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鎖
內(nèi)容摘要:在教育這個統(tǒng)一體中思想品德教育是起主導作用的,文學教育對思想品德教育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在學校教育中我們要將二者結合,彼此滲透,共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和諧。
關鍵詞:學生成長 思想品德教育 文學教育 社會和諧進步
一、思想品德教育的意義
現(xiàn)在許多中小學生缺乏愛心,動不動就出口成“臟”,在學校里喜歡打架,不尊重老師,作業(yè)經(jīng)常不完成,上網(wǎng)玩游戲成癮,沒有好的行為規(guī)范……許許多多的不良習慣已經(jīng)在不少學生身上表現(xiàn)出來。因為孩子的這種不良品質的出現(xiàn),我越發(fā)覺得現(xiàn)在的學生不好教了,但同時使我認識到品德教育實施的重要性。由于生活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使他們在成長中逐漸變得自我,在校園或課堂中缺少紀律概念,不尊重教師,我希望班主任可以很好的配合任課教師,擺正孩子們對不同學科的認識。孩子在學校的教育不僅重視智育,也要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性格,提升情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品德影響著人的一生,陪伴人的一生,一個人將來發(fā)展如何,將是他做人的原則決定的。因此,品德教育非常重要。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培養(yǎng)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它既受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制約,又依賴于人的心理活動。它雖以認識為基礎,但它主要引導學生掌握思想、道德規(guī)范,形成學生對事物的是非、好壞、美丑、善惡的辨別和評價能力。
二、文學教育的作用
文學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歷來的思想家和文藝評論家,已認識到文學具有廣泛的社會作用??鬃诱f:“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边@就是說,詩歌能夠起感發(fā)振奮人心的作用,能夠幫助人們觀風俗之盛衰,也能夠起團結人們、針砭時弊的作用。十九世紀俄國革命民主主義的文藝評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也認為優(yōu)秀的文學應該成為“人的生活教科書”。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把文學稱為“人們的精神食糧”。如果把文學的這種種作用加以簡要的概括,可以把它歸納為認識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三個方面。
三、思想品德教育與文學教育是相互貫通的
現(xiàn)代教育強調為政治、經(jīng)濟服務,為科技發(fā)展提供后備人才,忘記了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人格完善,從而導致學生們的人文精神缺失,求真向善趨美的本性扭曲,甚至迷失了精神家園。文學教育正是通過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對學生個性養(yǎng)成起到重要作用。
(一)純潔道德,樹立人生理想
“文以載道”,文學從它產(chǎn)生時起就肩負著道德教化的責任,并將其內(nèi)化為自身的重要功能。文學經(jīng)典所宣揚的道德精神會成為學生人格培養(yǎng)、理想確立、道德熏陶的重要食糧。儒家思想是中國古代文學的主流思想。儒家宣揚的仁義禮智信的人倫規(guī)范,“正心”、“修身”的行為方式,“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在中國文學作品中得到了最全面、最深刻的闡釋。讀屈原,那九死不悔、上下求索的告白,展示了不隨俗沉浮的高潔人格,良心、道義、使命感、奉獻精神充盈在字里行間。讀杜甫,愛國的情懷深入到骨髓,“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國事和家事早已水乳交融;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格信念怎能對我們的人生沒有啟迪與激蕩。
(二)提升精神,感受生命詩意
著名哲學家,教育家馮友蘭將人生境界劃分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與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所以將生命融入自然,與萬物對話交流,悲天憫人,培養(yǎng)博大而深沉的情懷,無疑是人的首選價值?,F(xiàn)代文明讓我們的心靈常處于一種焦灼甚至木然的狀態(tài),心靈感受越來越缺乏詩意。通過學習經(jīng)典作品認識生活的面貌,感受生活的內(nèi)涵,提升人文精神,正是文學教育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哲學詩人荷爾德林說:“人,應該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痹娨獾纳钍且环N對人間、對世界懷著美好愿望和情感的生活,是遠離粗俗、愚鈍,走向精致、聰慧的生活,是崇尚高尚、向往崇高,是在生活中隨處都能感受到意趣和美好的存在,是對生命的領悟、肯定與熱愛。
四、結語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重視和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更為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學生們的可塑性很大,這決定了他們既易接受正確的引導,也易受到不良的影響。因此,學生應重視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同時與文學教育相結合,充分利用他們年齡特征中的積極因素,幫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教育全面發(fā)展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證。我國的教育方針中德育居首,在教育這個統(tǒng)一體中,思想品德教育“是起決定作用的”、“是照亮一切的光源”。我相信,當學生們形成了良好品德,他們的整體能力將得到提升,我們的社會會變得更加美好和諧。
(作者單位:新疆墨玉縣奎牙鎮(zhèn)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