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生 段貴新 高 原 劉以堯 王康武 李 偉 王 偉
(蚌埠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胸外科,安徽 蚌埠 233000)
?
電視胸腔鏡與前外側切口手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對比
王安生段貴新高原劉以堯王康武李偉王偉
(蚌埠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胸外科,安徽蚌埠233000)
摘要〔〕目的探討電視胸腔鏡與前外側切口手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對比評價。方法隨機選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來該院接受早期NSLC治療的患者48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將患者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用電視胸腔鏡的手術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前外側切口剖胸的手術治療方法。比較分析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地佐辛止痛藥用量、術后胸腔引流量超過50 ml天數(shù)、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結果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略多于對照組(P>0.05);住院費用與對照組相比略高(P<0.05);實驗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術后地佐辛用量、術后胸腔引流量超過50 ml天數(shù)、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淋巴結的清掃數(shù)目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術后心律失常、肺炎、肺不張、傷口感染、膿胸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1.263 9,P=0.867 5)。 結論電視胸腔鏡治療早期NSCLC具有傷口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清掃淋巴結徹底等優(yōu)勢,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電視胸腔鏡;早期非小細胞肺癌
第一作者:王安生(1983-),男,在讀博士,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胸腔鏡肺癌手術研究。
肺癌是危害人類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肺癌導致的死亡率居惡性腫瘤首位,因此提高肺癌治療的關鍵是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1〕。近年來電視胸腔鏡以恢復快、創(chuàng)傷小等優(yōu)勢在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并且療效顯著〔2〕。本文擬對比觀察電視胸腔鏡治療早期NSCLC臨床效果。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來我院接受早期NSCLC治療的患者48例?;颊咧橥?,并經(jīng)過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其中男34例,女14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將患者分成實驗組24例和對照組24例。實驗組男17例,女7例,年齡40~77〔平均(42.2±8.8)〕歲,右上肺癌6例、右中肺癌1例、右下肺癌10例、左上肺癌2例、左下肺癌5例。對照組男17例,女7例,年齡40~76〔平均(41.1±7.3)〕歲,右上肺癌8例、右中肺癌1例、右下肺癌10例、左上肺癌2例、左下肺癌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類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均靜脈快速誘導插入雙腔氣管插管,間歇正壓通氣,使用丙泊酚、芬太尼、阿曲庫銨或維庫溴銨聯(lián)合吸入異氟烷維持麻醉。
實驗組:患側腋中線與腋后線間第7、8肋間做1.5 cm切口,放置30°胸腔鏡觀察胸腔及腫瘤狀況?;紓纫盖熬€內側第4、5肋間做4.0 cm切口為主操作口,肩胛下角線第8肋間做1.5 cm副操作口置入內鏡、切割縫合器或海綿鉗,完成肺葉切除及肺門縱隔淋巴結清掃〔3〕。
對照組:第5或第6肋間做前外側切口,長12.0~15.0 cm,不切斷背闊肌,沿前鋸肌纖維方向切開分離,經(jīng)肋間進入胸腔,以常規(guī)器械進行病變肺葉切除和常規(guī)淋巴結清掃〔4〕。
1.3觀察指標以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地佐辛止痛藥用量、術后胸腔引流量、住院時間、住院總費用、并發(fā)癥等為觀察指標。
1.4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8.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及秩和檢驗。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后各項指標比較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224±62)min〕略多于對照組〔(205±50)min〕(P>0.05);住院費用〔(44 300±5 600)元〕與對照組〔(32 400±7 100)元〕相比略高(P<0.05);實驗組患者術中出血量〔(244±118)ml〕、術后地佐辛用量〔(159±124)mg〕、術后胸腔引流量超過50 ml天數(shù)〔(4.5±2.3)d〕、住院時間〔(12±3.3)d〕均低于對照組〔(312±238)ml,(231±100)mg,(7.8±3.0)d,(15±4.9)d〕(P<0.05);兩組患者淋巴結的清掃數(shù)目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手術后并發(fā)癥比較實驗組患者手術后心律失常、肺炎、肺不張、傷口感染、膿胸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后并發(fā)癥的情況分析比較〔n(%),n=24〕
3討論
前外側剖胸手術切口雖然較常規(guī)剖胸手術明顯改進,但仍然存在切口比較長、撐開肋骨創(chuàng)傷大、疼痛、出血量多、恢復慢等并發(fā)癥,并且容易對患者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創(chuàng)傷,因此需要更好的手術方法對早期NSCLC患者進行治療〔5〕。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NSCLC是近年來肺癌外科治療的熱點問題。
相關研究〔6〕顯示,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療效果取決于肺癌病灶切除和區(qū)域淋巴結的徹底清掃,手術中若沒有完全清除淋巴結,癌細胞就會殘留繼續(xù)生長,從而降低了患者的生存率。一直認為采用電視胸腔鏡進行手術時,手術的視野不易暴露,清除淋巴結不徹底等缺陷,但是相關文獻報道〔5〕顯示,隨著主刀醫(yī)師熟練的操作技術加上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胸腔鏡下清掃肺門縱隔淋巴結已達到剖胸手術同樣的根治程度。在電視胸腔鏡手術過程中不撐開肋骨肺功能的損傷較小,不切斷肋間神經(jīng)患者術后的疼痛減輕;其切口小降低了術后的感染率且具有美容效果,同時胸腔鏡技術有明顯的止血優(yōu)勢減少了手術中的出血量〔7〕。
本研究由于開胸手術會損傷肋間神經(jīng),導致心肌缺血、電解質紊亂、兒茶酚胺增多,實驗組患者均無圍術期嚴重并發(fā)癥,與以往研究結果〔8〕相似。文獻回顧〔9〕顯示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且5年生存率沒有明顯區(qū)別。
本實驗表明,與前外側剖胸手術治療相比,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手術切口均明顯減小,患者在美觀方面更滿意,說明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有利于患者術后的恢復,有利于患者更早的回歸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10〕。
本組病例是早期開展胸腔鏡手術的起始階段,手術操作不嫻熟配合尚不默契,所以這是手術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的原因所在。另外,本研究顯示胸腔鏡手術的醫(yī)療費用要顯著高于開胸手術,這限制了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在經(jīng)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的開展。相信通過繼續(xù)醫(yī)療實踐,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的時間會逐漸縮短。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醫(yī)療費用的限制因素將會減輕。國內少數(shù)肺癌治療中心,胸腔鏡手術的時間已顯著少于開胸組。更有少數(shù)幾個醫(yī)學中心已能開展更為復雜的胸腔鏡袖式肺葉切除術及肺段切除術。經(jīng)過近幾年的探索,體會電視胸腔鏡手術在治療早期NSLC過程中具有傷口小、術后并發(fā)癥少、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而且術中清掃淋巴結可以達到剖胸手術同樣的根治程度。
參考文獻4
1馬莉,高曉虹,王猛,等.肺癌影響因素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2;28(1):90-1.
2金虎日,車成日.電視胸腔鏡下與傳統(tǒng)開胸肺葉切除治療肺癌的療效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5):1182-3.
3陳志軍,史莉瑾,王忠民,等.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原發(fā)性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價值〔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2;39(4):1048-9,1052.
4黃濤.電視胸腔鏡輔助下行小切口肺癌手術治療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7):3693-4.
5陶紹霖.電視胸腔鏡與開胸手術對機體免疫功能影響研究進展〔J〕.重慶醫(yī)學,2011;40(23):2369-71.
6沈麗娟,裴家理.電視胸腔鏡下肺葉切除的麻醉管理〔J〕.江蘇醫(yī)藥,2013;39(9):1097-8.
7羅世忠,李明軍.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4;19(1):116-8.
8Mahtabifard A,F(xiàn)uller CB,Mckenna RJ Jr.Video 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sleeve lobectomy:a case series〔J〕.Ann Thorac Surg,2008;85(2):S729-32.
9Berry MF,Villamizar-Ortiz NR,Tong BC,etal.Pulmonary function tests do not predict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after thoracoscopic lobectomy〔J〕.Ann Thorac Surg,2010;89(4):1044-51.
10唐習強,陳漢章,陳宏明,等.電視胸腔鏡下非小細胞肺癌切除術后生存及預后因素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4;20(1):67-8.
〔2015-02-11修回〕
(編輯袁左鳴/滕欣航)
通訊作者:段貴新(1964-),男,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肺癌臨床研究。
基金項目: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408085MH144)
中圖分類號〔〕R7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21-6131-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