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續(xù) 馬慧萍(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肛腸外科,河南 鄭州 450000)
?
PPH聯(lián)合肛門松解術治療中重度直腸前突的臨床療效觀察
黃 續(xù) 馬慧萍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肛腸外科,河南 鄭州 450000)
【摘要】目的 探討PPH聯(lián)合肛門松解術治療直腸前突(RC)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的直腸前突的64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32例,觀察組采用PPH聯(lián)合肛門松解術,對照組采用經(jīng)陰道修補組,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及療效。結果 手術時間:觀察組28~45 min,平均35 min,對照組45~65 min,平均55 min,觀察組手術時間少于對照組(P<0.05)。住院時間:觀察組6~11 d,平均8.3 d,對照組10~17 d,平均13.7 d,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隨訪6~12個月。觀察組痊愈26例(81.3%),顯效3例(9.4%),有效2例(6.3%),無效1例(3.1%),總有效率96.9%;對照組痊愈19例(59.4%),顯效3例(9.4%),有效3例(9.4%),無效7例(21.9%),總有效率78.1%,觀察組痊愈率及總有效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PPH聯(lián)合肛門松解術治療直腸前突具有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療效確切的優(yōu)點。
【關鍵詞】便秘;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釘合術;直腸前突;肛門松解術;經(jīng)陰道修補
直腸前突(RC)是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常見原因之一。中重度RC導致OOC需行手術治療,但總體療效欠佳[1]。本研究以傳統(tǒng)的經(jīng)陰道修補術為對照,觀察PPH聯(lián)合肛門松解術治療直腸前突的臨床效果,發(fā)現(xiàn)其具有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療效確切的優(yōu)點。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患者,均符合RC的診斷標準[2]?;颊呔鶠榕?,年齡28~72歲,平均51歲,病程4~10年。主要表現(xiàn)為排便困難、排便不盡感。其中23例手助排便,26例依靠瀉劑及開塞露排便。直腸指診:直腸黏膜松弛,直腸前壁薄弱,多呈囊袋狀突向陰道。合并混合痔33例,肛裂6例。均經(jīng)6個月以上保守治療無效,排糞造影檢查:RC中度(深度16~30 mm)23例,重度(深度>30 mm)20例,伴有直腸黏膜內脫垂19例,內括約肌失遲緩4例。64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兩組各3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及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術前均清潔灌腸,對照組術前3 d陰道沖洗,均采用腰麻或骶管麻醉,取截石位,適度擴肛,直腸指診明確直腸前壁薄弱的范圍及高度。①觀察組:采用PPH聯(lián)合肛門松解術。將環(huán)形擴肛器(CAD33)插入肛管,抽出內芯,固定肛鏡,置入肛鏡縫合器(PSA33),于齒狀線上4~6 cm處,7號絲線行兩處平行荷包縫合,深及黏膜肌層,兩荷包縫合距離約1.5 cm,置入吻合器,收緊荷包線打結并拉緊,關閉并擊發(fā)吻合器(擊發(fā)吻合器前應檢查陰道后壁是否平整,以免造成直腸陰道瘺)。若有出血,用3-0可吸收線“8”字縫扎止血。術者左手食指伸入患者陰道進一步確定陰道黏膜的完整性,檢查RC的修補情況,如發(fā)現(xiàn)吻合口上方仍有部分薄弱區(qū),可用2-0可吸收線間斷縫合2~3針,深及黏膜下肌層,左手食指在陰道內指引,縫合后一起打結,以進一步加強直腸前壁。術畢,于截石位6點處做放射狀切口,下至肛緣外1.0 cm,上至齒狀線上0.5 cm,用高頻電刀切開肛緣、肛管皮膚及直腸黏膜,切開皮下組織,切斷部分肛門內括約肌及外括約肌皮下部,徹底止血,修剪皮緣,2-0可吸收線橫行間斷縫合直腸黏膜、肛管皮下組織及皮膚。②對照組:采用經(jīng)陰道修補。在陰道后壁正中做縱形切口,向兩側鈍性分離黏膜瓣,暴露薄弱區(qū),用2-0號可吸收線先橫向重疊縫合直腸前壁肌層,再間斷縫合兩側肛提肌,切除過多的陰道黏膜并縫合切口。兩組術后均禁食1~3 d,給予常規(guī)的抗生素及止血、輸液等治療。對照組需留置尿管3天,以防陰道后壁切口感染。
1.3 療效判定標準:術后隨訪6個月~1年,根據(jù)1999年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肛腸外科學組制定的《便秘診治暫行標準》[3]判定療效。治愈:癥狀、體征消失,排糞造影顯示RC深度<0.5 cm;顯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排糞造影顯示RC深度減少1.2~1.5 cm;有效:癥狀、體征改善,排糞造影顯示RC深度減少0.8~1.1 cm;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排糞造影顯示RC深度基本無改變。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進行檢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64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術后均無感染、出血、直腸狹窄、肛門失禁及直腸陰道瘺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手術時間:觀察組28~45 min,平均35 min,對照組45~65 min,平均55 min,觀察組手術時間少于對照組(P<0.05),住院時間:觀察組6~11 d,平均8.3 d,對照組10~17 d,平均13.7 d,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隨訪6~12個月,觀察組痊愈26例(81.3%),顯效3例(9.4%),有效2例(6.3%),無效1例(3.1%),總有效率96.9%,對照組痊愈19例(59.4%),顯效3例(9.4%),有效3例(9.4%),無效7例(21.9%),總有效率78.1%,觀察組痊愈率及總有效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RC多見于中老年經(jīng)產婦,是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常見原因。其病因病機尚不明確,張東銘[4]認為,RC的病理生理及正常解剖學的改變是由于分娩產傷、低激素致膠原分解增加,造成直腸陰道隔松弛及直腸陰道壓力梯度升高所致。其治療方法很多,如經(jīng)直腸入路修補(代表術式有Block術、PPH和STARR)、經(jīng)陰道修補及聯(lián)合修補[5]。經(jīng)直腸入路術式創(chuàng)面易出血、術野不清、不便操作,陰道后壁修補術后疼痛重,不便肛門伴發(fā)疾病如混合痔、肛裂、直腸黏膜內脫垂的處理。單純性的修補術治療RC的近期療效雖佳,但遠期療效較差或有待觀察[6]。STARR術或運用補片治療RC的遠期療效還有待觀察。故至今仍沒有一種行之有效的、統(tǒng)一的、根治性的方法。
PPH治療RC的機制是借助吻合器切除了一部分多余的直腸黏膜,并將直腸黏膜上下端釘合,使原來松弛的直腸黏膜和直腸前壁保持一定張力,從而緩解向前的突出。PPH技術縫合深度達黏膜下層,釘合后黏膜下肌層向RC的薄弱區(qū)靠攏,修補了直腸陰道隔[7]。肛門松解術使肛門擴張,可防止肛門肛管功能性痙攣所導致的排便不暢,又不使肛門失禁,可明顯地降低和減少排便時直腸前壁的壓力,防止RC復發(fā)。
臨床工作中,我們認為PPH聯(lián)合肛門松解術治療中重度RC,較傳統(tǒng)的經(jīng)陰道修補術有以下優(yōu)點:①由于吻合口在齒狀線上2 cm處,直腸前方避開了齒狀線的疼痛區(qū)域,肛門括約肌部分切開,可緩解術后肛門括約肌痙攣,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減輕;②對伴發(fā)的混合痔、肛裂、直腸黏膜內脫垂可以一并得到處理;③操作簡便,符合微創(chuàng)特點;④能較好的恢復肛門排便通暢度,療效確切,安全可靠,患者樂于接受。
PPH聯(lián)合肛門松解術治療中重度RC的臨床應用中,需注意以下幾點:①因RC的發(fā)病機制復雜,因而對其治療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對于經(jīng)長期正規(guī)的非手術治療失敗者才考慮手術治療;②PPH操作要規(guī)范、熟練,以減少吻合口出血、直腸狹窄、直腸陰道瘺等并發(fā)癥;③因患者直腸前壁薄弱的范圍及高度具體情況不同,PPH操作后應檢查RC的修補情況,如發(fā)現(xiàn)吻合口上方仍有部分薄弱區(qū),應追加橫行縫合深及黏膜下肌層的直腸前壁修補;④肛門松解術的切口要縱行切開、橫行縫合,深度適中,僅切斷部分肛門內括約肌及外括約肌皮下部,以防肛門狹窄和肛門失禁。
參考文獻
[1]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Ш 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377-1390.
[2]張有生,李春雨.實用肛腸外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305.
[3]楊新慶,田波.全國便秘診治新進展學術研討會(99濰坊)會議紀要[J].大腸肛門病外科雜志,1999,5(4):1-3.
[4]張東銘.盆底松弛型便秘治療學新概念[J].中國肛腸病雜志,2011,31(9):68-69.
[5]鄧高里.直腸前突癥手術方式述評[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10,15(1):1-2.
[6]田振國,韓寶.2012醫(yī)學前沿[M].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2012:321.
[7]蔣清平,朱錫元,郭景泉,等.雙聯(lián)PPH治療直腸前突合并直腸黏膜內脫垂所致便秘(附38例報告)[J].中國肛腸病雜志,2010,30(5):14.
中圖分類號:R65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3-00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