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濤
曾幾何時,“舍生取義”“殺身成仁”激勵著歷代的仁人志士慷慨赴難,為國捐軀。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粉身碎骨渾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到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的悲壯。先烈們用血的事實,向世人昭示了他們的信念。然而今天,我們在這三尺講臺上苦口婆心,滿懷激情地追述時,我們的學生卻面無表情或驚詫不已,——我們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渲染還抵不上一部《灌籃高手》令他們回味無窮。
面對他們那匪夷所思的神情,我不得不痛切地承認自己教育的失敗。
首先,我們得承認一個事實,我們的學生的接受能力并不差,即使是地處山區(qū)的孩子,他們對于所謂前衛(wèi)的新新人類的語言、服飾也并不陌生,相反卻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那么為什么對于如此的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認可就顯得有些“遲鈍”呢?那是因為從家庭到學校,他們隨處可見令他們迷惑不解的人與事。
在孩子還蹣跚學步的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便告訴他們“說謊的孩子會被狼吃掉!”可是面對鄰居的關切,我們卻收起50分的試卷說:“我家的孩子啥都不好,就是學習還湊合?!蓖瑯拥牟?,就因為是孩子,會突然上漲兩毛錢!至于在學校中,久未謀面的借書證不知啥時“借”了如此多的書之類的事更是屢見不鮮。
一張張子虛烏有的表格,一次次臺詞的演練,從耳渲目染到親身歷練,練就了他們滿口雌黃卻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從容鎮(zhèn)定。你不見,班里一旦出現(xiàn)風吹草動,任你班主任“威脅利誘”還是“聲淚俱下”都決計問不出個所以然來。
但這一切只歸屬為老師不為人師表,學校不樹德育人,對嗎?
誠然,教書育人是教師、學校的職責,這無可推卸,但問題是家長和社會卻更多的關注分數(shù)和升學。于是乎教師全副武裝地備戰(zhàn)大大小小的考試,學校更是得背負家長、社會和各級主管部門的“囑托”?!坝恕痹谥貕褐麻_始荒蕪了。
學生的成長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家庭、社會、學校三方面通力合作協(xié)調,不單單是學校的任務。多和自己的孩子溝通,注意方式方法,既不要簡單粗暴,更不能聽之任之,放任不管,或者失控,要嚴格。嚴格是一種深層次的愛。零花錢可以給,但要加以限制,而且應該知道都干什么花了。不管自己的工作、生意多么忙,都要抽時間過問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而不僅僅是分數(shù)。特別是關心他們的思想、心理、身體的健康成長,因為將來他們走向社會是一個復合型的、綜合素質高的人才才行,成才要先成人。盡可能和學校保持步調一致,同步行動。如果對學校工作有什么意見或不滿意的地方,最好是不在自己孩子面前流露,可以打電話給學?;蚶蠋?,因為如果自己孩子覺得自己的家長對學校不滿意,他們就很難再聽老師的話了。這樣不利于對學生的教育,即使孩子回家和家長談到學校如何如何,也應該辯證分析地對待,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立即表態(tài),可以先通過和我們聯(lián)系了解后再作打算。
我想我們該承認,教育不只是學校、老師的職責,家長、社會更應背負起重任,為教育創(chuàng)造一個更清潔、更適宜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環(huán)境。
因此,我要說“教師要為人師表,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社會更應該滌清歪風邪氣,還育人一片澄澈的天空?!?/p>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