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 蕊
(遼寧省錦州市第二醫(yī)院內一科,遼寧 錦州 121001)
品管圈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薄 蕊
(遼寧省錦州市第二醫(yī)院內一科,遼寧 錦州 121001)
目的 探討品管圈應用于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200例于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接收的內科住院患者,將入選患者根據干預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兩組分別給予常規(guī)干預措施及品管圈管理,觀察兩組管理效果。結果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明顯要優(yōu)(P<0.05),同時其健康知識知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護理差錯事件、跌倒、墜床事件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品管圈應用于護理管理中,可改善護患關系,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具有推廣價值。
護理質量管理;品管圈;效果
品管圈是由同一工作場所的人為解決問題,提高工作績效,而組成一個小團體,通過全員參與及現場管理的方式,對工作現場進行持續(xù)不斷的改善及管理的一種方法。品管圈強調共同參與,在質量改進中每位成員既是實踐者,也是管理者,因此可充分調動成員的積極性,從而不斷促進工作質量改進[1]。近年來,我院將品管圈應用于護理管理中,取得較高成效,現以內科為例,作以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例于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接收的內科住院患者,入選既往無精神病史,自愿參加此次研究。將入選患者根據干預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組內均有100例患者。實驗組中,女48例,男52例,年齡55~80歲,平均年齡(69.3±5.2)歲,住院時間4~35 d,平均住院時間(18.6±5.3)d;對照組中,女45例,男55例,年齡56~79歲,平均年齡(69.1±5.3)歲,住院時間3~40 d,平均住院時間(18.9±5.4)d。兩組內科住院患者在年齡、性別、住院時間等臨床資料上大體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采取入院宣教、藥物指導、飲食干預、病情觀察等常規(guī)措施,在此基礎上,實驗組行品管圈活動,具體有:①建立品管圈。品管圈護理成員共16人,選舉護士長為品管圈組長,以小組為單位,圈內分為4組,設小組長4名,各組內共4人,由護士長為負責人,對小組成員行品管圈活動培訓,學習品管圈活動的目的、活動原則及具體工作方法,并對小組活動進行協(xié)調及督導。②查找問題。由于內科患者多為腦梗死、腦出血等患者,常存在語言功能障礙、行動不便、自理能力減退等問題,同時患者往往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而我科病房多有入院宣教不到位、病房環(huán)境欠佳、護理個性化及人性化不強、病房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因此要針對以上問題,改善病房環(huán)境,加強人性化護理,加強健康訓教等措施。③整改措施:a.病房環(huán)境干預。加強病房環(huán)境衛(wèi)生的管理,定期通風,被褥污染后及時更換,使病房環(huán)境清潔、空氣清新。同時做好患者的安全工作,如壓瘡護理,加強患者的看護,防止跌倒、墜床等事件的發(fā)生,同時增加病房設施,衛(wèi)生間設扶手,增加防滑墊,營造安全、溫馨的病房環(huán)境。囑住院患者家屬24 h陪護,下床活動時穿防滑鞋,對高?;颊哌M行重點交班,根據其跌倒危險因素評分進行安全管理。b.加強低年資護士??浦R培訓,對其進行工作指導和思想教育,轉變其服務觀念,提高服務水平。c.提倡人性化、個性化護理,強化關鍵環(huán)節(jié)管理,保證護理安全,入院患者評估肌力,講解各項檢查的目的和住院注意事項,關注其病情變化,及時進行風險評估,做好壓瘡護理、飲食、心理教育等工作,注意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d.護士長每天應監(jiān)督品管圈實施情況,做好交接班工作,查找品管圈實施過程中的不足,開會分析其原因,及時提出改正措施。另外小組成員每周要學習內科相關疾病表現、治療及護理相關知識,查漏補缺,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1.3 觀察指標:采用自制滿意度調查量表評估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量表總分100分,其中60分以下為不滿意,60~80分為滿意,80分以上為較滿意。采用自行設計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評估患者對疾病知識、護理知識、其他等的知曉情況,分為完全知曉、部分知曉、不知曉。同時觀察兩組干預期間患者跌倒事件、護理差錯事件、墜床事件等情況。
2.1 滿意度情況組間對比:實驗組100例患者中,不滿意3例,滿意58例,較滿意39例,滿意度為97.0%;對照組100例患者中,不滿意12例,滿意60例,較滿意28例,滿意度為88.0%,組間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2.2 健康知曉率情況組間對比:實驗組100例患者中,完全知曉46例,部分知曉52例,不知曉2例,知曉率為98.0%;對照組,完全知曉30例,部分知曉56例,不知曉14例,知曉率為86.0%,組間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2.3 護理安全管理效果組間對比:在護理安全上,實驗組護理差錯事件、墜床、跌倒事件分別為2例(2.0%)、1例(1.0%)、1例(1.0%);對照組中,分別為12例(12.0%)、9例(9.0%)、10例(10.0%),組間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內科部分患者由于年齡往往較大,常合并多種慢性疾病,病情相對復雜,再加上對疾病的治療、預后及康復知識了解甚微,常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且在護理中,若稍有不慎,則可增加墜床、跌倒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因此臨床需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以促進患者的康復,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2-3]。品管圈是全員參與的團隊活動,將人性化管理與科學管理有機結合在一起,讓護理人員自覺參與活動,一方面可使其享有參與權、管理權,有利于團隊精神的建立,同時也利于護理工作的執(zhí)行,從而提高護理管理效率[4]。品管圈活動的實施,小組成員們針對在工作中發(fā)現的問題,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加強人與人之間的團隊協(xié)作,同時進行有效的培訓考核,可培養(yǎng)參與人員的綜合素質,有利于基礎護理質量得到持續(xù)改進,同時加強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中各種問題的認識和鍛煉,避免以后工作的失誤,使護理人員自我能力得到提升,同時有利于提高其科學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6]。另外品管圈活動,通過對有關人員工作的指導和思想教育,轉換服務理念,加強人性化護理,通過積極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需求與想法,逐漸得到患者及家屬的認可和信任,同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及執(zhí)行力,促進護患關系更加和諧。
品管圈在臨床上的應用較為廣泛,且也已取得較好的成效。本研究中,通過將品管圈應用于護理管理中,結果發(fā)現,實驗組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明顯要優(yōu)(P<0.05),同時其健康知識知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品管圈的應用可有效改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曉率,同時護理工作的改進,可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本研究中,實驗組的護理差錯事件、跌倒、墜床事件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與文獻報道一致[7],進一步說明品管圈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品管圈應用于護理管理中,可改善護患關系,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具有推廣價值。
[1] 章飛雪,于燕燕,徐枝樓,等.品管圈活動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礎護理質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2):127-130.
[2] 邵翠穎,金鈺梅,朱勝春,等.品管圈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實踐和成效分析[J].護理與康復,2012,11(4):381-382.
[3] 牟寶華,祝志梅,葛孟華,等.品管圈活動在我院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12,28(4):286-288.
[4] 孫莉,尹安春.品管圈在持續(xù)改進護理質量管理中的實踐與探索[J].醫(yī)學與哲學,2013,34(16):94-96.
[5] 郭云霞,孫紅霞.建立品管圈創(chuàng)新護理質量管理的實踐體會[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9):2109-2111.
[6] 謝建芳,黃海紅,肖秀梅,等.品管圈在精神病人生活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yī)學,2013,37(11):1126-1127.
[7] 洪素菊,胡偉玲.品管圈活動在術中一次性醫(yī)用耗材管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7):1560-1561.
R47
B
1671-8194(2016)34-0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