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芝
摘 要:幼兒教師的保育工作責任可謂非常重大,來不得半點的疏忽大意,必須認真對待,仔細研究保育工作的有效策略,實施得當?shù)淖龇ǎ處熞杏H和力,要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確保幼兒的身心健康,讓所有幼兒時時刻刻都有安全感。
關鍵詞:幼兒;保育;策略
作為幼兒教師,怎樣確保教學活動有效進行,確保幼兒得到較大的進步和充分的發(fā)展,如何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確保幼兒的身心健康,讓所有幼兒時時刻刻都有安全感。筆者結合自己的保育工作實際,談一點自己的粗淺做法。
一、教學內容的選擇
合適的內容是有效的前提。合適的內容才能確保幼兒能力和智力得到高效的發(fā)展和提高。
例如,小班對數(shù)學的要求是理解5以內的數(shù),如果你選擇了“15”作為授課內容,就超出了幼兒的能力所及。這就好比讓幼兒去做一件他不能做的事一樣。又談何有效呢?所以,合適內容的選擇是前提,是關鍵。
二、制訂切實可行的目標
目標的確定要明確,要有層次,要因人而異。如果讓小班的學生做加減法,這個目標就不合適了。制訂教學目標應從以下方面考慮。
1.教學目標必須適合幼兒的年齡、水平、能力,適合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不能過高或過低。
2.教學目標必須具體明確,可操作性強。
3.教學目標必須契合幼兒的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
三、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策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1.選擇直觀的手段和教具。幼兒的特點是多動好動,有著較強的好奇心,比較容易接受形象直觀的事物。作為教師就必須選擇直觀的教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認真傾聽并參與教學活動。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盡可能地多多動手,制作一些教具,讓幼兒在直觀的狀態(tài)下接受教學內容。
2.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器官。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如果僅憑單純的講述,那么時間一長,孩子必然厭煩,沒興趣,必然產(chǎn)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因此在教學中,若使其主觀能動性得到最大的發(fā)揮,必須調動學生手、口、腦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
3.教師的語言必須有親和力和感染力。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語言不直觀不形象,幼兒會感到深奧難懂,教師沒有親和力的語言會使幼兒感到恐懼,缺少感染力的語言不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活動中,教師的語言特別是肢體語言尤為重要。在很多時候,課堂教學的精彩有效往往會產(chǎn)生于教師的一句具有魅力的語言。
總之,有效的策略是確保保育工作高效的保障,希望我們每一位保育人下工夫研究,讓我們的幼兒教育有聲有色,跟上時代的發(fā)展步伐。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