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婷 王魏魏 李春雨 陳君 何其芳 張恒東 張勁松 白瑩 朱寶立 陳彥
病例資料患者男性,39歲,因“發(fā)現(xiàn)牙齦出血1周余”于2015年5月5日收住我院急診病房?;颊甙l(fā)病1周余前在家中進食晚飯后出現(xiàn)牙齦少量出血,至我院口腔科就診,查血常規(guī)未見明顯異常,考慮“齦炎”可能,予潔牙及藥物治療(具體不詳)。后患者出現(xiàn)牙齦持續(xù)性活動性出血,色鮮紅,5月5日至我院急診就診,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shù)(WBC) 11.29×109/L,中性粒細胞(N)0.776%,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時間(PT)>120 s,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時間(APTT)78.8 s,纖維蛋白原(Fib)1.94 g/L,遂予輸注新鮮冰凍血漿,“維生素K、白眉蛇毒血凝酶<邦亭>、氨甲環(huán)酸<捷凝>”止血等治療?;颊呒韧w健,但家中妻子、父母、子女近期均出現(xiàn)不同部位的出血。患者子女因“血尿”在南京市兒童醫(yī)院治療,患者妻子因“反復左側鼻腔出血3 d”于2015年5月1日收住我院耳鼻喉科,并將于近日手術治療,患者父親和母親分別因 “尿頻尿痛血尿3 d”、“血尿2 d”于2015年5月5日收住急診觀察室。見圖1。
圖1 發(fā)病及確診流程圖
患者家庭成員短期內(nèi)集中出現(xiàn)黏膜出血癥狀,存在凝血功能明顯異常,且無相關的疾病史,考慮中毒可能性大,將患者血液及尿液標本送至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結果檢驗出抗凝血滅鼠藥大隆成分,因此鼠藥中毒診斷明確,同時電話告知耳鼻喉科、南京市兒童醫(yī)院該檢驗結果。住院期間予維生素K等對癥治療后,患者及其家屬出血癥狀停止,復查凝血功能較前好轉后出院,囑患者每3 d復查凝血功能,必要時繼續(xù)予維生素K1治療。后期經(jīng)公安機關介入,證實此案系鄰居投毒所致。
討論大隆,又名溴鼠隆、溴鼠靈,是羥基香豆素類化合物,屬于長效超華法林類抗凝血滅鼠藥,是目前抗凝血滅鼠藥中應用廣泛且毒性最大的一種。
大隆經(jīng)消化道吸收,進入人體后可抑制維生素K1-2,3環(huán)氧化物降解酶活性,干擾肝臟利用維生素K,從而抑制維生素K1依賴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及凝血酶原的合成,使凝血時間延長[1]。此外,大隆的分解產(chǎn)物亞芐基丙酮能直接損傷毛細血管內(nèi)皮,加重出血癥狀[2]。值得一提的是,大隆只干擾凝血因子的合成,對已合成的凝血因子并無影響,因此,大隆引起的出血癥狀一般發(fā)生在已合成的凝血因子耗竭后,而非中毒后即刻,常常導致毒物接觸史被患者忽略或遺忘。
大隆中毒后常出現(xiàn)全身多部位的自發(fā)性出血,嚴重者可因大出血而休克,甚至死亡。實驗室檢查可見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延長,異常的血象及骨髓象亦可出現(xiàn)。然而,大隆中毒的本質是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缺乏,診斷時需與多種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白血病、維生素K缺乏癥、嚴重肝病等相鑒別,特異性較差,漏診誤診率高。
基于大隆對人體的作用機制,補充維生素K1及凝血因子往往能夠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由于大隆的高脂溶性和肝腸循環(huán)的存在,他的生物半衰期較長(56 d)[1],所以維生素K1的療程通常需達數(shù)月,停藥過早,易導致病情反復發(fā)作。本例患者出院后,已囑其繼續(xù)定期復查,現(xiàn)凝血功能已恢復正常。
本例患者與家庭成員同時進食,但是出血癥狀的出現(xiàn)時間并不相同,老年人癥狀出現(xiàn)較晚。出血的部位亦不相同,患者的子女、父母為泌尿道出血,而患者及其妻子則分別為牙齦和鼻黏膜出血。大隆引起的出血癥狀及其時間早晚是否有規(guī)律可循?與服用者的年齡有無關聯(lián)?筆者檢索后發(fā)現(xiàn),大隆中毒的文章較少,以基礎研究和病例報道為主,關于抗凝血滅鼠藥的文章相對較多。筆者搜集到11篇急診報道抗凝血滅鼠藥中毒病例的文獻[3-13],數(shù)據(jù)匯總如下:共報道中毒患者201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1例,年齡10~78歲,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癥狀為皮膚瘀斑(134例,占65.7%),血尿(107例,占53.2%),黏膜出血包括鼻腔、牙齦和口腔出血(其中牙齦出血55例,占27.4%,鼻腔出血44例,占21.9%,未具體指明35例,占17.4%),消化道出血(45例,22.4%),其他出血部位有關節(jié)、肌肉、陰道、胸腹腔和顱內(nèi)。本組6例患者均出現(xiàn)了抗凝血滅鼠藥中毒的高頻癥狀,提示我們,皮膚黏膜、消化道和泌尿道出血、尤其是多部位自發(fā)出血的患者,經(jīng)過常規(guī)排查仍原因不明者,應想到鼠藥中毒的可能,減少漏診誤診。至于上面提到的發(fā)病時間及年齡相關性,未檢索到相關文獻,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文報道的鼠藥中毒患者,一家六人短時間內(nèi)集體發(fā)病,詳細地問診,全面的診斷思維,加上快速地送檢標本,才使患者得以及時地診斷和治療。在臨床工作中,大部分醫(yī)師接觸中毒患者的機會較少,對于出血原因待查的患者,往往會遺漏中毒的評估。因此,在臨床上遇到PT、APTT延長,血小板正常或輕度異常,且無出血性疾病的既往史及家族史的出血患者,均需考慮抗凝血滅鼠藥中毒的可能,應仔細詢問病史,如為群體發(fā)病,則應將中毒放在重點排查的首位,必要時可用維生素K診斷性治療,提高中毒診斷的及時性和準確率。
1 邱澤武,彭曉波.重視抗凝血殺鼠劑中毒 全面提高臨床診治水平[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14,23(11):1189-1191.
2 劉杰.抗凝血滅鼠劑中毒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2,40(8):11-13.
3 席曉芳,郭楊,鄒紅.抗凝血滅鼠藥中毒誤診原因分析[J].中國急救醫(yī)學,2009,29(1):26-29.
4 金寶燦,廣躍乾,王天昌,等.抗凝血殺鼠劑中毒21例誤診分析[J].貴州醫(yī)藥,2012,36(7):641-642.
5 閆德志,王慧霞,沈藜.抗凝血類殺鼠劑中毒15例救治分析[J].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2009,16(3):37-38.
6 吳從明,符祥俊,林麗娥,等.7例溴鼠隆中毒的臨床分析[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0,22(1):27.
7 肖禮民.成人重度溴敵隆中毒27例臨床分析[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14,(1):38-40.
8 李雅麗,王玉玲,楊新玲,等.急性溴敵隆中毒的臨床分析[J].中華勞動衛(wèi)生職業(yè)病雜志,2011,29(7):545.
9 王臻,劉忠文,張茵,等.抗凝血滅鼠劑中毒導致獲得性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缺乏癥——46例臨床分析[J].血栓與止血學,2011,17(4):166-168.
10 王迎,楊仁池,劉永澤,等.抗凝血殺鼠藥中毒九例臨床觀察[J].中華勞動衛(wèi)生職業(yè)病雜志,2006,24(6):379.
11 羅洪.抗凝血鼠藥中毒28例臨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17):24-25.
12 曹曉霞,李麗,鄭悅平.長效抗凝血滅鼠劑致隱匿性中毒12例臨床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37(8):849-852.
13 張麗娟,張義平.抗凝血殺鼠藥中毒導致出血12例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1,39(19):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