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護理干預在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
江周群
摘要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在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患者140 例,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之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分別于干預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和患者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傳統(tǒng)護理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能夠顯著降低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值得在實踐中應用。
關鍵詞心理干預;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血液透析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10
收稿日期:(2015-01-17)
收稿日期:(2015-01-17)
自從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以下簡稱新農(nóng)合)開展以來,廣大農(nóng)民就醫(yī)的愿望得以實現(xiàn),醫(yī)院收治新農(nóng)合尿毒癥患者逐漸增多。血液透析是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首選方法[1],雖然可明顯延長患者的存活時間,但不能僅應用生存時間和死亡率的降低來作為唯一的療效判定標準。血液透析會產(chǎn)生明顯的副作用,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況,容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2],而消極情緒又會影響到治療依從性,對病情產(chǎn)生不良影響。因此如何在延長生存時間的同時保持良好的生理、心理及社會功能狀況是治療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為進一步提高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狀況,本研究在傳統(tǒng)護理基礎上采用心理護理,效果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作者單位:510500廣州市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qū)人民醫(yī)院
江周群:女,大專,主管護師,護士長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患者140例,納入標準:年齡18~60歲;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3個月以上,每周血透2~3次;病情相對穩(wěn)定,無合并其他嚴重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患者精神正常,能參加本研究。所有病例均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自愿參與臨床心理干預研究。將所有患者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男40例,女30例;平均年齡(58.2±6.1)歲;平均病程(1.4±0.5)年。對照組男43例,女27例;平均年齡(57.0±5.6)歲;平均病程(1.3±0.7)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3討論
目前,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法是維持性血液透析,且需要終身治療,建立和維護血管通暢是維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保護好功能正常耐用的瘺管與每位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若人造血管內瘺保護不佳可引起血栓、感染、堵塞等并發(fā)癥,對血液透析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威脅,嚴重影響了疾病的預后及患者的生活質量[4]。因此對于需要長期血液透析患者保護好人造血管內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從而防止出血、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至關重要。集束化護理可提高護士對患者管理的認識,降低醫(yī)療盲區(qū)發(fā)生率,減少護理差錯的發(fā)生,醫(yī)護人員必須保持高度的護理防范意識,為患者做好充分護理[5]。相關研究也顯示[6],對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內瘺采取有效護理措施,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講解疾病的有關知識,能夠提高患者對疾病及血液透析的認識水平;指導患者內瘺的功能鍛煉,促進內瘺成熟;而積極地心理干預則能夠消除患者顧慮,降低不良情緒的發(fā)生,增強患者對血液透析的配合度,為取得良好的護理效果奠定基礎。
結果顯示,集束化護理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少于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集束化干預使患者及家屬對疾病有了更多的了解,正確護理人造血管內瘺,延長其使用壽命,防止內瘺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7]??傊瑢ρ和肝龌颊呒訌娂o理干預,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能夠延長內瘺的使用時間,可積極預防或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單君,朱健華,顧艷葒.集束化護理理念及其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0,15(10):889-891.
[2]王亞麗,林志芳,劉新風,等.外科住院患者管道管理的集束化策略及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9):618-619.
[3]陶燕娜.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內瘺的原因分析和護理體會[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1,18(16):2292-2294.
[4]龔紅英.維持性透析患者造瘺術常見并發(fā)癥及針對性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4):62-63.
[5]汪岷.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內瘺阻塞的原因分析和預防[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1,1(20):153-154.
[6]吳春燕,王國紅,王文娟,等.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內瘺并發(fā)癥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29-30.
[7]吳靜,李瑞海,吳瓊.Orem自護理論在血液透析患者造瘺術前后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專業(yè)版),2010(5):26-27.
(本文編輯陳景景)
1.2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之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心理疏導。血液透析的前一天,透析室的護理人員要探訪患者,了解患者術前基本狀況,包括生理、心理以及有無合并癥等。講解施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如果患者對血液透析存在著思想顧慮,需要以平和的態(tài)度耐心開導,以使患者可以接受手術。此外,還要告知患者,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但醫(yī)師會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理方法,引導患者積極配合手術治療,從而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耐受能力[3]。(2)良好的溝通技巧。良好的溝通能夠縮短護患距離,更容易使患者領會護士的意圖,增強其治療和護理配合度。因此,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護理中,護理人員采取誘導式發(fā)問的方式鼓勵患者將內心的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進行充分宣泄,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使患者保持積極心態(tài)配合治療。(3)針對性健康教育。根據(jù)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等具體情況給予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利用宣教小冊子、講座等方式進行多方位的健康宣教,告知維持性血液透析的相關注意事項。針對文化層次較低患者相關疾病知識缺乏的現(xiàn)狀,多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增加健康教育的次數(shù)來提高患者的理解程度,從而提高宣教效果。
1.3觀察指標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和滿意度。患者的心理狀況分別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兩個量表均包括20個項目,每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各項目的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粗分×1.25得到標準分,標準分>50分表明可能存在焦慮或抑郁。患者滿意度采用自行設計量表,共分為12個項目,總分9~12分為非常滿意,6~8分為滿意,<6分為不滿意。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或t′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干預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分, ±s)
注:1)為t′值,2)為t值
2.2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例)
3討論
新農(nóng)合的實施為農(nóng)村透析患者帶來了福音,每月可為患者報銷醫(yī)療費用的70%。隨著慢性腎功能衰竭發(fā)病率的上升,需要維持性血液透析的人數(shù)顯著上升,血液透析能夠明顯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然而,隨著醫(yī)療模式的轉變和人們對健康理解的深入和提高,僅通過生存時間和死亡率來判斷療效已跟不上新形勢的發(fā)展。特別是對于長期血液透析的患者來說,其不僅希望能夠延長生命,更希望在此基礎上提高自己的生命質量和社會支持度。同時,漫長的透析療程不僅會加重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還會有明顯的副作用,明顯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容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嚴重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4]。因此,如何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要解決的問題。心理療法是一種通過改變患者的思維、信念和行為來改變患者的不良認知,從而達到消除其不良情緒和行為的治療方法。目前,已經(jīng)在精神病和其他身心疾病中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為進一步提高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身心狀況,本研究在傳統(tǒng)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開展了心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總體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結果與相關研究相符[6],表明對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對相關知識的認識,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顧慮,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總之,將針對性心理護理貫穿于整個維持性血液透析護理工作中,不但可以減輕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還能融洽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黃煥轉,劉艷鳳,陳甦.人性化護理對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2(7):106-108.
[2]勞月蓮,陳鳳英,王清.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2(12):162.
[3]王福詡,盧冠解,黃芝,等.廣西桂平市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建立前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慮抑郁情況調查[J].中華腎臟病雜志,2009,25(4):281.
[4]吳春蘭.綜合護理干預對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的負性情緒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4,17(12):2059-2061.
[5]孫燕.心理護理在精神科治療康復中的作用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4,6(4):62-63.
[6]江周群.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與醫(yī)療保險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3(9):120-121.
(本文編輯白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