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明
11月末12月初, 霧霾困住北京城,鬧心。號稱遇到史上最嚴重的霧霾,因為后半夜突然就變回好天氣,沒有發(fā)“紅色預警”。那一夜北風襲來,使我信了今年夏天專家說過的一段話:“‘北京藍是怎么形成的?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指出,‘北京藍是由不斷東移南下的冷空氣和高空低渦的共同作用形成的。高空冷渦會不斷拋出多股冷空氣,持續(xù)影響北京。使‘北京藍出現(xiàn)的最大功臣就是北風,而北風就是由冷渦帶來的冷空氣所形成的。北風有利于空氣污染物的稀釋或擴散。另外,冷渦影響下也容易形成降水,這也就是最近幾天每天一場雨的原因。降雨過后空氣中的PM2.5、PM10等細顆粒物隨著雨水沉降到地面,大氣更為純凈,使得空氣分子對太陽可見光中波長較短的藍色光散射增強,所以藍色更為明顯?!保ㄒ姟侗本┩韴蟆?015年7月5日)遇見壞天氣就特別懷念藍天白云,今年入冬小雪節(jié)氣下場大雪,讓大家高興,立馬聯(lián)想到2022年的冬奧會,似乎不為雪發(fā)愁了。遺憾的是,大雪節(jié)氣只迎來霧和霾,雖然沒有前面的嚴重,但北京又歷史性地發(fā)出頭個“紅色預警”。
每一次應急方案都會讓這個城市的生活節(jié)奏發(fā)生變化,因為市民處變不驚的高素質(zhì),咱就不敢用“亂”這個字了。冬季嚴重霧霾的成因,除了居民燃煤、汽車尾氣、工業(yè)生產(chǎn)等外,最新的是“厄爾尼諾”影響,這就大了??傊畬<业恼f法多是吞吞吐吐,老百姓聽得是糊里糊涂,不解渴。再聰明的人也有犯傻的時候,醫(yī)學上有個觀點,認為人體內(nèi)存在著一個23天的智力變化周期,由于長期的星期天休息制度,人們還形成了每星期的智力周期。從星期一到星期天的7天中,人們的智力和體力呈逐漸下降趨勢,在星期天達到最低點。星期一的智力最好,因此說,單位星期一開會效率可能更高一些,決策失誤會少一些。科學家還證實,人體內(nèi)分泌激素的水平也是7天為一個周期,其分泌量每隔7天即降到最低點,人們承受外來壓力的能力,在星期天就處于最低水平。尿液中有一種稱為類固醇的物質(zhì),它是由腎上腺析解出來的,7天中它的分泌量逐漸減少,到星期天則處于最少的狀態(tài),而這種類固醇的功能正是協(xié)助身體應付外界壓力的。說這些不過是讓自己明白,如果專家恰好在星期天出來發(fā)布消息,不一定就是正確的,弄不好就趕上“生理期”了。
理解萬歲,凡事都有因果,霧霾嚴重也是人類折騰來折騰去,向自然界無限索取的“報應”。捫心自問,我們不知不覺的,都在做一些對社會對自身沒有益處的事。說個人,現(xiàn)在正常情況下每周可以休息兩天,比過去國人日復一日的辛勤勞動,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當人們把這兩天的活動安排滿滿的,旅游聚會購物吃喝,誰都會說比平常上班還累,從醫(yī)學上看早晚也要大病一場。把星期天作為休息日的習慣源自基督教,以色列猶太人在安息日不僅不工作,其他活動也盡量減少,路上可以說是“車跡罕至”。人們所以堅持這樣子,并非基于純粹的宗教精神,也是順應了人體生理機能和心理的承受力。相信無論是人體還是地球村,其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該妥協(xié)就要妥協(xié),不要輕易說什么人定勝天。
應對霧霾,中小學不上課也好,工廠停工也好,汽車全市單雙號限行也好,我以為有一點像“休眠”。休眠不僅是高等動物對不利環(huán)境(溫度過低過高或食物短缺等)的一種適應,而且也是對食物長期消化中積累的毒素作定期清理的自我反應。人類隨著地球的自傳,形成了夜晚睡眠白晝活動的習慣,這一節(jié)律是高等動物冬眠、夏眠和日眠的演化。從理論上說,如果不休眠,不僅外界環(huán)境不允許,而且腸胃中的烘臭素與屎腸球菌分泌的毒素將引起心內(nèi)膜炎和腦膜炎,使肝腫大、脾臟有絲分裂增加,免疫功能就會失衡缺損。動物的冬眠、夏眠是被迫休眠,人類的日眠是主動休眠。古人講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四季之晝夜長短相適應。人類只有積極適應自然界的變化,尊重客觀規(guī)律,才能使免疫系統(tǒng)得到修復和調(diào)整,從而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所以遇到霧霾天盡量減少活動也是這個道理,如果能睡得著就洗洗睡吧!
這些日子說得比較熱鬧的城市行政副中心——通州,讓我想起了一個古人——李贄,他字宏甫,號卓吾,別號溫陵居士、百泉居士,嘉靖六年(1527年)出生在明代工商業(yè)比較發(fā)達的福建泉州。史料記載,在海上絲綢之路繁榮的時候,泉州曾經(jīng)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有過往來,向外輸出中華文明的同時,也引入域外文化,其中多種外來宗教文化共處一城,格外引人注目。數(shù)據(jù)顯示,泉州現(xiàn)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700多處,其中世界級4個,國家級31個,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李贄六世祖林駑是從事遠洋貿(mào)易的巨商,曾經(jīng)到達現(xiàn)在伊朗的阿巴斯港,并取當?shù)嘏訛槠?,家族深受回教影響。李贄的三世祖因反對封建禮教,得罪林姓御史,被扣上“謀反”罪名,為避禍改姓李。到了李贄時,幼年喪母,父親是個教書先生,家道敗落。他從小便形成了特立獨行、不受約束的個性,李贄說:“我自六七歲喪母,便能自立。以至于今七十,盡是單身度日,獨立過時。雖或蒙天庇,或蒙人庇,然皆不求自來,若要我求庇于人,雖死不為也?!彪m然如此,他還是在嘉靖三十一年中舉人,應會試,并先后任河南輝縣教諭、國子監(jiān)博士,萬歷中為姚安知府。
李贄不信回教,也不受儒家傳統(tǒng)觀念束縛,具有強烈的反傳統(tǒng)理念。這樣的個性注定了他與時刻要人做小伏低的官場沖突不斷,“為縣博士,即與縣令、提學觸;為太學博士,即與祭酒、司業(yè)觸;司理曹務,即與高尚書、殷尚書、萬侍郎盡觸也;最后為郡守,即與巡撫王觸,與守道駱觸。”所以做官對他來說是一項苦差事,違背了他的心性,有人說這是“人生豈不苦,誰謂仕宦樂。仕宦若居士,不乃更苦耶!”于是1850年,他53歲在姚安知府任滿后自動辭官。對此李贄有一番解釋,說世間有一種人,“怕居官束縛,而心中又舍不得官,既苦其外,又苦其內(nèi)。此其人頗高,而其心最苦,直至舍了官方得自在,弟等是也?!边@可見他的坦誠,并沒有打什么清高的幌子。
衣錦還鄉(xiāng),成為地主紳士安度晚年,是封建時代官員的最后歸宿。但李贄沒有回泉州,而是帶著全家背井離鄉(xiāng),投靠湖北黃安的耿氏兄弟。為什么有家不回?這又和他害怕拘束受騷擾不得安寧有關(guān),他已經(jīng)厭煩透了明代社會彌漫的官本位風氣。
不幸的是,隨著知心好友耿定理的去世,李贄與其兄耿定向由于多方面原因,發(fā)生激烈矛盾并搬出耿家,遷往麻城。后又出家,這是李贄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轉(zhuǎn)折。他終于徹底擺脫了人間世俗,進入自由無礙的境界,努力跳出社會的是是非非,更能看清人世間的本來面目,敢言人所不敢言,敢發(fā)人之不敢發(fā)。其性情中原有的倔強執(zhí)拗、桀驁不馴、嫉惡如仇也發(fā)展到極致,驚世駭俗的言行不斷公開出現(xiàn),“此間無見識人多以異端目我,故我遂為異端以成彼豎子之名?!边@個時期,除了幾位理解他的朋友關(guān)心支持之外,李贄是孤獨的,處境是困難的。但此時的他內(nèi)心又是最強大的,他進入了那個時代思想所能達到的最高處。
辭官、離鄉(xiāng)、出家后的李贄,全身心投入到著書立說。他用心去寫,傾注了熱情和智慧,“唯有朝夕讀書,手不敢釋卷,筆不敢停揮,自五十六歲以至今年七十四歲,日日如是而已?!彼瓿闪恕冻跆都贰斗贂贰恫貢贰独m(xù)焚書》《續(xù)藏書》等,把批判的矛頭指向了程朱理學,指出所謂的封建道德說教、禮制規(guī)范脫離社會現(xiàn)實,不符合人性實際。他認為許多人身處奴境而不自覺,自甘卑賤,自甘從屬,自甘屈辱,卻把這當作天經(jīng)地義。他告誡人們要樹立自信心與自主意識,把握命運,成為自己的主人。他提出尊重個體,還肯定人的私心和欲望的合理性,反對重農(nóng)抑商,倡導功利價值,鼓勵人們大膽追求物質(zhì)利益和個人幸福。
萬歷三十年(1602年),禮部給事中張問達秉承首輔沈一貫的意思,上書神宗皇帝,彈劾李贄著書立說“流行海外,惑亂人心”,最終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便令廠衛(wèi)五城嚴拿治罪”。在通州逮捕李贄,并焚毀他的著作。他入獄后聽說朝廷要押解自己回福建,感慨道:“我年七十有六,死以歸為?”于是在鎮(zhèn)撫司監(jiān)獄以剃刀自刎。友人馬經(jīng)綸把他收葬于通州北門外馬寺莊迎福寺側(cè)。1953年,因通州建設(shè)需要,李贄墓遷至通惠河北岸大悲林村。1983年,再遷通州區(qū)海子公園燃燈塔西側(cè),現(xiàn)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麻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