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斌(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中心醫(yī)院康復科,遼寧 大連 116000)
?
多階段腰椎間盤病變(變性期)的臨床康復治療報道
陳維斌
(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中心醫(yī)院康復科,遼寧 大連 116000)
【摘要】目的 研究多階段腰椎間盤病變(變性期)臨床康復治療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收治變性期多階段腰椎間盤病變患者400例,將其隨機分為四組,分別采取不同的康復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對比研究各組患者疾病治療效果。結果 四種康復治療方法均能使患者CT檢查結果有所改變,其中聯(lián)合組具有更高的痊愈率,但是CT結果改變與療效之間不存在關系,因此無法作為疾病治療效果的判斷標準。結論 在對變性期多階段腰椎間盤病變進行治療時,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同時不能以CT結果作為疾病治療效果的判斷依據,僅能將其作為診斷依據。
【關鍵詞】多階段腰椎間盤病變;變性期;臨床康復治療效果
為提高變性期多階段腰椎間盤病變治療效果,本文現(xiàn)將不同臨床康復治療的效果進行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對象:選取本院自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入院符合診斷標準的患者400例,其中男性241例,女性159例,平均年齡為(57.45±7.29)歲,平均病程為(26.49±6.37)年。隨機分為四組,分別為理療組、手法組、輸液組、聯(lián)合組,每組為100例,分別進行相應治療。四組患者的臨床資料經檢驗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1.2.1 理療組。①超短波電療法:腰部腹部對置法(病變腰椎間盤為中心部位)。治療時間:15 min+1~20 min維持。治療劑量:80 mA+2~100 mA維持。治療周期:12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歇為3 d,每日1次。②等幅中頻電療法:(病變腰椎間盤為中心部位)腰部并置法。治療時間:20 min,治療劑量:運動閾上,治療周期:12次為1個周期,每日1次,療程間歇為3 d。③石蠟療法:腰部并置法。治療時間:20~40 min。治療劑量:溫熱感。治療周期:12次為1個周期,每日1次,療程間歇為3 d。
1.2.2 手法組:①傳統(tǒng)手法:對脊柱雙側骶棘肌進行松解,解決粘連問題,使關節(jié)歸位。每周1次,治療時間為20~30 min,5次為1個周期。②麥肯基手法:脊柱中央后前、前后、單側后前、橫向推棘突、旋轉、縱向牽伸、屈曲、側屈按壓治療。2周1次。③運動手法:按每群關節(jié)生理范圍評估,松解相應主動肌及拮抗肌群,按排相應動作,在醫(yī)師監(jiān)督下進行運動,運動劑量循序漸進,按超量原則進行,勿拉傷,每周1次。④關節(jié)松解術手法:根據康復評估標準,對ROM(關節(jié)活動度)未達生理范圍的關節(jié)進行手法松解,勿損傷肌腱附著點。每周1次。⑤康復器械:腰圍固定據患者感受情況確定固定時間,直立位固定,平臥位松開。
1.2.3 輸液組:①5%GS注射液或0.9%NS注射液500 mL+紅花注射液20~40 mL。②20%甘露醇注射液250~500 mL+地塞米松1~10 mg注射液,30 min內輸入人體。③5%GS250~500 mL注射液+胞二磷膽堿注射液0.1 g+ATP注射液40 mg+Co_A注射液100單位。④0.9%NS250 mL+骨肽50~100 mg。
1.2.4 聯(lián)合組:根據患者變性期病變程度聯(lián)合應用物理治療、手法治療、輸液藥物治療。
1.3 療效判定標準。臨床痊愈:癥狀、體征、MRI或CT中全部消失。顯效:癥狀、體征、MRI或CT中大部分消失。有效:癥狀、體征、MRI或CT中一小部分消失。無效:癥狀、體征、MRI或CT中不消失。
2.1 治療前后腰椎間盤CT診斷比例情況:在進行治療前理療組患者腰椎間盤膨出、突出以及脫出人數(shù)共有100例,手法組有100例,輸液組有100例,聯(lián)合組有100例,共計400例。在治療后,理療組患者腰椎間盤膨出、突出以及突出的人數(shù)共有26例,手法組24例,輸液組21例,聯(lián)合組10例,合計81例。經統(tǒng)計學處理顯示:χ2=17.38,0.001 <P<0.01,四組間CT診斷變化有差異性。
2.2 臨床療效判定:理療組患者18例痊愈,35例顯效,21例有效,26例無效;手法組患者21例痊愈,41例顯效,14例有效,24例無效;輸液組患者26例痊愈,43例顯效,10例有效,21例無效;聯(lián)合組52例痊愈,32例顯效,6例有效,10例無效。經統(tǒng)計學處理顯示:χ2=439.97 (χ2
0.005=23.59、P<0.005),四組間療效有高度差異性。其中理療組臨床痊愈率為18%,手法組臨床痊愈率為21%,輸液組臨床痊愈率為26%,聯(lián)合組臨床痊愈率為52%。
2.3 CT診斷變化率與療效變化率判定:CT檢查結果有變化的例數(shù)為598例,無變化為642例,療效由變化的例數(shù)為349例,無變化的為51例。經統(tǒng)計學處理顯示:χ2=188.76(χ20.005=7.88),P<0.005,二組間變化率存在高度差異性。二組間變化高度差異性存在說明CT變化與療效變化無直接關系,因而CT診斷不能作為療效判定的唯一標準,只能作為參考標準。
多節(jié)段腰椎間盤病變變性期康復治療方案應該是明確的、多元的、規(guī)范的[1-4]。理療組應用的物理治療應貫徹變性期全過程,且以病變部位為治療部位,并調整治療劑量及治療時間。手法組應用的手法治療應在神經根無水腫及擠壓情況下進行,防止治療形成醫(yī)源性損傷。輸液組應用的液體治療是在有神經根水腫及擠壓下進行治療。聯(lián)合組是根據上述原則選用的合理治療方案[5-7]。
因此,在多節(jié)段腰椎間盤病變變性期治療過程中,疼痛不能作為脊神經根受壓的天然指標,只能作為手法治療與輸液治療的鑒別方法,有疼痛者應選用輸液治療,無疼痛者可選用手法治療。同時由于CT診斷腰椎間盤變性期病變指標與臨床癥狀不相符,由此產生臨床診斷與CT診斷不相符,形成臨床與醫(yī)技之間差異性,而CT診斷變化率與臨床療效變化率也存在高度差異性,因而CT診斷變化率不能反映臨床療效變化率。所以在診斷上應進行常規(guī)的CT檢查,而在療效判定上應用CT檢查則值得商榷。
參考文獻
[1] 陳維斌.多節(jié)段腰椎間盤病變(變性期)臨床康復治療報告[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四次全國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74-75.
[2] 陳令軍,林鵬,曹賢暢,等.綜合康復治療老年腰椎間盤突出患者178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13):3779-3780.
[3] 鞠耀東,秦立國.推拿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46例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4(26):18-19.
[4] 馮憲煊,葉冬梅,白躍宏,等.非手術脊柱減壓系統(tǒng)DRX9000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觀察[A].//2013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十屆康復治療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1236.
[5] 夏小艾.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跩].按摩與康復醫(yī)學(下旬刊),2012,3(3):185-185.
[6] 王竹.非手術脊柱減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康復護理研究與進展[J].安徽醫(yī)學,2013,34(10):1576-1578.
[7] 周勇,孫雷,張珂,等.太極拳鍛煉對亞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康復影響[J].福建體育科技,2012,31(2):25-26,29.
中圖分類號:R681.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6-00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