:薩琳娜;蕾切爾;女性沙文主義
作者簡介:李靜波(1981-),女,四川蒼溪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xué)。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02-0-02
前言:
《薩琳娜》是美國當(dāng)代著名作家羅恩·拉什“最撼動人心的代表作”,是一部膾炙人口的優(yōu)秀小說,成功入圍了2009年??思{文學(xué)獎決賽。其同名電影也于2014年10月在英國首映,片中扮演女一號的正是當(dāng)今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女星詹妮弗·勞倫斯。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影片并未像原著那樣成功,女主演也未能如圈內(nèi)盛傳的那樣,“演好薩琳娜,必能拿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辈贿^這正好說明了文學(xué)與閱讀的不可替代。
有人說此書是 “一個殘酷女人的發(fā)家史”,我覺得它更像是在描寫兩個女人和一個男人之間的愛恨情仇。書中的兩個女人,一個高貴冷艷、一個清新可憐;一個冷酷殘暴、一個善良堅韌。她們深愛著同一個男人,一個終結(jié)了這個男人的生命,而另一個卻讓這個男人的生命得到了延續(xù)。通過精心塑造薩琳娜和蕾切爾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作家旗幟鮮明地表達了他對女性沙文主義的批判和兩性平等的主張。
一、高傲、冷酷的曼陀羅
如果世間的女子都能用花做比喻的話,高貴華麗的劇毒之物——曼陀羅無疑最能代表薩琳娜。
作為女人,薩琳娜的外貌和氣質(zhì)十分與眾不同。她纖細的身材高于很多男性,又偏好中性裝扮,雖打扮簡樸,卻不失女性風(fēng)味。她騎著銀色寶馬,胳臂上站立著老鷹的獨特形象更是驚為天人!雖然她行事作風(fēng)大膽直接,“幾乎把波士頓的所有紳士都給嚇跑了” ,卻讓潘伯頓對她一見鐘情并深深為之著迷。
薩琳娜極具智慧和膽識。她家境富有,受過良好的教育,對伐木業(yè)有著非比尋常的了解和熱愛。她在與男人工作、交往時表現(xiàn)出的不屈不撓的氣勢、不凡的智慧與勇敢讓人感到無比的敬畏。她初來乍到就主動要求跟經(jīng)驗豐富的工頭打賭,通過贏得賭局來到達她震懾工人的目的,在難以領(lǐng)導(dǎo)的粗野伐木工中迅速建立起自己說一不二的地位。更令人稱奇的是,她還會熬鷹。經(jīng)她一手調(diào)教出的老鷹有效解除了長期困擾工人們的響尾蛇問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她從一頭五百多磅重的棕熊爪下救出自己丈夫的事跡更是令人稱贊,“只有那些最富勇氣的男子漢才做到過這一點。”可以說,薩琳娜是個在學(xué)識、智慧、禮節(jié)禮儀、膽識、激情等方方面面都無可挑剔的完美女人。
然而,這個無所不能的女神一般的人物卻是一個實實在在、不折不扣的女魔頭。她善于洞察人心,工于心計,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在她的林業(yè)帝國擴張之路上,但凡與她意見相左或是對她有所妨礙的人全都死于非命,無一幸免。甚至就連看到她壞事做盡后還愿意與她生死相伴的丈夫潘伯頓也落入她精心設(shè)計的圈套,被折磨慘死,而原因就是他對自己的私生子動了一點點的惻隱之心。
二、質(zhì)樸、頑強的瑪格麗特
瑪格麗特是一種頑強、質(zhì)樸的小野花,它的清純、嬌羞之態(tài)十分惹人憐愛,非常符合書中另一女性“蕾切爾”的形象。她以薩琳娜的對立面存在,兩人在外貌、性格、身份地位、生活經(jīng)歷、命運結(jié)局等各個方面都有著天壤之別。
蕾切爾從小跟父親相依為命,靠幾畝薄田辛苦度日,既缺乏母愛又沒見過世面,因此很難經(jīng)受住男人的誘惑,還是花樣年紀(jì)就不幸懷上了私生子。在父親為她討公道未果反被殺害后,這個涉世不深的孤女強忍住悲痛和仇恨,獨自擔(dān)起撫養(yǎng)孩子的重任。蕾切爾聰明能干又吃苦耐勞,可光憑著從父親那兒學(xué)到的技能,如挖人參、養(yǎng)蜂、捕浣熊還是無法維持她和孩子的生活。在孩子嗷嗷待哺、生活極端貧困的情況下,她強烈的自尊讓她寧可賣掉比自己年紀(jì)還大的老馬、腳上的鞋子也不愿按照薩琳娜吩咐的那樣,賣掉薩琳娜給她的那把精致的、帶有她父親鮮血的獵刀,她更不會用孩子做籌碼向他的生父伸手要錢。在她所強調(diào)的自尊把她弄得一無所有的時候,她也沒有選擇一死了之,而是表現(xiàn)得能屈能伸。為了活下去,她忍受著周圍人的侮辱與嘲諷,重返營地靠做最苦最累的活兒糊口。
她對潘伯頓的愛是真摯的,與薩琳娜對潘伯頓的強烈占有欲和支配欲相比,她的愛充滿了敬仰和奉獻。雖然這個男人殺死了她的父親,可她自始至終都對他恨不起來,無怨無悔地獨自養(yǎng)育他們的孩子。然而她是恨薩琳娜的,有時真的希望她死,可善良、聰明的她終究也沒有選擇魯莽地報仇,為了孩子一直忍氣吞聲地活著。直到后來,薩琳娜對她們母子趕盡殺絕,并害死了一直給予她們母子幫助和保護的寡婦杰金斯、治安官麥克唐維爾,她才不得不背負(fù)著更多的仇恨遠走他鄉(xiāng),在陌生的城市重新開始生活。當(dāng)她的小雅各布終于長大成人,成為像他父親那樣強壯的男人時,她把沾有他祖父鮮血的獵刀交給了他,讓他親手殺了那個女魔頭和她的爪牙,為他的祖父老哈蒙、治安官麥克唐維爾、父親潘伯頓以及所有被薩琳娜害死的人報了仇。
三、結(jié)語
故事的結(jié)局是耐人尋味的。薩琳娜雖成為了龐大伐木帝國的女王但是善惡終有報,無論她曾經(jīng)多么強大終究還是死在了復(fù)仇者的刀下。她的悲劇不值得人同情和憐憫,因為她對自己一生中的所做所為無半點悔意,她自認(rèn)為做到了“但求今生無悔”,可以常人眼光看來,她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一個不能生育的女人,一個沒有母愛、良心的女人縱使擁有天下又如何?到老年還是落得孤獨無依,不得好死的下場。相反,蕾切爾雖然出身貧賤,但是具備了傳統(tǒng)女性應(yīng)該具有的一切良好品德,善良、勇敢、堅毅、自強。更重要的是,她是一個母親,有著全世界最偉大、最無私的母愛。她給潘伯頓生下的孩子讓他的生命得以延續(xù),這是薩琳娜無論用多少財富、權(quán)勢和性欲的滿足都無法取代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蕾切爾看似柔弱卻能在眾多好心人的幫助下成功擺脫薩琳娜的追殺,跟孩子還有一直默默愛著她的人組成家庭,幸福地生活著,成為笑到最后的人。作者清楚地表達了他對女性沙文主義的批判,主張一個女人無論擁有多少財富,多大的社會影響力,終究還是個女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家庭的,只有事業(yè)沒有家庭的女人也不會真正擁有幸福。
參考文獻:
[1][美]羅恩·拉什.薩琳娜[M].陳杰譯.沈陽:萬卷出版公司,2009.9.
[2]Wikipedia:“Ron Rash”,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n_Rash(2015/4/17 ).
[3]“女性沙文主義”,http://wenku.baidu.com/view/
868d658daef8941ea76e05fa.html(2015/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