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寧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
談90后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xiàn)狀與培養(yǎng)
米寧
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
90后大學生肩負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使命,在法治中國建設進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做好90后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與教育,對于促進依法治國的進程有著積極和重要的意義。
90后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教育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大學生是高素質高文化人群,肩負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使命,在法治中國建設進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當代大學生,特別是90后大學生有著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如何結合90后大學生的特點和法律意識現(xiàn)狀,有效的做好90后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與教育,對于促進依法治國的進程有著積極和重要的意義。本文擬就這一課題進行探討。
隨著我國法制社會的進程不斷發(fā)展,特別是普法教育的不斷深入,我國國民法律知識水平整體有所提高,大學生的律意識有所增強,但距法制社會的要求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法律覺悟有所提高,法律系統(tǒng)理論知識不足。目前,大學教育普遍開設了《法律基礎》課程,雖然是副科考核課程,但對于提高大學生的法律覺悟和法律常識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作為非法律專業(yè)的大學生,很難學到系統(tǒng)的法律理論知識。
2、依法維權意識增強,法律整體社會價值認識不足。表現(xiàn)為只注重法律賦予的權益,忽略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學會了利用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忽略了公民應盡的義務。如遇到侵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行為躲著走,見義不能勇為,不履行保衛(wèi)國家和人民利益的義務。極端自私自利,對于父母一味索取,不思回報義務。千方百計逃避個稅義務等。對法律既賦予公民權利又要求履行義務的整體社會價值認識不足。
3、法制觀念有所增強,法律信仰缺失。表現(xiàn)為通過學習法律知識,認識到遵法守法的重要性,并能夠在生活中自覺遵法守法,法制觀念有所增強。但對于建立法制社會,實現(xiàn)依法治國缺乏信心,因此對法律的尊嚴表示懷疑,對法律缺乏信仰。
1、大學法律教育薄弱。法律本身是一門應用性學科,法律實踐教學在法律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當前大學非法律專業(yè)的法律教育,只停留在課本知識層面,且方法呆板陳舊,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學習是為了應付考核,沒有結合案例進行深入研究,因此,難以掌握系統(tǒng)的法律知識。
2、社會價值觀念的影響。社會價值觀是人們社會行為的導向,大學生也是一樣,其行為很容易受社會價值觀的引導。然而由于信息時代全球一體化的格局的形成,各種社會思潮沖擊人們的思想,對90后大學生的價值觀形成帶來影響,使之真假、美丑難辨,在以“我為中心”的世界觀的驅使下,只顧搞所謂的“自我設計”、“自我完善”,陷入個人主義的泥潭,把法律當成維護自身利益,實現(xiàn)自我完善的工具。忽視應該承擔的法律義務。
3、社會法制體制的不完善導致法律信仰的缺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制建設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依法治國方略得到了進一步的貫徹。但在這個進程中,還存在不少薄弱環(huán)節(jié)和缺失問題。千百年形成的人治觀念根深蒂固,在經(jīng)濟建設領域和社會發(fā)展方面仍存在以權代法、權大于法的現(xiàn)象,法律尊嚴受到挑戰(zhàn),導致90后大學生法律信仰的缺失。
1、改進大學法律教學方法,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大學法律基礎教育要改變現(xiàn)有的呆板枯燥的從課本到課本的教學方式。引進新的的教學方法。注重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開發(fā)。例如:講解實際案例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推理,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思維模式;嘗試模擬法庭,施行自身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在法庭辯論氛圍中體會法律的法理,增強法律意識;利用現(xiàn)代傳媒、網(wǎng)絡等工具,提高學習效率,激發(fā)學習興趣。開展法律教學實踐活動,開設高校法律咨詢服務機構,讓學生在法律服務實踐中感受法律的作用和社會價值,加深對所學法律知識的理解。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質。
2、將道德教育揉進法律教學中。在中國幾千年的發(fā)展史中,宗教、法律、道德、禮儀是合為一體的,道德和法律密不可分,法律講的是權利與義務,道德講的是責任與良心,道德是法制建設的基礎,是法律貫徹執(zhí)行的前提,執(zhí)法者沒有道德約束就會依法謀私,貪贓枉法,守法者沒有道德約束就會只追求權益,放棄義務。因此,在法律教學中揉進道德教育,就能起到相互補充,相互支持的作用。提高學生對法律社會價值的全面認識。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目的。
3、加快法制建設進程,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法制環(huán)境。90后大學生的思維方式有所不同,接受新思想,確立思想意識,不是只是被動接受宣傳說教,而是通過自己的思考,經(jīng)過在實踐中核對后,才能有選擇的接受。培養(yǎng)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堅定大學生對法律的信仰,也是一樣,除了必要的理論知識學習外,要給他們大量的社會考察核對實踐,讓他們在社會法制建設進程中體會法律的作用和尊嚴。這就要求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黨的統(tǒng)一領導下,健全法律運行機制,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學化,執(zhí)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覺化以及法律監(jiān)督的制度化,各級機關黨政,真正做到依法行政,自覺接受法律監(jiān)督。黨員干部自覺履行法律義務,擯棄特權思想,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大力開展法律宣傳,傳播社會正能量,在全社會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輿論氛圍,營造良好的社會法治環(huán)境。
90后大學生逐步成為社會和大學校園的主力軍,即將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有生力量,成為建設小康社會,實現(xiàn)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的中堅。加強90后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提高他們的法律素質,對于加快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實現(xiàn)依法治國的方略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對此,全國高等院校肩負著重要使命,全社會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提高90后大學生以及全體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1]謝樺編輯.論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職場培訓,201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