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必霞
【摘 要】3~6歲是幼兒性別的敏感期,是孩子形成健康心理性別與良好社會性別意識的關鍵期,同時也是實施“雙性化”教育的重要階段。為確保兒童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我們必須有效降低傳統(tǒng)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對幼兒成長的不利影響,在游戲活動中,應不斷弱化游戲性別特征,豐富幼兒的角色體驗。
【關鍵詞】敏感期 雙性化
隨著時代發(fā)展社會進步,人類社會分工的性別角色差異正逐步減小趨向融合。現代有關專家調查也已證實,過于強調性別化的教育,對其智力、體力和性格等諸多方面的發(fā)展較為不利,而追求“兩性之長”的“雙性化”教育更有利于人的發(fā)展,更能適應競爭越來趨激烈的社會并能占據優(yōu)勢。
游戲是幼兒在園內的主要活動形式,許多幼兒深受家長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在游戲活動的參與、玩具類別的選擇、游戲人群的加入上都存在著一定誤區(qū)。3~6歲是幼兒性別的敏感期,是其形成健康心理性別與良好社會性別意識的關鍵期,同時也是實施“雙性化”教育的重要階段。為確保兒童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我們必須有效降低傳統(tǒng)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對幼兒成長的不利影響,在游戲活動中,不斷弱化游戲性別特征,豐富幼兒的角色體驗。
一、游戲內容設置應從單一走向豐富
弱化游戲的性別特征,并非否定幼兒兩性的差異。在角色游戲活動中,基于幫助幼兒獲得正確性別自我認知與性別角色認同的需要,我們要積極開展一些具有鮮明性別特質的角色游戲,如讓男寶寶裝扮“消防隊員”營救被困人員,培養(yǎng)其男子漢氣質。讓女寶寶頭戴護士帽,給病人打針輸液,護理病人,培養(yǎng)關心幫助他人,熱心服務他人的淑女風范。
“雙性化”教育以肯定兩性差別為基礎的,是對兩性差別教育的完善。在游戲內容設置上,更應以培育雙性化人格需求為目標,創(chuàng)新角色游戲,多組織一些更適合男女寶寶一起玩的,沒有明顯性別差異的角色游戲活動。如設置“美美理發(fā)屋”“貝貝大超市”“愛心寵物園”“健身體育館”“開心大舞臺”等活動區(qū)角,定期更新內容,不斷創(chuàng)新形式,讓更多的男女寶寶根據自己的喜好,主動參與,自主合作,并在游戲活動中激發(fā)興趣,豐富體驗,獲得更多的發(fā)展。
二、游戲角色關注應從同性走向異性
男女寶寶之間的差異一方面來自先天,另一方面來自后天引導。作為幼教工作者,“先天”我們無法改變,但“后天”卻是“雙性化”教育的最佳切入點。作為教師,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寶寶的已有表現,并為寶寶積極創(chuàng)造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另一方面,如遇個別孩子喜歡玩異性類游戲,也不可急于干涉,因為游戲畢竟是游戲,與人格完善、個人成長沒有多少必然聯系。如男寶寶喜歡玩芭比娃娃,并花費心思換衣服,變發(fā)型;女寶寶喜歡玩飛機大炮,邊玩邊模仿配音……面對這些“性別錯位”,教師更應冷靜思考,科學引導。也許我們給了這些孩子玩的機會,這些男寶寶也許將來能成為頂級的女性服裝設計師,這些女寶寶也許會成長為未來的女性軍事專家。
為了寶寶未來發(fā)展有更多的可能性,除了保護,更應創(chuàng)造。有時我們還應盡量讓男女寶寶多多關注異性寶寶的游戲愛好,甚至可以有目的地組織“游戲大反串”,如讓女寶寶開開大炮、踩踩高蹺、抽抽陀螺,指導她們到活動區(qū)角里當道路交通疏導員,高樓建筑設計師,讓男寶寶也玩玩過家家、跳跳皮筋、扭扭秧歌,到手機賣場給顧客推薦手機,去理發(fā)店為阿姨染發(fā)……讓寶寶參加這些游戲活動,既能讓寶寶沖破家庭性別刻板印象的堡壘,也能幫助他們了解并體驗異性寶寶游戲的快樂,同時還豐富了他們的角色體驗,拓寬了未來發(fā)展的空間。
三、游戲規(guī)則制定應從對立走向融合
受傳統(tǒng)“單性化”教育觀的影響,許多家庭在孩子出生后,便根據其性別人為的、過度地強化性別特征,對立男女寶寶的差異,在穿衣打扮的選擇、興趣愛好的引導、言行舉止的規(guī)范上都在有意與無意中人為設定男孩和女孩的性格特點與適宜活動,這與當前潮流發(fā)展趨勢、現實家庭生活、社會工作需求不太吻合。社會分工雖越來越精細化,但絕對不會單一化,如警察除了指揮交通,也要照顧需要幫助的老人和孩子,又如幼兒教師一方面要做好教學工作與管理分工,另一方面還要做好家庭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這是現實,更是趨勢。在游戲活動規(guī)則制定中,我們更應關注雙性化人格的教育。
角色游戲是幼兒園經常組織的游戲,在游戲中,幼兒不僅能感受游戲帶來的快樂,而且能幫助他們充分感知現實生活中不同角色的要求,并在參與實踐中體悟做人做事的心得。幼兒園時期是兒童性別恒常性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角色活動前期階段,教師可組織幼兒依據自我感性經驗,讓幼兒相互商量、自主選擇各自的角色。如在“快樂大家庭”中,做飯、帶小孩一般會交給女寶寶做,請客、裝修一般男寶寶會主動擔當。雖然這種安排實際上是性別刻板印象的表現,但這對于幼兒性別自我認知與初步性別角色定位有一定的積極鞏固作用。
總之,幼兒游戲活動是組織開展兩性教育的重要載體,在內容選擇上,我們既要考慮男女寶寶各自個性發(fā)展的需要,更要關注他們共同發(fā)展的需求。在活動安排中,要關注兩性化教育,有機開展游戲角色換位活動,相互體驗。在組織指導方面,教師應緊密聯系社會生活,以游戲為依托,培養(yǎng)具有雙性化氣質的兒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