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學鋒
生命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活動,旨在促進學生實現身心的全面發(fā)展,其不僅對人的自然健康予以關注,更重視人文健康。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利己主義、功利主義以及金錢本位主義等諸多功利化思想意識隨之盛行,社會上失信失德行為也越來越嚴重,人們對生命喪失了應有的珍惜、敬畏及尊重。所以,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重視生命教育的滲透,通過生命教育告訴當代青少年充分關注并尊重生命,對他人生命予以尊重和熱愛,同時還應認識到生命教育既惠澤于人類群體,又與其他物種共存有著密切的關聯。生命教育不僅關心今日生命之享用,更關懷明日生命之發(fā)展。筆者就此探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通過個性化解讀帶領學生領悟生命意義
初中教材中編入的課文大多清新雋永、寓意深刻,也是我們需要深刻解讀、透徹分析的文本,教師應結合學生生活實踐及心理特點來發(fā)掘文本文意。以蘇教版九年級下冊《熱愛生命》這一課的教學為例,我們在字里行間中能夠充分感受到主人公心中迸發(fā)出的強烈的求生欲望。在學習這一課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文本,講解課文時不必分條分理地剖析,而是預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來體會、品味其中的震撼,反思主人公為何如此堅定、堅持,感悟出這一切都反映了主人公對生命的熱愛與永不放棄?;谶@一點,教師可以同時介紹《魯賓遜漂流記》,魯濱遜獨自一人在荒島上生活長達28年,讓他堅持下去的唯一動力就是有朝一日能夠返回現代文明世界,重返人類社會。通過這些作品,我們不難發(fā)現其中蘊藏的珍愛、敬畏并尊重生命的思想,對于此類教材文本,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閱讀,為學生提供充分的閱讀空間及閱讀時間,不可太過于重視文本講解,而是引導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獨特的認識和理解,以自己的角度來感受文本思想,感受生命的震撼,以收到更滿意的教育效果。
二、通過情感體驗來激發(fā)學生的生命意識
古人的文章中大多蘊藏著強烈的思想感情,往往給學生帶來震撼。正如太史公所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苯處熢趲ьI學生學習這些作品時,應幫助學生感受文本主旨和作者的內心情感,了解作者的種種經歷,包括挫折、打擊、喜悅、悲傷……在學習這些流芳百世、聞名遐邇的作品時,強調思想感情的解讀,直刺學生內心深處,使之產生珍惜、熱愛生命的真實情感。
蘇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送東陽馬生序》一文中,宋濂利用自己現身說法來勸勉馬生,教師在講解這一課時,應注意帶領學生明確文章主旨和內涵,要求學生充分認識宋濂所表現出來的積極精神,重視正能量的宣傳,喚醒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不斷奮進的積極意識。
三、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拓寬學生思維,建構生命信仰
在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中,選入教材的這些課文僅僅是冰山一角,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向學生介紹更多的影視及文學作品,拓寬學生思維,引導其產生更深層次的感悟。仍以九年級下冊《熱愛生命》一課為例,筆者為了刻畫大自然的無情和暴虐,體現出生命的無奈與脆弱,特地從電影《泰坦尼克號》中截取了沉船事故發(fā)生的片段,當萬噸巨輪最終翻轉傾覆的剎那,人們的生命顯得無比脆弱,在浩瀚無垠的大海上這一幕人間慘劇也猶如“滄海一粟”。生命一旦遇險,即便有再多的金錢、再大的權力也無濟于事。當杰克放開船板、決然沉入水中的瞬間,我們知道他并非不熱愛自己的生命,而是有著更為偉大、愿意為之付出一切的生命信仰,他將生的希望留給心愛之人,無論如何這都是值得歌頌的。
四、利用多種對話來彰顯生命的價值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受制于個人閱讀能力水平高低及知識儲備多寡的影響,在文本理解方面也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性。例如,部分學生對于文章主旨和內涵有較為深刻的理解,能夠體會到其中的生命主題;而部分學生則流于表象,僅僅能夠體會文本內容中的表層含義。因此,教師在語文閱讀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全面探究、剖析文本,引導學生與文本、與作者展開對話,讓學生通過文本內容中蘊藏的真實感情來體悟作者的思想。如果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主人公或者作者本人產生思想層面上的共鳴,就說明他們對于文章內涵的理解已然到位。應注意的是,我們所說的對話并不僅僅局限于學生與文本角色、文本作者之間的思想交流,也涉及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在課堂上應適時點撥,這一點看似簡單,實則不易,雖然稍作指點就可幫助學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內容,但不可點撥過多,導致學生產生依賴心理,喪失了思考的積極性,難以產生發(fā)散思維。更重要的是,同齡人之間的看法與觀點很容易一致,教師應在課堂上預留時間供學生們討論交流,彼此闡述個人對于文本的理解和觀點,在心靈碰撞中產生思維的火花。總而言之,課堂上的多種對話途徑為學生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思考空間和更多的探究途徑,只要他們開始思考生命的價值,必然會賦予生命更多的尊重與呵護。
五、小結
就語文閱讀教學而言,生命教育的滲透更有賴于學生自身的感悟和體驗,絕非單純說教可以達到的效果。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基于文學作品中的真實情感和生命價值來熏陶、感染學生,使之主動思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塑造出積極、健康的生命觀。
(作者單位:江蘇省響水縣大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