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吁菡
【摘 要】本文針對民族預科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提出個人見解,旨在幫助學生更快更好的適應預科階段計算機基礎知識到大學計算機課程的過渡學習過程,完善我國的預科基礎教育機制,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優(yōu)質的少數民族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民族預科;計算機基礎課程;教改
科教興國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堅持實施的重要戰(zhàn)略,民族預科教育是我國教育體制中的重要舉措之一[1]。它的存在是為了盡量消除學生在高中跨入大學階段所產生的學習障礙,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大學學習階段,而對于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改,不僅僅是為了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計算機人才,也是由于社會的日益發(fā)展,計算機技能已經成為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掌握基礎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做好民族預科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改,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
一、民族預科計算機基礎課程教改的概述
民族預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形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預科教育幫助少數民族提高基礎文化知識。由于不同地區(qū)的教學條件的差異,很多學生對漢語的教學非常不適應,無法很好的理解漢語表達習慣與本民族語言的差異,這為計算機任課老師開展教學設置了很多障礙,預科計算機教改顯得尤為重要。
二、民族預科計算機基礎課程教改的建議
(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我國的少數民族預科教育于1951年開始創(chuàng)辦,由于地域差別,在制定民族預科計算機基礎課程教改方案的時候,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據學生不同的計算機水平實施分層教學,是切身考慮到學生的基礎水平和接受能力、從實際出發(fā)、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水平的方法。
南昌工學院是江西省唯一一所開展民族預科教育的本科院校,也是江西省唯一的一個民族預科基地,該基地由民族教育學院一分院和二分院和三分院組成(2013年7月成立),12年共培養(yǎng)和輸送到全國各高校的民族預科生近10萬人,人數眾多,差異巨大,民族預科生來自不同省份少數民族地區(qū),能力層次差異較大,因此采取集中培養(yǎng),分層教學模式來進行培養(yǎng)和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嘗試。
南昌工學院從2003年開始開設華東地區(qū)民族教育預科基地,在12年的發(fā)展過程中,計算機課程也經歷了幾個不同的發(fā)展階段。
1.萌芽階段
2003年,根據教育部提出預科教育要“突出重點,加強基礎,提高能力,兼顧專業(yè)學習”的原則,南昌工學院修訂了原來的教學計劃,突出語文、數學、外語三門主干課程,并結合本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按文理科班分別開設了物理、計算機基礎等課程。教學實踐證明,在當時的條件下,計算機課程的開設對少數民族學生掌握最新最快的計算機知識,提高計算機基本操作和應用能力奠定了基礎。
2.發(fā)展階段
2004-2010,只按文理分班,教材相同,但知識點難易程度有所不同,以預為主,以預帶補,加強基礎。
3.新的發(fā)展階段
2011-2015采用分層教學法,輔以選修課的形式,因材施教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
(二)重視基礎,分層教學
民族預科計算機基礎課程教改的過程中,要重視基礎教育。民族預科教育一般只有一到兩年的時間,要想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將學生培養(yǎng)成計算機能手是不現(xiàn)實的,對于三分院的學生而言,要讓他們真正學到能聽得懂的理論,會操作的基礎技能,就要花更多的時間糾正他們的學習習慣,耐心引導,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水平,查缺補漏,循序漸進。
就民族教育三分院而言,目標高校即為校本部,因此計算機課程作為預科教育的四門主課之一,可按文理大專業(yè)分開,按照計算機摸底考試成績進行分班、分層教學。實施兩年來,補差已經取得顯著的效果,目前的問題及關鍵是與目標高校課程的對接。目標高校中文理專業(yè)不同,所涉及的基礎和專業(yè)課也有相應的區(qū)別,如何權衡,需考察目標高校的課程設置。
計算機課程按摸底考試成績分層分班后,將進行各門課程教學大綱的制定,各門課程分層教材(理論和實訓)的編寫,各門課程考評體系的建設(試題庫)等。
分層理論教材配套實訓教材的建設和實施,將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最大限度保證不同層次的民族預科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點的掌握和應用,通過規(guī)范化教學,模塊化教學,項目驅動式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三)將理論實踐穿插教學,完全在機房實施
計算機是幫助我們學習工作的工具,學會使用常用的OFFICE系列軟件和實用的應用軟件是預科計算機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教改過程中,課程全部在機房進行教授,理論和實訓可穿插靈活調整,任課老師可根據各班情況進行現(xiàn)場輔導,將主動操作權下放給學生,實際操作為主,切實提高學生操作技能。本人在教改過程中,將教材轉化為學材,學生每堂課完成相應的知識點實操任務及電子版實訓作業(yè),充實的學習任務,可以避免讓進行玩手機,玩游戲等與學習無關的事宜,增強他們的學習自律性和興趣。
(四)選修課程及考證輔導課程的開設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少數民族學生接觸計算機的機會較之前更多,因此對于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得不錯的同學,可以考慮選修一門或兩門計算機應用課程,比如FLASH ,Dreamweaver,Photoshop等實用性的應用技能軟件。對于大部分的少數民族學生而言,在一年的教學進程結束前,鼓勵他們報考NIT水平測試,分院會開設相應的輔導課程,作為對預科階段的計算機基礎學習的檢測標準,一般是要求取得該門考試的證書方可順利畢業(yè),升入二級學院學習。
(五)無紙化考試系統(tǒng)的應用
利用教之初考試系統(tǒng)進行題庫出題、編排、隨機抽題的考核方式,實現(xiàn)無紙化考試的改革。學生完全在機房進行實際操作,考核打字速度、各章節(jié)理論及實操知識點,機器閱卷的模式減輕了任課教師的改卷壓力,提高了考試效率和考核標準。
三、結語
民族預科計算機基礎課程教改是以堅持民族預科教育的初衷,立足于學生對計算機的不同層次水平,采用分層、分班教學,輔以選修課及考證輔導,利用教之初考試系統(tǒng),實現(xiàn)無紙化考試的大膽創(chuàng)新,值得提倡和推廣,當然,對于實施中發(fā)現(xiàn)的不足和弊端,應及時糾正和完善,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少數民族應用型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哈斯;瑪瑙;薩如拉.民族預科教育教學改革研究[J].內蒙古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
[2]何忠志.廣西民族預科教育研究[D].廣西名族大學.2009.
[3]杜青花.我國民族預科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現(xiàn)狀調查與研究[D].蘭州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