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福
(吉林省永吉縣醫(yī)院消化科,吉林 吉林 132200)
58例結腸癌患者臨床治療的近期療效觀察
李洪福
(吉林省永吉縣醫(yī)院消化科,吉林 吉林 132200)
目的 探討關于結腸癌臨床治療方案,并做出近期療效評價,使其為今后臨床治療方案提高安全性和可行性提前做好準備。方法 此次研究對象資料來自吉林省永吉縣醫(yī)院在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間進行收治的58例患有結腸癌的患者資料,并按照患者意愿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29例,觀察組患者29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單一傳統(tǒng)化療方式治療。觀察組患者則給予手術加化療綜合形式進行治療,之后進行追蹤6個月,比較觀察兩組之間的患者患病癥狀、腫瘤標志物等實際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給予手術加化療綜合方案治療后的臨床癥狀改善率是明顯要高于對照組給予的單一傳統(tǒng)化療方案的。兩組結果差異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的糖抗原和癌胚抗原的腫瘤標志物的血清值是明顯低于對照組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或P<0.05)。結論 觀察組給予的綜合療法在治療結腸癌方面是目前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可以減輕患者的病痛程度的,可以提高患者今后的生活質量。
結腸癌;治療分析
據(jù)衛(wèi)生部調查資料結果表明,結腸癌是胃腸道疾病中非常常見的惡性腫瘤,其患者5年生存率僅為40%左右,在我國目前患病趨勢每年都在呈上升趨勢,而且是在各項腫瘤疾病中位居第三,是主要的威脅患者生命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一般情況下,中老年人群易患,此階段的患者一般都會在出現(xiàn)相對嚴重的并發(fā)癥才會到醫(yī)院就診,最終給醫(yī)療救治帶來嚴重的困難和治療難點。對此,建議患者對于結腸癌疾病貴在要早期診斷、早期預防、早期治療。本人就結合自身的多年的工作經驗來分析關于結腸癌臨床治療方案,并做出近期療效評價,僅供參考,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研究對象選自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間進行收治的58例患有結腸癌的患者資料,隨機分為觀察和對照兩組。觀察組患者29例,給予常規(guī)手術治療聯(lián)合化療,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3例?;颊吣挲g在42~76歲,平均年齡為(39.5±7.5)歲,經過影像學、組織病理學檢驗,符合結腸癌的診療標準范圍的標準。對照組患者29例,男性患者占18例,女性患者占11例,患者年齡在45~79歲,患者平均年齡在(50.5±6.5)歲,經檢查均符合結腸癌的診斷標準。患者病歷分型為腫塊型者為30例,浸潤型者為17例,潰瘍性者為1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類型差異方面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治療方法化療均選用OLF方案(OXA 130 mg/m2,靜脈滴注,d1;LV 60~200 mg/m2,靜脈滴注,d1~5;5-FU 300~500 mg/m2,靜脈滴注,d1~5)。對照組采用單一手術或單化療方案,觀察組采用化療加手術聯(lián)合方案,每3周重復一次,半年后進行療效評價。
1.3觀察指標:觀察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糖抗原和癌胚抗原的腫瘤標志物的血清值。
2.1觀察組和對照組在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在治療后腹痛和便血等情況已經明顯得到緩解和改善,其治療顯效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產生便秘患者16例,改善8例,穩(wěn)定5例,進展3例,總體改善率為45%;腹瀉患者15例,改善8例,穩(wěn)定5例,進展2例,總體改善率為23%;便血患者20例,改善12例,穩(wěn)定4例,進展6例,總體改善率為50.7%。觀察組患者產生便秘17例,改善11例,穩(wěn)定6例,進展1例,占總體改善率71.9%;腹瀉25例,改善14例,穩(wěn)定9例,進展2,占總體68.1%;便血占21例,改善12例,穩(wěn)定7例,進行2例,占總體改善率的75.2%。
2.2兩組在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糖抗原和癌胚抗原的腫瘤標志物的血清值是明顯低于對照組的,其中觀察組患者前的癌胚抗原(49.5 ±25.5),治療后是(30.85±20.75),糖抗原治療前是(80.25± 32.29)U/mL,治療后是(53.21±33.9.5)U/mL,對照組患者治療前的癌胚抗原(47.55.±23.32),治療后是(34.73±24.55),糖抗原治療前是(78.35±30.78)U/mL,治療后是(59.22±32.56)U/m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腸癌是消化道腫瘤的多發(fā)病,其發(fā)病率在消化道惡性腫瘤中僅次于胃癌,好發(fā)部位依次為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和橫結腸[1-3]。早期發(fā)現(xiàn)是影響結腸癌預后的決定性因素,遺憾的是,臨床大多數(shù)病例都不能得到早期診斷及治療目前臨床治療結腸癌的最主要手段仍是手術切除,因其結腸黏膜供應較小,如只侵襲到黏膜下層,淋巴轉移危險性相對較小,其預后較好,但相當一部分患者就診時已經超過黏膜下層,這時單一手術治療結果往往不理想,術后腫瘤復發(fā)與轉移仍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4]。術后進行輔助化療則可以通過消除或減少患者體內微小轉移病變從而達到降低復發(fā)率的目的。
本組資料研究表明,結腸癌的治療中,手術聯(lián)合化療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選擇,筆者認為,手術治療聯(lián)合術后OLF化療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可能有助于患者遠期生存率,優(yōu)于單一治療,值得肯定和臨床推廣。
[1]褚祥文.結腸癌根治術67例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34):489-490.
[2]孫燕.內科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996.
[3]竇貴祥,李文彬.結腸癌手術結合術前化療療效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1,49(7):114-115.
[4]王海學.52例結腸癌外科治療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5(25):159.
R735.3+5
B
1671-8194(2016)27-00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