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萬兵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語文詩詞教學除了熱鬧還應該有什么呢?結合教學實際本文將從三方面談起在高中語文詩詞教學中實施本色教學的可行性。
關鍵詞:高中語文 詩詞教學 本色教學
目前,在有些教師的課堂上,雖然教師上得熱熱鬧鬧,學生學得高高興興,但是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的收獲很少,有的學生連基本知識都沒能牢固掌握,也就更談不上三維目標的實現(xiàn)了。這種教學方法是與我們進行改成改革的初衷相背離的,也是我們最不想看到的。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詩詞的教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它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實現(xiàn)新課標對高中語文詩詞教學的要求,我們必須讓課堂教學回歸本色,以教學的本來面貌來面對學生,實施“本色教學”。
一、詩詞教學要重視文本,實現(xiàn)文本的回歸
在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將目光和側重點放在了教學的全面、活潑上,創(chuàng)造出了美觀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但是對于文本本身的關注并不多,教學的重心不再是課堂中知識的傳授,而是轉移到了課堂活動與課外內容上。在筆者看來,詩詞教學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品、多思,讀出自己的新知,品出詩詞的意蘊,思考作者賦予詩詞的情感。常規(guī)的詩詞教學應該是以閱讀為基礎的,只有讓學生多對詩詞和與詩詞相關的內容進行品讀,他們才能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與詩詞相符合的意境,從中體會作者當時的思想情感。教師要做的就是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從教學的優(yōu)化入手進行設計,引導學生感受詩詞的韻味。
(一)詩詞教學回歸文本是與新課程的要求相符的
1.只有讓學生讀懂詩詞,我們的教學效率才能得到提高,也才能將教學引入更深的層次。在對文本進行深入的研究后,教師要將教學提升到認知的高度,指導學生的閱讀,實施有效教學。教材是語文教學的主要資源,也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的憑借,要想實現(xiàn)回歸文本的目標,就要堅持以教材為主,遵循教材的編排特色。我們經常要求教師“用教材教”,就是因為教材這一載體在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深入、深層次的閱讀體驗。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無論是要對詩詞的內容進行延伸,還是挖掘其更深層次的含義,都要以學生能夠讀懂為基礎。新課標要求我們注重學生的自主體驗,學生的體驗就是以文本為基礎的,如果沒有和文本進行接觸,學生的任何解讀都是虛無縹緲的。
(二)詩詞教學回歸文本能夠使其本身的價值得到凸顯
我們所說的回歸文本,并不是單純地依靠教材,而是要對教材進行良好的運用,因為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編寫者經過多次的考量才選進來的,對于學生的詩詞學習來說有著重大的意義。以《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李清照的《聲聲慢》為例,這兩首詞是宋詞中的經典,形式工整,內容大氣,通過學習,學生能夠體會到宋詞的精妙,也能對兩宋時的詞壇流派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在中國古典詩歌的發(fā)展史上,宋詞占據(jù)的重要地位也可以由這兩首詞窺得,因此,我們必須對其進行深入、透徹的運用,不辜負選文專家的一片苦心。
(三)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指導
朗讀不僅能夠使學生的語文水平逐漸提高,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讓他們走進文本,體會到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之處,使學生具備語文的意識,促進他們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詩詞教學必須要讀,讀過才能體會詩詞的意境,從那些平仄之中感知詩人的情懷。如學習《琵琶行》時,筆者就讓學生反復誦讀,并利用多媒體為他們播放了一些名人閱讀這首詩的錄音。學生不僅對琵琶女“年長色衰”感到悲涼,也能體會詩人當時“謫居臥病”的凄涼的心境。
二、對詩詞進行適當?shù)耐卣购脱由?/p>
雖然我們強調詩詞教學要回歸文本,但是學生的學習也不能僅限于課堂之內,要走出課堂,去教材之外尋找一些能夠利用的資料,拓寬學生的視野,讓他們的語文學習得到有效的延伸。詩詞大多都篇幅較小,怎樣才能使課堂教學顯得厚重且富有文化氣息呢?我們可以嘗試對詩詞教學進行一些拓展,使課堂呈現(xiàn)出濃厚的文學氛圍。拓展是詩詞教學中教師經常采用的教學方式,在實施拓展時,我們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找準拓展的時機,二是要對拓展的內容進行精心選擇。
(一)對詩詞的寫作背景進行拓展
詩詞學習最基本的就是要知人論世,要了解作者的一些主要經歷,詩詞寫作時的背景,以及當時的文風流派等,這些知識都能幫助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詩詞。但是,我們應該在什么時候引入這些內容呢?怎樣講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呢?一般情況下,筆者會把這些內容放在教學的初始階段進行講述,但是這樣做的效果非常差,學生覺得這些知識都是可有可無的,他們的思維就會產生一種惰性,對這類知識變得麻木。于是,筆者就嘗試著改變引入的時機,在能夠體現(xiàn)作者思想深邃的地方引入他的經歷、寫作背景,或是在學生對詩詞有不解的地方向他們講述作者用典的來歷。這樣做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強的啟發(f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課堂教學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通過比較進行拓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的思維遇到了困難,一時難以展開,教師就可以利用比較類的拓展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使他們勇于進行創(chuàng)新和質疑。在比較拓展的教學方法中,教師不用將過多的心思放在一些固定的框架內,只要善于引導,讓學生有發(fā)言的勇氣,能夠積極闡述自己的觀點就可以。這種教學模式不僅符合新課標的要求,還順利實現(xiàn)了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
三、抓住詩詞的細節(jié)
我們教材中的詩詞都是文化精粹,每個詞語都能體現(xiàn)作者的匠心獨具。教師可以在一些容易被學生忽略卻又對表現(xiàn)主題有重要意義的細節(jié)處設置疑問,引入拓展性探究,以便更好地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進而促使其對詩詞的解讀更加透徹。
(一)抓住重要意象進行解讀
意象是中國古典詩詞最基本的構成元素。很多意象歷經千年后承載了很多文人的夢想與憂傷,已經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引導學生抓住詩詞的意象能夠使學生從細微之處入手解讀詩詞,將他們的思維帶入更高的層面。
(二)抓住重要詞語進行解讀
自古以來,文人寫詩就注重煉字。從字詞的細節(jié)處出發(fā)鑒賞詩詞,不僅可以讓學生感悟到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之處,獲得語言智慧的滋養(yǎng),還可以讓學生在揣摩、品味語言的同時,使情感受到熏陶,能力得到發(fā)展。
(三)抓住重要的標點進行解讀
學生解讀詩詞時經常會忽略標點。嚴格地講,教材中所選詩詞的標點都是后人添加的,未必是最恰當?shù)摹R驗樘砑诱邔υ娫~的解讀不同,所加的標點就可能不同。研究詩詞中的標點,目的不是找到那個最合適的標點,而是要挖掘潛藏在標點背后的作者的原意或詩詞文化的內涵。
總之,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促發(fā)展,詩詞教學要遵循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回歸教學本色,才能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高效性。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