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緒清(呼瑪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黑龍江 大興安嶺 165100)
?
探討綜合護理在肝癌介入治療中的干預效果
王緒清
(呼瑪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黑龍江 大興安嶺 165100)
【摘要】目的 通過對比探討綜合護理在肝癌介入治療中干預效果。方法 選取80例在本院治療肝癌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于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方法,對于觀察組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對兩組干預治療前后負性情緒、疼痛程度和并發(fā)癥概率進行比較。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SDS和SAS評分明顯比對照組評分低,其差異具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采取治療時VAS評分也顯著低于對照組評分,其差異具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和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8%和23.2%,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肝癌治療過程中使用綜合護理介入治療能很大程度改善患者負性情緒,也能夠減輕患者治療疼痛、治療后并發(fā)癥產(chǎn)生概率,對于患者身心健康恢復有很大幫助。
【關鍵詞】綜合護理;肝癌;介入治療
肝癌是一種在發(fā)病前很難被檢查到病癥,大多數(shù)患者在檢查到肝癌時已經(jīng)進入到無法醫(yī)治晚期,導致該類病患病死率較高[1]。就目前醫(yī)學手段而言,介入治療是對肝癌患者主要治療手段,由于介入治療要將大量化療藥劑注入到患者肝癌靶器官中,往往會導致各種程度并發(fā)癥,產(chǎn)生強烈痛感[2]。利用有效護理手段能夠幫助患者大量減輕痛苦程度和心理上壓力,有助于患者康復。就綜合效果在此方面應用,本文對80例肝癌患者進行了綜合護理研究,過程如下。
1.1 基本資料:選擇2014年2月正處于本院住院80例肝癌介入治療患者進行調(diào)查,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分布為38~66歲?,F(xiàn)將80名患者隨機分類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40例。觀察組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對照組中男性33例,女性7例,兩組資料無明顯差異,可進行對比。
1.2 護理方法:在對患者進行介入治療過程中,對對照組病患給予常規(guī)護理方法,在患者入院后,對其簡單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幫助患者了解醫(yī)院基本次序,對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情況,和一些小困難時,要及時幫助患者解決?;颊邔τ诓“Y疑問要耐心解答,護理過程中要全面負責,保證患者在護理過程中舒適程度。觀察組在完成一些基本護理要求的同時,對患者給予適當心理護理、疼痛護理和健康教育。心理護理方面,由于大多肝癌患者進行介入治療時已經(jīng)是晚期,患者的情緒很低落,并伴隨焦慮和抑郁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及時對患者進行了解,做相應的評估,多于患者進行溝通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堅強地面對人生;在疼痛護理方面,疼痛是肝癌晚期患者比較常見的臨床癥狀,護理人員應根據(jù)實際工作中的具體情況對患者選擇合理的止痛藥和鎮(zhèn)靜劑,或者采用放松式呼吸方法,減輕患者的生理負擔;在健康教育方面,積極地和患者分享疾病的相關知識,幫助患者客服對于疾病未知的恐懼,提示患者配合術前檢查注意的事項和術后應該注意的事項,幫助患者重塑康復的信心。
1.3 觀察指標:在護理過程中,采用SAS和SDS兩種表格對于患者的負性情緒進行評價,SAS(焦慮自評表)的臨界標準分是50分,分值越高,則說明焦慮的傾向越明顯,SDS(抑郁自評表)總分正常上限值為41分,分值越高抑郁程度越嚴重。采用VAS疼痛評分法對患者在治療中疼痛程度進行評價,無痛為0分,劇痛為10分。將兩組在護理干預前后的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
1.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對觀察指標進行統(tǒng)計,所得計量資料均以均數(shù) 標準差(±s)來表示,對于計數(shù)等資料采用卡方檢測進行比較。P<0.05即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后的負性情緒程度比較:在剛入院時,對照組SAS與SDS評分分別為51.36±6.33和52.11±7.11,觀察組的SAS與SDS評分分別為51.43±6.25和53.03±7.05,二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經(jīng)過護理干預后,在出院前對照組SAS與SDS評分分別為44.76 ±6.12和45.13±5.51,而觀察組相應兩項數(shù)值為37.79±5.34和40.08± 5.23。觀察組在干預護理后兩項評分都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明顯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在干預護理過程中疼痛等級比較:兩組患者在術前的疼痛評分等級分別為:對照組2.88±0.87,觀察組2.96±0.55,二者評分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進行護理干預后,在手術中的疼痛程度為:對照組5.36 0.82,觀察組為3.38 0.61,觀察組中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在介入治療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在介入治療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為23.2%和4.8%,其中觀察組的發(fā)病率遠低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對肝癌患者剛剛進行介入治療時,由于自身對于介入治療不了解,以及患者自身的心理因素、社會因素和經(jīng)濟因素都會一定程度上給患者的治療帶來影響,這些影響往往都會使得患者在質(zhì)量過程中對自己的康復沒有信心,不愿意配合治療[3]。但是院方在進行護理的同時,加強對于患者身心的綜合護理對患者的治療過程進行干預,能夠很大程度上發(fā)揮治療所帶來的效果,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對患者身心康復起到很大的幫助,幫助患者減輕心理恐懼,樹立起康復的信心。
參考文獻
[1]郭麗萍,程光榮.護理干預對肝癌介入治療病人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分析[J].護理研究,2012,26(6):321-322.
[2]溫婷,陳麗玲,李任平.護理干預對肝癌介入治療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的調(diào)查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1,3(14):157-158.
[3]李正靜.介入治療14例肝癌合并梗阻性黃疸患者的術后護理研究[J].吉林醫(yī)學,2014,18(33):149-150.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3-0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