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布勒格巴雅爾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傳統(tǒng)的小學體育教學理念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不重視學生情感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嚴重阻礙了體育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體育;快樂體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026-01
一、快樂體育的含義
近年來,隨著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的提出,學校體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和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一代新人,正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其中,倡導快樂體育由于能在教學中充分調動教和學兩方面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融洽合作的教學環(huán)境中體驗運動的樂趣,生動活潑的天性得到發(fā)展,受到各級各類學校師生的廣泛歡迎,尤其在當前實施新課標的體育教學中,全面實施快樂體育教學,有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對于快樂體育的概念,日本學者解釋得很透徹:“所謂快樂體育是重視每一個不同運動所獨具的樂趣,并可以愉快地從事運動的一種體育。是把運動中的樂趣作為目的和內容來學習的一種體育”。而體育教學中的快樂體育,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認為是“寓教于樂”,這是教育藝術的最高境界?!翱鞓贰倍质轻槍η楦卸缘模楦猩系目鞓凡粌H需要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以苦為樂,持之以恒,進而要使學生產生獲取成功的喜悅。為此,在教學中一方面要激“情”、激“趣”、激“志”,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精神;另一方面要激“疑”,激“思”、激“智”,激發(fā)學生的心智活動和創(chuàng)造思維。在快樂體育實踐中,要特別強調讓學生在肯定性評價與成功的反饋中獲得快樂感,增強信心,強化心理素質,達到在快樂中求發(fā)展,在發(fā)展中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的目的。
二、快樂體育教學的基本原則
1、全面性原則。整體發(fā)展。一是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身體特點、興趣和愛好,精心設計課程,使每一個人都能得到健康的發(fā)展;二是在實施方案過程中,使每一個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二是全面設計??鞓敷w育教育是提高學生身心健康的一項整體改革實驗,必須對改革的內容進行全面設計,包括學習環(huán)境、學習內容、學習評價等。
2、主動性原則。主動參與??鞓敷w育最大的特點就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學習,使學生想學、會學、樂學。結合教師的樂教、善教喚起學生的求知欲,達到教育教學的高效益。主動發(fā)展。心理學認為,學生一旦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就會產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評價新的需要,這種需要必然會引起新的行為,在快樂體育教育過程中,可根據(jù)這一特點,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主動發(fā)展。
3、長期性原則。提高鍛煉能力需要長期持續(xù)不斷地鍛煉,學生一旦養(yǎng)成了鍛煉的愛好和習慣,堅持長期鍛煉,人體結構、機能、運動素質和鍛煉身體的能力就能得到不斷的提高。
4、和諧性原則。從人的感情出發(fā),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強調人際關系的和諧,課程體系的和諧,管理體系的和諧,身心發(fā)展的和諧。
三、運用多種手段實施快樂體育教學
1、創(chuàng)造快樂的氣氛,要使學生快樂地學習必須使課堂中教與學的過程是快樂的過程,挖掘其快樂的潛力。通常學生對慢跑、徒手操產生厭煩,如果采用音樂下來完成動作,效果就不一樣,學生的興趣會增加,教師注意教材安排的新穎性,教學手段運用的多變性,充分體現(xiàn)體育課的活動性,游戲性和娛樂性,就能提高學生的求知欲,發(fā)展和激發(fā)學生體育的快樂。
2、讓音樂進入體育課堂。體育教學的場地便是學生的課堂、要布置得賞心悅目,讓學生每堂課都有新感受,喜歡上體育課。同時,從組織學生進課堂便配以雄壯的《進行曲》,隨著教師的講解,示范播放輕音樂,在學生練習過程中配播兒童輕快樂曲。這樣除了增加課堂的愉悅氣氛外,還能減輕學生運動的疲勞。針對體育活動的單位調乏味,教師一定要創(chuàng)設歡樂輕松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讓他們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各種活動,寓教于樂。
3、改變單一的課間操,作為體育教師,與學生一起參加,讓班主任也參與課間操,采用比賽的形式進行。這樣學生興趣很高,提高了課間的鍛煉效果。開放課外體育活動,尊重學生自己的興趣愛好,重視學生參與性,娛樂性、合作性,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自制體育器材,體育老師和班主任可指導和組織,讓課外活動真正成為學生的樂園,學生不僅身心得到鍛煉,個性也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4、模擬法。只有學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學起來津津津有味,感到快樂無比,才能越學越愛學、越會學,才能學得好,讓學生模擬表演是學生樂而愿為的活動。體育教學要投其所好,開展教學活動。如訓練學生用前腳掌先著地跑,我們可根據(jù)兒童關于模仿的特點,組織學生模擬南極企走路,模擬草原兒童騎馬舞蹈表演……學生在有趣的模擬表演中掌握了要領。失去了趣味性,快樂體育亦不復存在。
5、表現(xiàn)法。好表現(xiàn)是兒童的天性。如體育教材中的基本體操、跑、跳、投、游戲等重要教學內容,無不起源于生活。因此可設計生活原型的活動,讓學生樂學。如給自行車打氣、工人拿子加工石頭,搬運工人推板車、司機把握方向盤等日常勞動生活的原型動作練習,學生特感興趣,運動中始終情緒高漲,他們不但注意動作的節(jié)奏,還會十分形象地表現(xiàn)自己,希望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贊許。
6、激勵法。在快樂體育的實踐中“樂教”只是手段,“樂學”才是目的。體育教學中的耐力鍛煉項目最適宜采用激勵法。耐力鍛煉是最單調,易疲勞的運動,假如只簡單地強制性運動,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鍛煉的場地,即:鋪設墊子作“草地”,架一條有一定高度的橡皮筋作“鋼絲網”,用實心球作“地雷”,用白粉劃兩條有一定間隔距離的橫線作“水溝”或“戰(zhàn)壕”,讓學生進行爬、鉆、繞、跨等動作的練習。盡管鍛煉有一定的運動強度,學生累得滿頭大汗,可興趣未消,磨煉了意志、強健了身心,
總之,在“快樂體育”中,精心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活動的情境,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欲望,讓學生樂中學,趣中練,由興趣變志趣,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心理素質,達成在快樂 中求發(fā)展,在發(fā)展中求快樂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袁紅梅.快樂體育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上), 2014年11期
[2] 張毅紅.小學“快樂體育”情境創(chuàng)設探究[J].科技風2011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