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宏 袁 瑛 王肇華 明湘虹
(江蘇省南通市第六人民醫(yī)院 江蘇 南通 226011)
我國是活動性肺結核的高發(fā)國家之一。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近年來,活動性肺結核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過去,傳統(tǒng)的結核診斷技術如痰結核菌檢查等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來,隨著臨床診斷技術的不斷發(fā)展,T-SPOT.TB試驗在診斷活動性肺結核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了進一步探討用T-SPOT.TB試驗診斷活動性肺結核的臨床效果,我們對近年來我院收治的300例疑似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F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1年1月~2016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300例疑似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在這些患者中,排除臨床資料不完整的患者,排除在進行T-SPOT.TB試驗前3周內接受過抗結核治療的患者,排除非自愿參與此項研究的患者。其中,男女患者分別有193例和107例,其年齡區(qū)間為22~81歲,平均年齡為(48.69±11.21)歲。
1.2 研究方法 我們對這300例患者均進行T-SPOT.TB試驗與綜合診斷(X線片檢查、痰結核菌檢查等),然后將進行T-SPOT.TB試驗與綜合診斷的結果進行比較,評估用T-SPOT.TB試驗診斷活動性肺結核的臨床效果。同時,我們采用單因素分析法與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法對影響T-SPOT.TB試驗結果的因素進行分析和總結。對這300例患者進行T-SPOT.TB試驗的具體方法是:①抽取患者清晨空腹的外周靜脈血10ml,在血液標本中加入10ml的肝素進行抗凝處理。在血液標本中加入FICOLL淋巴細胞分離液后進行離心處理,分離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S),然后用細胞培養(yǎng)基對PBMCS進行細胞培養(yǎng)[1]。②在培養(yǎng)板上的每組條孔中加入50μl的細胞培養(yǎng)基,將其當作空白對照。在培養(yǎng)板上的每組條孔中加入50μl的植物血凝素,將其當作陽性對照。在培養(yǎng)板上的每組條孔中加入50μl的結核分枝桿菌特異性抗原ESAT-6與50μl的CFP-10,將其當作刺激原。最后,在培養(yǎng)板上的每組條孔中加入100μl的PBMCS懸液[2]。③完成上述操作后,將培養(yǎng)板放置于37℃的恒溫孵育箱中進行培養(yǎng),等待16~20h后,將培養(yǎng)板取出,并用PBS緩沖液進行4次的沖洗,沖洗結束后,加入第二抗體(二抗),將二抗用堿性磷酸酶進行標記,將加入二抗的培養(yǎng)板在2℃~8℃的條件下進行孵育,孵育的時間為1h。④用PBS緩沖液對培養(yǎng)板進行沖洗,在培養(yǎng)板上滴入50μl的顯色液,在室溫條件下靜置7min后再用PBS緩沖液對培養(yǎng)板進行沖洗,待培養(yǎng)板的反應終止后,將其放在室溫條件下靜置2h,最后記錄空白對照孔上的斑點數。
1.3 判定T-SPOT.TB試驗結果呈陽性的標準 符合下述兩項中的一項條件:①培養(yǎng)板空白對照孔上的斑點數為6~10個,同時,抗原1孔、抗原2孔的斑點數≥空白對照孔的斑點數×2。②培養(yǎng)板空白對照孔上的斑點數為0~5個,同時抗原1孔、抗原2孔的斑點數≥空白對照孔的斑點數+6[3]。即可判定進行T-SPOT.TB試驗的結果呈陽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17.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所有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用χ2檢驗。同時采取單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法對影響T-SPOT.TB試驗結果的因素進行分析,當自變量的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P<0.2時,對該自變量進行多因素分析,進行多因素分析的結果顯示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4]。
2.1 對這300例患者進行綜合診斷的結果 對這300例患者進行綜合診斷的結果顯示,有114例患者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其余的186例患者均未患有活動性肺結核。
2.2 對這300例患者進行T-SPOT.TB試驗的結果在114例被確診患有活動性肺結核的患者中,進行T-SPOT.TB試驗的結果呈陽性的患者有95例,呈陰性的患者有19例,進行T-SPOT.TB試驗的真陽性率為85.71%。在186例未患有活動性肺結核的患者中,進行T-SPOT.TB試驗的結果呈陰性的患者有149例,呈陽性的患者有37例,進行T-SPOT.TB試驗的的真陰性率為89.78%。這表示進行T-SPOT.TB試驗的敏感度為87.02%,特異度為89.78%。
2.3 影響T-SPOT.TB試驗結果的因素 對T-SPOT.TB試驗的結果進行單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年齡、性別及基礎疾病等因素均與T-SPOT.TB試驗的結果無關。詳見表1、表2。
表1 導致進行T-SPOT.TB試驗的結果呈假陰性的影響因素[n(%)]
表2 導致進行T-SPOT.TB試驗的結果呈假陽性的影響因素[n(%)]
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約有500萬活動性肺結核患者。臨床研究表明,活動性肺結核患者越早得到確診,其治愈率就越高。過去,臨床上常采用痰液涂片檢查和TST檢查等方法診斷活動性肺結核,但診斷的敏感度和特異度較低。近年來,隨著臨床診斷技術的不斷發(fā)展,T-SPOT.TB試驗在診斷活動性肺結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用T-SPOT.TB試驗診斷活動性肺結核的臨床效果顯著,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特異度,且受患者的性別、年齡和基礎疾病等因素的影響較小。
[1] 盧青純,唐小燕,熊恬園,黃驥翀,楊旻,童翔,范紅. T-SPOT.TB試驗在活動性結核診斷中的價值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4,05:522-526.
[2] 藺詠梅,江自成,皇甫彤,候軒,張久聰,辜依海. T細胞斑點試驗AB抗原檢測結果對結核感染患者診斷意義探討[J].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4,20:1674-1678.
[3] 葉綏艷,劉曉鶯,樊海燕. T-SPOT.TB聯合降鈣素原檢測在結核感染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 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6,08:119-122.
[4] 阮琰,嚴紅梅,林偉,唐偉偉,熊麗君,林劍東,陳曉紅. 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PPD、CRP在兒童結核診治的臨床意義[J].中外醫(yī)療,2016,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