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梅
人生在世,雖際遇各不相同,卻不免要嘗到許多滋味。日本著名導(dǎo)演小津安二郎(一九○三至一九六三)一生拍攝了五十四部影片,時間跨越上個世紀二十至六十年代,其作品所描寫的大都是小市民的日常生活與喜怒哀樂,從中我們也可窺見日本的社會變化與世態(tài)人情。在小津?qū)а莸脑缙谧髌分校腥坑捌念}名中都用了 “雖然 ”
(けれど)這一表達方式,而在其后期的作品中,有兩部影片的題名中又都使用了 “味道 ”(味)這一用語。表面看來,似乎只是簡單的雷同,但其實這是小津?qū)а蒿L格的一種體現(xiàn)。小津風格,日語稱之為“小津調(diào) ”。可究竟什么是 “小津調(diào) ”,論者不少,自然也見仁見智。屈指算來,小津逝去已逾半個世紀,而“小津調(diào) ”仍被不斷提起,且常念常新。其中的緣由,頗值得深思。
一、“雖然”所見之人生的傷感與無奈
二十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小津拍攝了三部 “雖然 ”系列的影片。這三部影片分別是:一九二九年的《雖然大學(xué)畢了業(yè)》(『大學(xué)は出たけれど』)、一九三○年的《雖然沒能畢業(yè)》(『落第はしたけれど』)和一九三二年的《大人看的故事書同生為人》(『大人の見る絵本 生まれてはみたけれど』,或直譯為《雖然我出生了》)。并且,這三部影片都是黑白默片,皆由松竹蒲田攝影所制作;其所描寫的對象,分別是
少年、在校大學(xué)生和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
前兩部影片的主題基本相同,講的都是在經(jīng)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日本大學(xué)畢業(yè)生就業(yè)難的問題。這樣一個貌似單一的事情,被小津從大學(xué)畢業(yè)以后和能否大學(xué)畢業(yè)的角度進行了細致的演繹。在《雖然大學(xué)畢了業(yè)》中,已經(jīng)大學(xué)畢業(yè)的主人公徹夫,每天都拿著介紹信到處去面試,卻仍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為了不讓家鄉(xiāng)的母親擔心,他去信謊稱自己已經(jīng)就職。誰知母親信以為真,沒打招呼就帶著他的未婚妻町子來東京找他。無奈之下,徹夫只好竭力掩飾。他每天早出晚歸,假裝上班。母親見之,放心地走了。然而,細心的町子看出了破綻,知道徹夫其實并未就業(yè)。于是,為應(yīng)付生活,町子偷偷地跑到風俗店性質(zhì)的咖啡廳去打工。這部現(xiàn)在僅留存部分膠片的影片,于一九二九年九月在日本公映,上座率如何雖不得而知,但其片名 “雖然大學(xué)畢了業(yè) ”竟成了當年的流行語,可見是反映了現(xiàn)實、切中了時弊的。
一九二六至一九三一年,即日本昭和時代的最初幾年,其大中專院校的就職率連年走低,最低時甚至不到四成。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片拍畢意猶未盡的小津,次年又拍攝了影片《雖然沒能畢業(yè)》。這次,他將視角移到了即將畢業(yè)的大學(xué)生身上,對他們的學(xué)生生活進行了著力描寫。影片《雖然沒能畢業(yè)》中,以高橋為首的大學(xué)生為應(yīng)對畢業(yè)考試,有的拼命學(xué)習(xí),有的設(shè)法作弊。結(jié)果是幾家歡喜幾家憂,機關(guān)算盡的高橋不幸落榜,自然也就畢不了業(yè)??粗鴦e人興高采烈地慶祝,高橋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無奈,他只有獨自咀嚼著難言的苦澀,眼睜睜地看著畢業(yè)的同學(xué)西裝革履地出去找工作。然而,就業(yè)的形勢很不樂觀,畢了業(yè)的同學(xué)并沒能順利地找到工作。他們白天在外奔波,晚上垂頭喪氣地回到住處,畢業(yè)的喜悅很快被就業(yè)的壓力沖刷殆盡。在這樣波瀾不驚、各懷心事的日子里,寂寥的同學(xué)們一起去學(xué)校的球場打球??闪钊丝扌Σ坏玫氖?,因為沒能畢業(yè),高橋作為在校生可以免費進入,而已經(jīng)畢業(yè)的其他人則需要付費?;蛟S,這就是影片題名所昭示的,沒能畢業(yè)會怎樣?畢業(yè)了又如何?在這一點上,上述兩部影片有異曲同工之處。即,與“雖然”相伴而來的,是生活的尷尬和苦澀,而這些往往又難與人述說,留存于心,則徒增傷感與奈何。
緊接著,小津拍攝了被認為是他默片時期代表作的影片《大人看的故事書同生為人》。在一九三二年上映的這部影片中,他透過孩子們的視線,對工薪階層的掙扎與悲哀進行了掃描。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對小學(xué)生兄弟,雖然剛搬到東京郊外的新興住宅區(qū)不久,他倆卻已成了周邊小伙伴的 “頭兒 ”。在兄弟倆的心目中,爸爸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而其父所在公司董事的兒子卻是他們手下跟班的。在這樣的定位下,影片的前半所呈現(xiàn)的,是兄弟倆的調(diào)皮、搗蛋和父親的嚴加管教,而后半則出現(xiàn)極大的反差:在孩子面前威嚴無比的爸爸,在公司董事面前卻卑躬屈膝、媚態(tài)十足。這令兄弟倆感到震驚和不解,父子間的矛盾由此產(chǎn)生。然而,大人的世界,小孩子如何能夠理解?因此,小津?qū)⒂捌x為 “大人看的故事書 ”。故事的主角雖然是孩子,但小津讓我們看到了并不陌生的人生世相:同生為人,卻無法讓一切都如自己所希望的那樣;而現(xiàn)實殘酷、世態(tài)炎涼,所折射出的,是小人物的幾許無奈、幾多悲傷。
小津的 “雖然 ”系列影片,以表示轉(zhuǎn)折的連詞為題名,一見之下,使人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已知 “雖然 ”,“但是 ”會怎樣?明知后面會是相反的結(jié)果,卻很想一探究竟。如此題名,別具韻味。盡管 “雖然”系列的影片小津只拍了三部,卻仿佛已成了他的一種標簽。在小津逝世二十周年后的一九八三年,松竹電影公司拍攝了一部關(guān)于小津的紀錄影片,名字就叫作《雖然活過小津安二郎傳》(『生きてはみたけれど小津安二郎伝』)。顯然,這是在向小津致敬。后來,因扮演小津電影中的兒童角色而走紅的青木富夫出版了名為《雖然做過兒童演員小說突擊小僧一代記》(日本都市出版社一九九八年版)的回憶錄。青木先后參加了十二部小津電影的演出,其中就包括了 “雖然 ”系列中的《雖然沒能畢業(yè)》和《大人看的故事書同生為人》。因此,從其回憶錄的題名就能看出,作者身上留下了強烈的小津印記。
二、“味道”中體會的生活之恬淡與苦澀
小津一生,享年六十。因其出生與離世皆在十二月十二日,故而是完完整整的一個甲子。在有生之年,小津用他的鏡頭,對小市民的生活與情感進行了細致的刻畫。有人說他的電影題材不夠?qū)挿?,情景有些雷同,且形象也比較單一。對此,他曾自嘲地說自己就是一開豆腐店的,因此只能做豆腐。然而,在他看似平淡無奇的鏡頭下,細密地演繹著生活的種種。個中滋味,也可體現(xiàn)在食物當中。
一九五二年,小津拍攝了電影《茶泡飯的味道》(『お茶漬けの味』,或譯為《茶泡飯的滋味》)。該片由松竹大船(一九三六年一月五日,松竹電影攝影所由蒲田遷至大船)出品,盡管一年前該公司就拍攝了日本的第一部彩色影片,但這部《茶泡飯的味道》仍是黑白片。相隔十年,即一九六二年,小津又拍攝了《秋刀魚之味》(『秋刀魚の味』)。這是他拍攝的為數(shù)不多的彩色影片之一,制作公司仍是松竹大船。翌年,小津病逝。因此,《秋刀魚之味》成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在這兩部影片中,小津用日本人所熟知的食物的味道,來詮釋人到中年及開始步入老年的生活與心境。
《茶泡飯的味道》講的是一對通過相親結(jié)婚、人到中年的夫婦,丈夫來自農(nóng)村,為人忠厚,雖不善言辭但專心于工作;而妻子則是其社長好友的女兒,整天養(yǎng)尊處優(yōu),樂于享受。這種出身與性格上的差異,導(dǎo)致他們的家庭生活不太和諧。丈夫喜歡簡單、不加裝飾的生活,認為這讓自己感到舒服,可妻子偏偏看不慣,覺得他呆板、土氣、沒有情趣。面對妻子的不斷挑剔,憨厚的丈夫總是予以包容,日子就這樣磕磕絆絆地過著。后來,丈夫被公司緊急派赴南美工作。出發(fā)之際,妻子卻在外地散心,收到家中有事的電報也未及時趕回。待她回到家,丈夫已走,去機場送行歸來的親友紛紛數(shù)落她做得有些過分。夜晚來臨,獨處家中的妻子倍覺孤寂,念及丈夫的寬容與可靠,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恰在此時,丈夫因飛機故障突然折返。面對臨時歸家的丈夫,驚喜的妻子一改往日的冷淡與任性,主動下廚為丈夫張羅吃食。影片此處由于缺少足夠的鋪墊,使妻子的轉(zhuǎn)變顯得有些突然。其實,夫妻二人所吃的,不過是一餐茶泡飯。但恰恰就是這頓茶泡飯,凸顯了夫妻二人關(guān)系的轉(zhuǎn)變。
對日本人而言,茶泡飯是一種做起來省事、吃起來簡單的家常飲食。只要把熱茶水澆在剩的米飯上,再配以紫菜、鹽或小咸菜,一碗清爽可口的茶泡飯就做好了。茶泡飯本來是日本人生活并不富裕時的吃法,因為簡單、易做,味道也還不錯,被保留了下來。今天,經(jīng)過改良的茶泡飯,做起來更加方便,營養(yǎng)也愈加豐富。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雖不是每天都吃茶泡飯,但是一般也都曾吃過?;诓枧蒿埖臉?gòu)成與由來,將其理解為粗茶淡飯也未嘗不可。粗茶淡飯能有什么味道呢?簡單、平常而已。影片中,曾經(jīng)對丈夫的生活習(xí)慣不屑一顧的妻子愿意與其同吃茶泡飯,則預(yù)示著夫妻二人的生活雖然平淡,卻開始和諧。
如果說影片《茶泡飯的味道》代表了恬淡,那么《秋刀魚之味》則意味著苦澀。秋刀魚,顧名思義,原本是一種秋季食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和脂肪酸,其魚腸有一絲苦味。秋刀魚的吃法雖有許多,但日本人慣常的做法是整條鹽烤。所謂整條,就是不開腸破肚。鹽烤之后,佐以醬油和檸檬汁,再搭配米飯、醬湯和白蘿卜泥。如此,便可嘗到醬油的鮮香、淋過檸檬后魚肉的鮮美及魚腸的苦味。作為秋令時鮮,秋刀魚之所以被視作美味,除了它確實鮮香可口之外,還因為其中所夾雜的苦味。這苦澀的感覺,雖只一點點,淡淡的,因與美好的享受相伴而生,所以令人回味。
在《秋刀魚之味》中,小津一如既往地描繪小市民的生活和情感。影片中,開始步入老年的父親雖已喪妻,但在女兒的精心照料下,生活倒也如常。一次偶然的師生聚會后,他發(fā)現(xiàn)老師原本年輕美貌的女兒現(xiàn)在已人老珠黃、不夠耐煩。細問之下,才知原來是為了照顧喪偶的父親而一直未婚,結(jié)果導(dǎo)致性情大變,老師亦為此后悔不已。父親聞之,心中暗驚,生怕自己的女兒將來也會如此??蓳臍w擔心,未打算續(xù)弦的父親似乎并不急于把女兒嫁出去,因為那樣一來,自己目前安穩(wěn)的生活將失去保障??墒敲看瓮瑢W(xué)聚會,好心的老同學(xué)總是勸他對女兒的婚事要上心,不然就會步老師的后塵。思前想后,父親決定要抓緊將女兒嫁出去。然而,嫁女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女兒原本屬意哥哥的同學(xué),但由于擔心老父和弟弟無人照顧,便悄悄掩埋了心思,結(jié)果錯失了一樁良緣。為此,父親和哥哥都有些自責,于是更加積極地為她張羅婚事。終于,姻緣促成,女兒順利地出嫁了。夜晚,松了一口氣的父親回到家中,沒有了女兒的照料,廚房中留下父親摸索著沏茶的孤獨身影。影片就此結(jié)束,此情此景,恰與題名《秋刀魚之味》相呼應(yīng),成功嫁女的喜悅尚未退去,孤寂無依的苦澀已涌進心中。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雖有不少吃吃喝喝的場景,卻一次也沒有出現(xiàn)秋刀魚這道菜。不過,對熟悉秋刀魚的人來說,一見題名就開始回味了。而沒有吃過秋刀魚的人,看見題名則不免要問:秋刀魚之味,究竟是何種味道呢?當然,看過影片,應(yīng)該就有了自己的體會,因為那也是人生的一種滋味。
三、彌漫其中的日式情緒與氛圍
作為一個著名導(dǎo)演,小津在日本電影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即便是在世界電影之林,小津作為日本導(dǎo)演的一個代表,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下面的例子,可以為此做個注腳。二○○九年一至三月,日本著名的電影評論家、日本電影學(xué)校校長佐藤忠男在 NHK(日本廣播協(xié)會)二套節(jié)目舉辦的題為 “電影導(dǎo)演們的肖像日本十位藝術(shù)大師的軌跡 ”的系列文化講座中,將小津排在了第四位,前三位分別是黑澤明、今村昌平和木下惠介。這四位當中,對黑澤明和小津的介紹各占了兩期節(jié)目,而其他兩位則只有一期。僅此,小津在日本電影史上的地位和影響便可見一斑。二○一二年,在英國電影協(xié)會發(fā)行的 Sight& Sound雜志每隔十年舉辦一次的 “電影導(dǎo)演所選最佳影片 ”的評選中,小津一九五三年執(zhí)導(dǎo)的影片《東京故事》(『東京物語』)被世界上參與評選的三百五十八位導(dǎo)演遴選為最佳影片第一名。其時,距小津故去已近乎半個世紀。如此看來,小津的電影仿佛是一壺陳年老酒,不但味道醇厚,而且還歷久彌新。
只是,這種醇厚的味道,確切地說,應(yīng)是指小津電影所營造的日式情緒與氛圍。因為,無論是從影片所講述的內(nèi)容,還是所呈現(xiàn)的畫面,抑或是所刻畫的人物性格來看,小津都力求展示傳統(tǒng)的日本美,他對傳統(tǒng)、對美的追求可謂是達到了極致。小津的電影作品中,不會出現(xiàn)丑陋的抑或是令人不適的場景與畫面,不曾出現(xiàn)軍人,甚至連雨天都極少出現(xiàn)。他只拍看上去簡單、唯美、不造作的鏡頭,所講述的故事,無非是家庭與人生:兒女、父母、夫妻,忍耐、理解與等待,其情節(jié)并不復(fù)雜,亦好像似曾相識。只是,這二者結(jié)合所產(chǎn)生的 “此情此景 ”,往往令人為之心中一動。在其平靜、素雅的鏡頭下,日常的生活與人生的過往悠長地流淌。如此精心的表現(xiàn)手法,自然是很好地滿足了人們對舊時光、老做派的緬懷與向往,但同時也令其寓于形式美的框架當中。
早期的小津影片,受美國好萊塢電影的影響,日式情緒與氛圍雖不甚濃厚,卻也時有顯露。例如,在影片《雖然沒能畢業(yè)》中,學(xué)生們寄宿的人家為慶祝他們順利畢業(yè),特意為其準備了紅豆飯。但是,沒能通過畢業(yè)考試的高橋卻感到難以下咽。由于紅豆飯在日本是一種喜慶的象征,所以此處它的出現(xiàn)所營造的是一種傳統(tǒng)的日式氛圍。此外,“雖然 ”系列影片的題名,以表示轉(zhuǎn)折的語氣出現(xiàn),仿佛欲言又止,頗為曖昧地留下了可供揣摩的空間。這種用法本身,也是日式情緒的一種表現(xiàn)。
及至后期,小津電影中的上述味道愈加明顯。在反映生活方面,日本百姓所熟悉的食物,如茶泡飯、拉面、炸豬排飯、秋刀魚等,不斷地出現(xiàn)在小津的電影當中,既拉近了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又使影片充滿日式生活氣息。在表達情感方面,小津傾向內(nèi)斂、含蓄、自然,就連臺詞他都設(shè)計得極為簡短。他所挑選的演員,如“味道 ”影片的主演佐分利信和笠智眾,在氣質(zhì)上都顯得老派、紳士,給人以敦厚、寡默的感覺,比較符合傳統(tǒng)日本人的性格審美特點。或許也因為此,他們才多次為小津所起用,出演他的影片。在拍攝《東京故事》時,小津?qū)⑵鋭?chuàng)作的基準明確地闡釋為 “物哀 ”(物の哀れ)這一日本美學(xué)觀念。一般而言,“物哀 ”被看作觸景生情、感時傷懷,情趣優(yōu)雅、恬靜,情感細膩且深沉。小津認為,自己的主題是 “物哀 ”這一極為日式的東西,既然是在描繪日本人,那么這樣就可以啦(松竹編:《小津安二郎新發(fā)現(xiàn)》,講談社一九九三年版)。
當然,小津?qū)а莸碾娪爸?,在“物?”之外,體現(xiàn)日式氛圍的 “閑寂”(侘び)與“幽靜 ”(寂)等場面亦不鮮見。如《茶泡飯的味道》中,丈夫離去后空蕩的房間;《秋刀魚之味》中,女兒出嫁后父親孤獨的身影,這些鏡頭與畫面,無言地展現(xiàn)了日本文化中極為傳統(tǒng)的審美情趣。至此,反觀小津 “雖然 ”系列和 “味道 ”影片題名中所表現(xiàn)出的人生況味,可以發(fā)現(xiàn),原來這些傷感與無奈、恬淡與苦澀,正是其所營造的日式情緒和日式氛圍的具體體現(xiàn)。
關(guān)于小津的電影風格,迄今已有諸多的討論。例如低機位鏡頭的運用、正面的拍攝手法、相同的題材、不變的主題等。還有,小津電影的制作班底、演員也很固定,有時連影片主人公的名字也相同,都叫 “喜八 ”、“紀子 ”、“周平 ”或“周吉 ”。甚至,光是嫁女的題材,小津就拍了好幾部,《秋刀魚之味》不過是其中之一??偟膩砜?,小津主要還是圍繞家庭來描繪人生。而人生的重頭戲中,少不了戀愛、婚姻、工作和家庭。盡管小津?qū)а萁K身未婚,沒有組建自己的家庭,但是其作品顯示,他是很傳統(tǒng)的一個人。小津?qū)鹘y(tǒng)的家庭和婚姻是認可和接受的,他自己也一直和母親住在一起。從這個角度來講,小津之所以熱衷拍攝家庭劇,或許是因為他不曾真正地擁有,所以才會更加地向往。
就其作品而言,無論是相近的故事,還是相似的鏡頭,不變雖難免有單調(diào)之嫌,但同時也令人感到熟悉、親切且心安。不同的是他鏡頭下所演繹的人生: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覺,從少年、青年到中老年,不同的階段也會有不同的體驗。少年的惆悵、青年的不安、中年的恬淡、老年的苦澀,這些隱含在小津以 “雖然 ”和“味道”為代表的電影題名中的人生況味,雖不是生活的全部,卻以其較為濃郁的日式情緒和氛圍,為人們所欣賞。并且,隨著生命的輪回,上述人生況味還在被不斷地咀嚼著。正所謂故事雖老,但感受雋永。這在某種程度上,或許也能夠說明:為何小津已逝去了半個世紀,可他的電影至今仍能夠引起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