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娟
【摘要】如何化難為易,使學生積極主動、興致盎然地參與到識字教學中去呢?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fā)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鼓勵學生想象,實踐,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
【關鍵詞】情趣 ;辨;識;悟;記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識字是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的重要任務。新課標規(guī)定:低年級認識常用漢字1800個左右,其中1200個會寫,平均每學期大約要認識500個左右的漢字。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這么大的識字量如果不講究科學合理的方法,一味地讓學生單調地讀、重復地寫、機械地識,不僅識字的效率低,使學生不堪重負,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fā)展。作為教師,我們應尋找一條讓學生快捷識記,提高學生記憶效率之路。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讓識字充滿樂趣。
一、情境故事辨字形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識字教學中,如果穿插一些講解,不僅可以調節(jié)課堂氣氛,而且能有效地引起和維持學生的有意注意。在我們的教學中,同音字一直是孩子們的老大難,其中問題最大的就是“提”和“題”。我巧設了一個情境故事幫孩子們區(qū)分:“生字媽媽有一對雙胞胎,一般人很難區(qū)分??墒亲謰寢寘s從不認錯,你們想知道她是怎么區(qū)分的嗎?”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我又接著講:“‘提大哥的雙手特別能干,要干什么活都要找他來做。所以他組成的詞和動作有關,提水、提包、提問……而‘題小弟和哥哥不一樣,他十分的聰明,只要是學習上的事都得向他請教。所以他組成的詞就和學習有關,問題、題目、難題……”孩子們都聽得津津有味,學完后我又出了幾道題來考考他們,結果全班只有一個孩子做錯。記得當時其他的孩子還在七嘴八舌地幫他講解:“你忘了他是愛干活的提大哥了嗎?”“題小弟才是聰明的那個!”“你要記住哥哥會勞動,弟弟愛學習!”多么有趣的理解!雖然故事本身比較粗糙,但它確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孩子們又學得如此的輕松,何嘗不好呢?
二、巧編兒歌識字形
編兒歌是深受學生歡迎的一種學習方式,兒歌寓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以幽默、風趣朗朗上口的特殊魅力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受學生的喜愛,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識字。如在教“聰”字時,我編了這樣一首小兒歌:“小機靈,耳朵靈,會聽課,總專心”。區(qū)別“買”和“賣”時,我又編成:“你要買,我要賣。東西沒了要去買,東西多了就要賣?!焙⒆觽円贿吪氖忠贿吥钪焊?,一個個情緒高漲,牢牢記住了“左”字和“右”字,生字教學的難點也在快樂的吟唱中很好地突破。在平常的教學中,我不僅自己編兒歌教給學生,有時還引導學生根據字形自己編兒歌,鼓勵他們都來編不同的兒歌。這樣識字就不再是一件死記硬背、枯燥無味的事情,而是變成了充滿情趣的游戲。學生識字的興趣日益高漲,不久也會自己去探索著編一些小兒歌,如:兩個空月串起來。(冊)山下有塊大石頭。(巖)大廟旁邊栓頭牛。(特)這些生活化的兒歌識記方法,學生不但感興趣,而且記得牢固,記得輕松。
三、動作表演悟字形
中國的漢字潛藏著豐富的審美和詩意,有著深厚的文化意蘊。每個字有它獨特的、可理解的形狀,而且寫出來很美,可以成為一種令人欣賞的藝術品。在以往的生字教學中,我們可能常常會因為字形教學的枯燥和效果不佳而苦惱,如果我們結合字形的特點選擇孩子們喜歡的表演方式來開展教學,可能其效果就不一樣了。如在學“叢”時,難點是要與以前學的“從”區(qū)別開來,同時記住“人”的捺變?yōu)榱它c。根據這一難點,在教學時,我通過請孩子們表演來完成:請兩位個頭差不多高的學生走上講臺,請他們勾肩搭背地走在一塊木板上,就編出了“兩人橋上走,一捺變成點”這樣的順口溜,難點就不攻自破了。再如教學“互”字,也是先請學生觀察這個字像什么?孩子們通過觀察后都說像兩個擁抱在一起的人。于是我又請兩個孩子模仿這個字做出同樣的動作,并當場用兩個學生的姓名做了一首打油詩:“鄧雨辰,何志剛,一個瘦,一個胖。要想學習同進步,心中牢記互相幫!”課堂的氣氛一下子達到了高潮,不僅通過形象直觀的演示讓孩子們很快記住了“互”的字形,理解了字義,還讓他們明白:人與人之間一定要互相幫助,世界才會更美好。在這種最愜意的活動中,讓孩子們變得心靈手巧,變得興趣盎然,上課變成最美好的時光,這樣的識字課,有哪個學生不愛上?這樣的識字,肯定會給學生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象。
四、實物對比記字形
在識字教學中,通過簡筆畫來創(chuàng)設情景,使?jié)h字與事物形象地聯(lián)系起來,也能有效地提高識字效率。例如,我在教學“毛筆”的“筆”字時,我先出示圖畫,讓學生說說從圖中看到了什么?再出示實物—毛筆,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毛筆是什么樣的?然后引出漢字——“筆”,這個字的讀音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很簡單的,這時我們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字形上去:“看看這個字,再看看這支筆,你有什么發(fā)現呢?”學生通過比較觀察很快發(fā)現:“呀,這個字和這支筆之間有聯(lián)系!你看毛筆的筆尖是毛做的,所以筆的下面就是一個毛字,筆桿是竹子做的,所以筆的上面就是一個竹字頭。”在教學“富”字也是如此。我引導他們觀察“富”字的結構,結合古代富人的生活,明白有房住,有衣穿,有飯吃,有田地,才算是富裕。這樣,通過形象鮮明的圖畫與實物幫助學生解決了記憶字形的難點。學生的積極性高漲,心中對漢字漢語的熱愛也深深地扎下了根。
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我們在課堂中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鼓勵學生想象,實踐,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我們的課堂才會富有情趣,妙趣橫生。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