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芳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自我發(fā)展,學習就是學生自己體驗、領悟、積累的過程。只有學生自我促進,才能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和諧統一,才能使課堂教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課堂教學,才能領悟到教育的真諦——培養(yǎng)真正意義上的人。由此可見,在課堂上要讓學生自我展示,重視學生自我促進。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在初中數學課堂中促進學生的自我發(fā)展呢?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列寧說過:只有情感,才有了人類對真理不懈的追求。人們認識活動的內驅力其實是積極的情感交流,多種因素影響著課堂氣氛的沉悶與活躍,但其中起著主導作用的是師生的情感交流。在日常教學中,要讓學生飽含自信,積極樂觀,自覺愉快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去,自我體驗,自我領悟,自我促進,教師必須真正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樂學的環(huán)境,
如,在教學《整式運算加減》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將學習和生活緊密聯系,要求學生課前觀察家里的廚具收納柜、衣柜等,觀察里面物品的擺放,上課后請學生交流。一生:“碗摞碗,勺并勺,盤堆盤;大小分開放。”一生:“各人的衣服放一格。”……教師提問:“家里的物品這樣擺放,有什么好處呢?”學生自然想到:相同類型的物品集中擺放,看上去整齊,用起來節(jié)約,找起來方便。學生從生活出發(fā),自然體會到了分類的好處,即本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合并同類型”的好處。
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時,我沒有將教材上的相關結論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是和學生一起去動手裁剪,在裁剪的平行四邊形上學生動手操作,剪、折、拼、移等,大膽猜測、小心求證,推測其可能存在的性質與規(guī)律,學生自主對這部分知識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究,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實現了“我要學”的學習狀態(tài)。
二、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開放,是為了融合,在融合中求得最佳效果。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充分參與、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活動中得到體驗、掌握數學知識,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自我發(fā)展。新課標要求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這個促進就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這個基礎上內化為學生的自我促進,才能使課堂教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課堂教學。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書,不能教學生,而要教學生學。數學課堂,不能僅僅是引導學生學會數學知識,掌握方法,要讓課堂更開放,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并自我促進。把探究的權利還到學生手中,你的“告訴”只會扼殺屬于學生的一切!讓他們去自主體驗,去積極探索,去深刻感悟,去盡情展示自己,他們都迫切希望能將自己的成果呈現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他們都會更十分積極,更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如,在《勾股定理的證明》課堂活動中,事先讓學生準備一些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告訴學生:傳說中的勾股定理證明方法有367種,其中大部分是利用圖形的拼接割補。然后與學生共同用紙片拼出幾種證明方法,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用更多的方法去證明,使學生發(fā)現勾股定理證明的靈活性,理解其原理,賞識其妙處,并讓學生上臺展示。立足開放,讓學生的學習思維呈現“輻射狀”,向電波一樣時時發(fā)散,更大地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需求,用數學本身的藝術魅力感染學生,讓他們帶著愉快的心情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并形成自我促進。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思維活躍,敢想敢說,產生和解決問題不斷激起學生思維的反復碰撞,并在碰撞中不斷自我反思,產生積極向上的求知欲,讓學生在探究解決數學問題的同時,不僅學會了表達自己的思想,又學會了傾聽別人的意見,身心和諧發(fā)展,自主發(fā)展。
三、給學生一個“體驗的課堂”
我們常常引用一句話:聽來的東西,我很容易把它忘記;看到的事情,我可能把它記??;自己親自參與的事情,我會永久記住。這告訴我們,只有學生親身體驗了,才會真正理解,掌握得更牢,才能促進學生的自我發(fā)展。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獲取過程。為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征以及活潑好玩的特點,引導學生開展拼一拼、做一做、折一折、畫一畫等各種有趣的活動,變教數學為玩數學、說數學、做數學,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玩”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課堂上學生活躍的氣氛可想而知,達到了高潮,既調節(jié)了情緒,又使學生加深了對中心對稱圖形的理解,在“玩”數學中體會到了數學的原汁原味,感受到了數學是熟知的、可親近的,更使知識和“玩”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在“玩”中學到了知識,增長了才干,促進了學生自我發(fā)展。
每個學生都是積極向上的,每個學生都是樂學愛學的,我們的課堂只有充分基于學生立場,創(chuàng)設有效的學習生活情境,讓學生樂學、愛學、善學,這樣的課堂,何愁學生不心向往之呢?
參考文獻:
郄江華.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優(yōu)化數學課堂.儷人:教師,2015.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