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摘要: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大學英語教師是教改的承擔者,其專業(yè)素質的發(fā)展決定著改革能否順利實施,課例研究與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相結合能促進教師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快速提升。
關鍵詞:課例研究;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教師專業(yè)素質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8-0273-02
一、課例研究的概念及特點
課例研究(Lesson Study)是教師群體聯(lián)合起來設計教案、觀察教學過程、分析和解決教學問題,以完美某一課或某一系列課堂教學的過程。課例研究針對的是某一種教學困難和問題,是以具體的所授課為對象進行深入精細的研究。它是一種以教師主動探究為導向的教學循環(huán),是一種重視教學質量長期和持續(xù)提高的模式,是一種提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方式。(施淑云,2009)。
二、大學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必要性
1.大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目前獨立學院師資隊伍主要由專職教師構成,而專職教師隊伍偏年輕化,要經歷從學生到教師的轉變,教師仍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現(xiàn)代教育理念和語言學習特點以及高效的課堂教學方法等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認識,集中表現(xiàn)在對于教案設計、課件制作等均無法做到熟練掌握,形成無效課堂教學情況居多。教師往往不知道從何入手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更不用談科研水平的提升了。與此同時,學生也體會到英語學習過程中較強的挫敗感,無法找到英語聽、說、讀、寫、譯技能全面提升與應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關聯(lián)點,整體通過率偏低,這些都對學院大學英語教學總體質量構成致命的威脅。隨著招生專業(yè)不斷增加,招生數(shù)不斷擴大,作為獨立學院,我院已經將人才培養(yǎng)目標定位在“應用技能型人才”,這勢必要求大學英語的教學觀念要更新,教學及評價方法要創(chuàng)新,教學質量更要快速提升,這樣才能使人才培養(yǎng)質量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2.教師在大學英語改革中的作用。合格的大學英語教師應具備良好的師德,較高的英語素質,一定的教學理論水平,較熟練的教學技能技巧,熟知英語國家文化習俗,掌握并熟練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來組織語言教學,并能自覺參與本專業(yè)教科研項目的申報和學術論文的撰寫。大學英語教師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踐活動開展的直接承擔者,也是教學改革的直接實施者。提高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素質,也就成了實現(xiàn)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關鍵因素,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教學與科研水平的提升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首要任務。
三、課例研究促進大學英語教師專業(yè)素質發(fā)展的途徑
1.課例研究的基本步驟。劉波(2006)在對課例研究進行理論層面的探討時,認為課例研究(Lesson study)是由兩個以上的教師組成的一個小組,基于對有效教學理念的追求,以真實課堂教學為載體而進行的一種教學行動研究。其基本操作過程為:①定義教學內容。②備課目標放在如何使授課促進學生學習。③授課小組觀摩教學并錄像。④個人課前課后反思和集體評課。⑤修改教案。⑥用修改了的教案在另一個班授課,進一步評價和反思。
2.課例研究與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結合舉措。我院自2010年起選用外研社出版發(fā)行的《新標準大學英語綜合教程》教材。2013年伊始,公共英語教研室在每周一次例會上,開展課例研究理論與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相結合的研究措施。第一輪研究選定第一冊第五單元文化閱讀部分教學作為操作點(Reading across Cultures——Love Makes the World Go Round),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研究:①課前反思與教案設計。公共英語教研室在開學初,第五單元授課前數(shù)周,布置任課教師完成課前反思寫作,要求每位任課教師就已閱課例研究理論及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結合即將講授的這一單元模塊,獨立完成一節(jié)課教案設計(全程授課50分鐘,其中40分鐘用于講授,10分鐘用于隨堂測試),教案務必涵蓋詞匯和國內外文化對比講授內容。②課件制作與課堂講授。選定3~4位教師作為研究與觀摩的主體,研討課件制作及其在課堂運用所占的比例并集體制定統(tǒng)一的隨堂測試題。這幾位教師逐一授課并將授課過程進行全程錄像,其余教師可隨堂觀摩也可課后通過觀看視頻錄像進行評課,重點評議是否完成了原定的授課計劃。③課后反思與視頻轉寫。教師在授課后一周內完成課后教學反思寫作及其視頻課程轉寫工作。課后教學反思要求其對原定教學計劃完成情況,重、難點把握以及學生實際掌握情況進行詳細描述;視頻轉寫要求教師務必真實、完整再現(xiàn)課堂上的話語,以便教師集體對每一授課環(huán)節(jié)處理得當與否、成效好壞等做相關分析研究。④隨堂測試成績分析與新一輪教案設計。授課班級隨堂測試題由教研室組織教師統(tǒng)一批閱,記錄學生成績,作為分析研究新一輪文化模塊的教案設計、課件制作以及力求達到高效課堂的依據(jù)。
3.在課例研究指導下,大學英語教師發(fā)現(xiàn)了諸多問題。①課前反思與教案設計環(huán)節(jié)。教師在進行課前反思寫作時,發(fā)現(xiàn)自己雖然知曉以生為本的重要性(學生是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輔助學生學習的導師),但是究竟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何將教師的導學作用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相結合?如何在教案設計時既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又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即學習有困難以及學有余力的學生)呢?教師普遍發(fā)現(xiàn),只有在以生為本的前提下,發(fā)揮師生合作的原則,才可以有互動良好的有效課堂。這一單元的文化模塊主題是關于愛情的,其中穿插有關于中外婚俗的文化對比,教師可以在教案設計時,先提出兩個導入這一主題的問題,例如:(1)When it comes to“LOVE”, What can you think of?(2)How do people show that they are in love with someone?隨后利用10分鐘左右疏通拓展詞匯,給學生5~8分鐘隨堂閱讀篇章,找尋6個閱讀理解問題的答案;緊接著利用10分鐘逐一提問學生,核對答案;再將各個自然段的含義與學生一起梳理,輔助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再次理解篇章,著重講解學生答案有誤的地方;再利用10分鐘,利用PPT音頻和視頻的功能,將中外婚俗進行對比,板書與此有關的拓展詞匯,在寓教于樂的情境中結束課程講授;剩余10分鐘,用于隨堂測試(篇章理解問答題和相關詞匯漢英互譯),測試結果可以讓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教師下一單元文化閱讀篇章教案設計提供更為合理、科學的依據(jù)。②課堂講授環(huán)節(jié)。無論是授課教師還是觀摩教學的教師都能發(fā)現(xiàn),原本以生為本的教案設計,在實際運用時,往往受學生已有英語水平和學生參與課堂意識的制約,有的班級師生互動良好,教師能順利按部就班完成教學任務,形成了以生為本的主體多元化高效課堂;有的班級互動欠缺,課堂氣氛沉悶,教師難以按照既定計劃展開教學,在反復鼓勵未果的情況下,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只能以自問自答的形式進行授課,最終只能形成以知識為本的低效課堂。究竟該如何針對不同班級學生的整體特點和個體差異,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教授并且使得學生吸收最大量的知識,成了教師有待深入研究的課題。③課后反思、視頻轉寫及隨堂測試結果。在授課后一周內完成課后反思和視頻轉寫的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了原本自己毫無意識、不斷重復的課堂用語,口誤也時有發(fā)生,還存在表揚學生用語過于單一,提問學生的面過窄,或者過多相信集體反饋的閱讀理解水平,忽視了個體差異的學生,尤其是閱讀能力較差且沉悶內向的學生。隨堂測試的結果分析顯示,有的教師對學生英語學習水平把握不夠準確,因此在教案設計時重、難點把握不夠合理,這也為今后教師提高教與學的契合度、改進教學方法提供了依據(jù)。
四、課例研究對大學英語教師專業(yè)素質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課例研究理論與大學英語教學某個環(huán)節(jié)相結合,既有教師個人的課前課后反思,又有集體研討教案設計、課件制作,還有課堂觀摩教學以及課后隨堂測試的批閱和成績記錄分析,研究和教學的一體化可以在教師發(fā)展中起到如下三個作用。
1.幫助大學英語教師及時掌握教學中的優(yōu)勢與不足。從課例研究相關理論的研讀,到課前反思、教案設計,一直到課堂講授與觀摩教學、課后反思及隨堂測試結果分析評估,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教師個體和群體的參與,教師既是研究者又是被觀摩評價者,能深切感知自己教學經驗不斷增強,也能了解自己在教學方法和水平上的不足之處。
2.提供大學英語教師之間相互學習交流的有利平臺。大學英語教研室全體教師的參與,促進了教師間有關教學經驗的交流,綜合知識以及諸如教案設計和課件制作技能的分享,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授課全程被錄像保存,有利于促進青年教師在觀摩學習中完成快速從教學生手到熟手的轉變。
3.促使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反思中發(fā)現(xiàn)研究的新視角。教師在課前、課后教學反思的寫作中,完成了將已有教學經驗、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體驗,反思過程中教學發(fā)現(xiàn)的問題有助于新一輪教學方法及水平的提升,更有助于科研新視角的確定。比如:教師發(fā)現(xiàn),課堂上積極參與互動的學生在隨堂測試中往往得分并不高,而看似沉悶安靜的學生,測試結果得分卻相當高。教師一直誤以為的事實是:課堂上認真聽講、熱情高昂的學生,就一定是學習能力強的,反之就是學習能力薄弱的。教師完全可以將此作為教科研的新視角,著力研究學生認知能力與情感之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1]施淑云.課例研究在高三英語語法復習教學中的應用[D].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2]劉波.“授業(yè)研究”探析[J].教師教育研究,2006,(2).
[3]謝忠新,高丹丹,黃一青.網絡環(huán)境下的課例研究[M].上海大學出版社,2007.
[4]夏雪梅.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5]張海晨,李炳亭.高效課堂導學案設計[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