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學校,特別是幼兒園和小學,孩子會花大量的時間學習Social Skills(社交技巧)。而等孩子長大點,我們往往會發(fā)現(xiàn)這些社交技巧的學習才是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課程。
其實美國的老師更喜歡把這些規(guī)則稱為:Essential Agreements(協(xié)議),因為這些協(xié)議不是我告訴你要怎么做,而是我們共同商量,都同意要遵守的一種契約。
等協(xié)議確定后,孩子會在上面簽字或者按手印,然后我們會一起把它放在顯眼的地方,隨時提醒大家。老師有時候會故意做出一些違反協(xié)議的行為,小朋友也會很積極地去糾正老師。
怎么引導孩子說出這些協(xié)議的內容呢?舉個例子,一套樂高玩具我們玩的時候的規(guī)則是什么?老師會問孩子這樣一些問題引導他們:“這套玩具我們幾個人玩比較合適?”
假設他們回答4個人,“如果已經有4個人在玩,又有小朋友想要加入怎么辦?”“有兩個人同時想要一塊樂高怎么辦?”“玩的時候,我們是在一張桌子上還是在地上?為什么?”“老師說樂高時間結束,你們要做什么?”
分享東西最大的矛盾往往是多個人同時想要同樣的東西。這時候你可以教孩子一些方法,和剛剛提到的建立協(xié)議一樣,你也可以問孩子怎么辦。通常他們想出的辦法會有這幾種——
其實我也可以玩別的,我不介意先給別人玩,那我先讓給別人;我和別人同時都非常想玩,我們石頭剪刀布猜拳決定;我們之間誰先來的就先玩5分鐘,然后交換。
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分享之后,大家會一起坐下來討論,討論的是三方的感受—— 旁觀者、分享的人和被分享的人。
一般老師會作為旁觀者先說自己的感受,比如:“我看到你們輪流玩這個東西都玩得很開心,沒有吵架,最后的時候還一起玩了。我為你們驕傲?!比缓蠓窒砣撕捅环窒淼娜艘矔f說自己的感受。這個時候一般都是積極的,那他們下一次也會選擇正確的做法。
我要吐槽下:沒合作過的學生的第一次合作真的是好難啊! 但是迎難而上才是真理啊。整個教小朋友“合作”的過程可以分成幾個問題:
低年齡的小朋友總是覺得東西非黑即白,不是對的就是錯的。所以當他們覺得自己是對的時候,只要別人說的和自己有一點不一樣,他們就覺得是“錯的”。
我們可以從最簡單的問題開始鍛煉他們的包容性思維,比如:“我喜歡吃橘子,你不喜歡吃橘子。我沒有錯,你也沒有錯。就像這個問題一樣,很多問題都是你沒有錯,我也沒有錯,我們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小朋友要先聽,然后發(fā)表中肯的意見?!?/p>
因為兩個人的想法往往會比一個人的更精彩。有一個小游戲可以玩。
拿一張白紙,幾個孩子不要商量,輪流往白紙上畫自己覺得可以跟前面聯(lián)系上的東西。比如第一個孩子畫了一棵樹,第二個孩子畫了一只鳥,第三個孩子畫了一條龍……最后根據(jù)白紙上的畫,大家一起來編一個故事。當然最后的故事往往是有趣而瘋狂的,在孩子們哈哈大笑的同時,不要忘了提醒他們這個畫和這個故事是大家合作才能想出來的哦。
老師會教孩子,一是把大家的想法綜合在一起,其次是借鑒別人的想法并變得更好。
大人需不需要發(fā)泄?需要!
小朋友需不需要發(fā)泄?也需要!
大人可能可以控制自己發(fā)泄的時間、地點,可對小朋友來說可能就難了??蕖⑸鷼?、過于興奮和激動,這些情緒都是分分鐘可能發(fā)生在小朋友身上的。千萬不要急于制止他們,孩子們也有權利和必要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啊。
在美國教室里都會有一張Calm Down Chair(冷靜椅子)。
在介紹這張椅子的時候,要跟孩子講清楚:“這不是懲罰(很多孩子會擔心這是懲罰),老師在需要發(fā)泄的時候也可以用這些椅子。當你覺得有需要的時候,即使老師沒叫你去,你也可以自己去?!敝皇窃诶潇o椅子的旁邊,我們會放上一些工具幫助孩子冷靜。
壓力球:讓孩子釋放自己的情緒。
白紙和筆:寫或者畫出你的情緒。
毛絨玩具:如果你不想和人說話,可以試著先和不會說話的玩具聊一會兒。
當然,這些發(fā)泄工具都是共性的,老師們可以根據(jù)孩子的喜好添加或減少一些合適的工具。
最重要的是,等這段情緒過去后,一定要找時間跟孩子聊一聊剛剛發(fā)生了什么,為什么他會有這樣的情緒。對孩子的情緒要表示理解,并幫他想一想下一次發(fā)生同樣的事情,我們可以怎樣處理,以避免這些負面情緒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