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穎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三零醫(yī)院普外燒傷科,遼寧 丹東 118000)
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膽道取石術后放置T管引流患者的療效影響分析
高 穎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三零醫(yī)院普外燒傷科,遼寧 丹東 118000)
目的 分析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膽道取石術后放置T管引流患者療效影響。方法 對40例膽道取石術后放置T管引流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作為對照組,對同期另外40例實施優(yōu)質護理干預,作為干預組,比較兩組的術中、術后情況。結果 兩組的平均手術時間、平均放置T管時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但干預組的術后膽漏、膽道感染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膽道取石術后放置T管引流患者實施優(yōu)質護理干預的可行性很高。
優(yōu)質護理干預;膽道取石術;放置T管引流
膽總管結石是臨床十分常見的一種膽道結石,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我院對80例膽總管結石患者開展了膽道取石術及T形管引流術,并對部分患者實施了優(yōu)質護理干預來進行T形管的護理,效果顯著,現(xiàn)將80例的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的80例膽總管結石患者,均伴有程度不同的梗阻性黃疸患,其中男性、女性分別有53例、27例,年齡19~75歲,中位數(shù)年齡51.8歲,均行膽道T管引流術。按照入院的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每組均有40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顯著性(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護理方法:對照組仍延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接受優(yōu)質護理干預,干預計劃內容為:
1.2.1心理護理:術前護理人員積極向患者普及相關疾病、治療及放置T型管等方面的知識,幫助患者認識到放置T型管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比如T型管能夠將膽管內的受感染的膽汁徹底引流出來,使膽管內的壓力減小,可較好地在短時間內使急性膽管炎得到緩解;通過T型管可知道膽管是否出現(xiàn)狹窄,下段是否梗阻,以及有無結石殘留;術后可通過T型管瘺管將殘留的結石取出,避免再次手術;T型管可作為支架,對膽管壁處的切開愈合十分有利。積極為患者講解放置T型管的好處,以緩解患者心理緊張,讓患者保持最好的心理狀態(tài)接受治療與護理。
1.2.2術后引流管的護理:術后要認真做好引流管的管理,保證引流管得到妥善的固定,且固定要留有余地,不妨礙患者翻身、活動,以免拉脫引流管,如果術后早期T型管出現(xiàn)滑脫,將可引起患者發(fā)生膽汁性腹膜炎,對患者極為不利。此外,向患者及家屬強調相關注意事項,定時對引流管進行擠壓,以確保引流管通暢,防止出現(xiàn)引流管扭折、滑脫。主要有4個方面的原因會導致T型管脫落,如:術后患者由于麻醉藥物等原因的影響出現(xiàn)自行拔管;患者長時間帶管,T型管可能會隨皮膚固定線的脫落而滑脫;患者在變換體位時由于忽略了被固定的引流管而意外將T型管拔除;將T型管誤認為腹腔引流管而拔除[1]。所以護理人員應認真做好術后T型管的護理,特別是要對麻醉未完全清醒的患者要格外重視,并長時間帶管的患者要注意檢查皮膚固定線是否完好固定,認清腹腔引流管防止誤拔。
1.2.3密切觀察引流物的性質與量:術后護理人員密切觀察T型管引流出的膽汁量的性質與量 ,一般情況下,正常成人24 h分泌的膽汁量在600~800 mL,液體黏稠且呈淡黃色或深黑色,術后第1天引流出的膽汁量應少于600 mL,之后的幾天會慢慢減少,7 d后一般在300~400 mL,如果發(fā)現(xiàn)膽汁的量很大,且呈稀薄狀,則應積極予以消炎、保肝以及引流管減壓。若引流出膿液膽汁,則提示出現(xiàn)肝膿腫,應立即報告上級醫(yī)師采取處理措施。護理人員應每日對患者引流管的周圍皮膚進行酒精消毒,并且每日要對引流袋進行更換,并注意患者平臥使應使引流袋位置在腋中線以下,以避免出現(xiàn)膽汁逆流引起感染。在術后的7 d內都不能對引流管進行加壓沖洗[2]。
1.2.4拔管護理:當沒有液體引出或者非膽汁樣引流液且量極少時可將引流管拔除,一般情況應放置48 h以上。預防術后膽漏,為患者提供營養(yǎng)支持,并注意觀察術后患者帶管期間是否出現(xiàn)發(fā)熱、腹痛等癥狀,檢查腹腔引流管是否引流出膽汁,若引流出膽汁,則提示膽漏,應立即報告上級醫(yī)師采取處理措施。
1.2.5出院指導:入院出院前1 d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告知患者注意休息,避免緊張,囑咐帶T管出院患者相關的護理事宜及注意事項。
1.3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行t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性。
干預組平均手術時間(117.4±15.2)min,平均放置T管時間(22.7±9.3)d,術后發(fā)生膽漏2例(5%),膽道感染3例(7.5%);對照組平均手術時間(129.1±22.6)min,平均放置T管時間(24.6±8.4)d,術后發(fā)生膽漏6例(12%),膽道感染8例(20%)。兩組的平均手術時間、平均放置T 管時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但干預組的術后膽漏、膽道感染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在膽道外科中,膽總管探查切開取石T型管引流術的開展十分廣泛,優(yōu)勢頗多,如引流膽道,降低膽道感染的風險,并緩解局部炎癥水腫等,此外還能夠在修復膽總管狹窄時被用作支架,總之,放置T型管已成為臨床治療膽道疾病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對其的觀察與護理因此也成為關注的重點。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的平均手術時間、平均放置T管時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但干預組的術后膽漏、膽道感染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對膽道取石術后放置T管引流患者實施優(yōu)質護理干預的可行性很高。
[1]蔣斌.膽道取石術后放置T管引流的護理干預探討[J].醫(yī)學信息(上旬刊),2010,12(10):4756-4757.
[2]林菊珍,馮祖蓮,王明思.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術護理配合[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15(26):2328-2329.
R473.6
B
1671-8194(2016)26-02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