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剛
縱觀我國教育改革,很容易發(fā)現(xiàn)有教改推動力行政化、教改行為模式化、教改成效泡沫化等特點,其根源是教改價值觀功利化。一些領導把教改作為獲取政績的工具,一些教師也把教改作為個人發(fā)展的工具。當教育成為工具時,教師和學生必然淪為工具,學生對教師自然就失去應有的尊敬和感恩??梢哉f,教改價值觀的異化,是當前中國教育改革的根本問題之一。教育是人類文明的傳承和提升行為。教育有對人的規(guī)范作用,但更多的是對人的解放、提升和完善。教改目的是解放師生,讓教師成為他自己、成就他自己;而不是束縛師生,強迫他們學我、像我、成為我。
因材施教重于整齊劃一。因材施教是我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精華,是超越模式的教學模式,是教育教學的最高境界。因材施教的個性教學理念是對現(xiàn)代教育特質(zhì)的準確把握,對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教改意識重于教改模式。教育不只是簡單的操作行為,而是基于信念的行為,這種信念就是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意識。教改意識就是對教育要素的意義和價值取向的敏感和自覺程度。教改意識是教師的內(nèi)在需求,往往能產(chǎn)生持久的動力,具備良好教改意識的教師能產(chǎn)生自己的教育特色、教育模式和教育風格,成為個性鮮明的教育家。強加于教師的教改模式,結(jié)果可能會磨滅教師的教育熱情和創(chuàng)造性,最后變成千人一面的教書匠。
個體教改重于集體教改。教師勞動的方式是言傳身教,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融入自己的理想、情感、智慧和個性。我們要緊貼師生實際,張揚師生個性,積極倡導一人一課堂、一師一模式,而不是千人一面、萬人一課。踐行科學的教改價值觀,政府主管部門要盡自己的責,更要管住自己的手。一是要把握好宏觀管理的分寸,管好標準,管好方式,管好程序,而不要直接插手學校具體事務,做到既管嚴管住,又要管好管活。二是要鼓勵探索,支持創(chuàng)新,扶持特色,允許失敗,而不能唯我獨尊,天下一個模式。
重建好課堂標準。這樣的課堂必然是智慧的、個性的、創(chuàng)新的、高效的和快樂的,必然是無法批量復制的。所以不能搞形式上一刀切,不能搞天下一統(tǒng)。其一,多一些選擇,少一些限制。教改怎么改,要多聽一線教師的心聲,不能閉門造車,制一個方案發(fā)下去,逼著教師只能這樣改,不能那樣改。除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手段外,甚至也要允許個別教師不改,保留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方法。其二,多一些鼓勵性評價,少一些懲罰性評價。某種意義上說,越精確的評價可能越粗陋,越短期的評價可能越偏頗。那種列出一個20厘米長的數(shù)學公式來評價教師,評價結(jié)果還與工資、獎金、崗位掛鉤,只能逼迫教師把百年樹人的事業(yè)做成天天計件結(jié)賬的短工,甚至不惜弄虛作假,鋌而走險,其結(jié)果自然是誤人子弟,毀了教育。
(博客鏈接:http://bboqiq.blog.163.com/blog/static/266762012201691744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