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霞 孫 平 谷亞楠 趙淑健
(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三醫(yī)院心血管二科,河北 石家莊 050050)
?
放松訓練聯(lián)合心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圍術期心理應激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
周春霞孫平谷亞楠趙淑健
(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三醫(yī)院心血管二科,河北石家莊050050)
摘要〔〕目的探究放松訓練聯(lián)合心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CHD)介入治療患者圍術期心理應激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方法選擇行介入治療老年CHD患者128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研究組(65例)和對照組(63例);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護理與治療,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放松訓練聯(lián)合心理干預,觀察并分析患者治療前后心理應激指標及生活滿意度情況。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后較術前焦慮(SAS)、抑郁(SDS)、入睡時間、睡眠質(zhì)量、睡眠障礙、睡眠時間、睡眠效率及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PSQI)評分均顯著降低(P<0.05),且研究組患者各指標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生活滿意度(SWLS)評分均出現(xiàn)顯著上升,且研究組患者SWL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放松訓練聯(lián)合心理干預治療能夠明顯改善老年CHD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緩解心理應激水平,提高睡眠質(zhì)量和生活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冠心?。恍睦砀深A;放松訓練;心理應激
第一作者:周春霞(1978-),女,在讀碩士,主管護師,主要從事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相關并發(fā)癥干預方面的研究。
介入治療是重建冠心病(CHD)心肌血流創(chuàng)傷最小的一種方式,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安全性高等優(yōu)點〔1,2〕。但患者對介入治療手術風險存在擔憂,患者圍術期心理應激偏高,出現(xiàn)嚴重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zhì)量〔3〕。既往研究報道,過高的心理應激可導致冠狀動脈痙攣,誘發(fā)心肌梗死、心絞痛甚至猝死等事件的發(fā)生〔4〕。心理干預能夠穩(wěn)定患者情緒,緩解不良應激反應〔5〕。隨著醫(yī)學模式的發(fā)展,放松訓練在治療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方面得到廣泛開展,且研究顯示對手術患者與惡性腫瘤患者進行音樂放松療法取得明顯的臨床療效,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負擔,提高生活質(zhì)量〔6〕。本研究擬探究放松訓練聯(lián)合心理干預對老年CHD介入治療患者圍手術期心理應激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選擇我院收治行介入治療的老年CHD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為老年CHD行介入治療患者,年齡≥60歲,CHD診斷符合國際心臟病學會及WHO臨床診斷標準;②均意識清楚,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③均無精神病史及腦嚴重器質(zhì)性疾?。虎芩谢颊呒凹覍倬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既往存在睡眠障礙疾?。虎诮?個月內(nèi)服用精神類藥物;③不滿足納入標準及不配合調(diào)查研究者。最后共收集128例研究對象,男88例,女40例,年齡63~79歲,平均(68.49±4.89)歲。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研究組(65例)和對照組(63例),研究組男42例,女23例,年齡(68.83±4.38)歲;對照組男46例,女17例,年齡(68.01±4.67)歲,兩組患者間性別(χ2=1.051,P=0.305)、年齡(t=-1.025,P=0.154)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研究方法所有患者納入研究前,調(diào)查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生活、工作、飲食習慣以及對CHD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初步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后,給予常規(guī)護理與治療。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放松訓練聯(lián)合心理干預。放松訓練在醫(yī)務人員的幫助下進行,主要采用傾聽音樂法、深呼吸訓練和漸進松弛法。向患者解釋,通過反復學習和訓練,掌握放松要領并達到放松要求。同時,幫助患者學會對自身情緒及生理活動的自我調(diào)節(jié),改善身心狀態(tài)。心理干預主要包括三方面:①認知療法:向患者講解負性情緒對疾病發(fā)生、發(fā)展帶來的負面影響。向患者傳授CHD相關知識,并介紹目前介入治療在CHD治療中取得的進展以及成功治療的實例,緩解患者心理壓力;②支持性心理干預:患者入院后醫(yī)務人員給予熱情接待與交流,消除其陌生感,并傾聽患者煩惱和癥狀,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動員患者家屬及醫(yī)務人員安慰、指導、支持并幫助患者,消除患者疑問,了解自己病情及介入治療的基本過程 、手術的安全性 及成功率,增加患者自信心;③行為矯正療法:給患者宣教護理保健與健康教育相關知識,糾正患者不良生活行為習慣,戒煙限酒,提高追求高標準的生活質(zhì)量的意愿。
1.3調(diào)查工具采用問卷調(diào)查形式開展研究,問卷主要包括五部分內(nèi)容:(1)性別、年齡等一般社會人口學特征。(2)焦慮自評量表(SAS)〔7〕,包括20個條目,用于評估患者的焦慮水平。SAS評分≥40分表明患者存在焦慮,得分越高焦慮程度越嚴重。(2)抑郁自評量表(SDS)〔8〕,包括20個條目,用于評估患者抑郁水平。SDS評分≥40分。表示患者存在抑郁,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嚴重。(3)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PSQI)〔9〕,包括19個自評條目和5個他評條目,7個因子組成,各因子累計得分為PSQI評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越差。(4)生活滿意度量表(SWLS)〔10〕,是評價個體生活質(zhì)量綜合性的心理指標。包括5個條目,量表各條目得分之和為SWLS評分,得分越高表示對生活滿意度越高。本研究采用的量表均具有較高的效度,所有量表的Cronbachα信度系數(shù)均大于0.75,整個問卷的Cronbachα信度系數(shù)為0.86,具有較高的信度。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前后SAS、SDS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SAS和SDS評分比較均無差異(P>0.05);治療后較術前兩組患者SAS和 SDS 評分出現(xiàn)顯著降低(P<0.05),且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質(zhì)量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間各睡眠質(zhì)量因子評分均不存在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較治療前睡眠質(zhì)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入睡時間、睡眠時間及PSQI評分均出現(xiàn)顯著下降(P<0.05),且研究組睡眠質(zhì)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入睡時間、睡眠時間及PSQI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滿意度比較治療前,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SWLS評分無差別〔(20.11±3.87)分,(19.93±4.10)分〕(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SWLS評分均出現(xiàn)顯著上升,但研究組患者SWLS評分〔(23.53±3.25)分〕顯著高于對照組〔(21.11±3.19)分〕(P<0.05)。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SAS、SDS評分比較,分)
與治療前比較:1)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質(zhì)量評分比較±s,分)
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3討論
老年CHD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抑郁及睡眠質(zhì)量等問題,不僅是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的危險因素,且過高的心理應激能夠引起患者發(fā)生冠狀動脈痙攣,誘發(fā)心肌梗死、心絞痛甚至猝死等事件的發(fā)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11〕。郭惠娟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老年CHD患者合并焦慮、抑郁、應激性反應及睡眠障礙問題呈現(xiàn)逐年上升趨勢,給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產(chǎn)生嚴重的影響。音樂放松療法及心理干預用于手術患者與惡性腫瘤患者具有明顯的療效,能夠改善患者心理負擔生活質(zhì)量。
研究顯示,運用音樂對患者產(chǎn)生的生理、心理效應,能夠從物理和心理上對患者產(chǎn)生影響〔13〕,一方面音樂能夠產(chǎn)生具有一定規(guī)律的聲波,激發(fā)患者體內(nèi)儲存的潛能,幫助其適應各種應激,緩解患者心理應激程度及緊張狀態(tài);另一方面,通過深呼吸訓練和漸進松弛法可能能夠緩解患者緊張情緒,放松心情,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本研究患者進行心理干預主要從認知療法、支持性心理干預和行為矯正療法三方面進行,不僅僅可以讓患者清楚掌握自身疾病的情況,而且讓其了解疾病相關影響因素,摒棄不良的生活行為習慣,消除患者對疾病的擔憂及心理障礙,增強對治療的信心,促使患者提升自身追求高標準的生活質(zhì)量的意愿。本研究結果顯示,放松訓練與心理干預能夠明顯改善老年CHD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緩解心理應激水平,提高睡眠質(zhì)量,與既往報道相一致〔14〕。并且,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和放松鍛煉治療不僅能夠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等應激情緒,而且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滿意度,提升患者預后生活質(zhì)量,與Ozturk等〔15〕研究結果相一致。
參考文獻4
1羅南,黎麗,劉斌,等.冠心病患者“雙心”護理的研究進展〔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0):1773-5.
2李進平,楊志寅.冠心病合并焦慮患者介入治療后心理干預研究〔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3;22(10):899-901.
3Baumeister H,Haschke A,Munzinger M,etal.Inpatient and outpatient cost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mental disorders:a systematic review〔J〕.Biopsychosoc Med,2015;9(1):11.
4吳姬敏,勵靈玉,林文娟,等.心理干預對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的效果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2;11(3):284-5.
5徐威,張春霞.護理心理干預對冠心病擇期介入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4;24(4):448-9,452.
6李芬.冠心病患者擇期介入治療前后焦慮抑郁的心理干預〔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12;21(4):358-60.
7錢琨,曲學華,張妍,等.老年冠心病護理健康教育對策及應用效果分析〔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3;13(27):5367-9,5347.
8殷俊英,周華淑.心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3;13(5):449-50.
9孔麗梅.心理干預在冠狀動脈支架手術前后對冠心病患者療效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23(30):133-4.
10李彩英,高哲,陳金虎,等.心理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療效的臨床研究〔J〕.護理研究,2014;24(36):4530-1.
11Osborn DP,Hardoon S,Omar RZ,etal.Cardiovascular risk prediction models for people with severe mental illness:results from the prediction and management of cardiovascular risk in people with severe mental illnesses(PRIMROSE)research program〔J〕.JAMA Psychiatry,2015;72(2):143-51.
12郭惠娟,李幸偉.心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23(8):193-4.
13嚴珠.心理干預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4;33(33):126-7.
14張麗君,黃淑田,孫麗麗,等.冠心病伴焦慮、抑郁癥狀患者實施心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4;12(11):965-8.
15Ozturk S,Yalvac HD,Sivri N,etal.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coronary artery ectasia〔J〕.Int J Cardiol,2015;186(2):299-301.
〔2015-07-12修回〕
(編輯李相軍)
基金項目:河北省2011年科學研究重點課題計劃(No.20110442)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21-6232-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