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
一生中,女性要經(jīng)歷不同的階段,從為人女、為人妻再到為人母,在這個過程中,女性的身份是不斷發(fā)生變化的,我們只有在精神成長中完成自我角色的認知,才能在每個階段中與需要扮演的角色和平相處。
在傳統(tǒng)中國人的觀念里,存在兩個庭(廷)的概念,即家庭和朝廷,沒有今天“社會”的這個層面。男人建功立業(yè)在朝廷,女人則在家庭,女人沒有更多的選擇。但在今天,從“朝廷”、家庭再到社會,都有女性的位置。女性如何認知自我生命的多元角色,決定了我們是否可以順利完成這種過渡。在我看來,每一位女性一生中都有以下幾種角色。
首先是倫理角色,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這是一個自然過程,而母性又是女性最根本的本性。如果你細心觀察三四歲的小孩子,你會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男孩喜歡拿著小手槍瘋玩,女孩則更愿意照顧布娃娃。這存在于一個3歲小女孩生命里的基因。為什么現(xiàn)在30歲的女性卻在要不要孩子的問題上猶豫,值得我們思考。第二個是職業(yè)角色,這個職業(yè)身份不僅是一個謀生的飯碗,更重要的是給女性一種獨立意識和一個身份,讓她們可以因創(chuàng)造價值而獲得自信。第三是社交角色,在這個社交角色中,生命的各種潛質都可以被開發(fā)。最后則是自我角色,女性在思想上應獨立自信,學會自省和享受心靈的獨處。
有很多人問我,當一個女性的家庭和職業(yè)發(fā)生沖突時,我們應舍棄什么?這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兩者之間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相輔相成的。女性應像一條游弋的魚,靈活地穿梭在各種角色之間。這不是扮演,而是一種享受?;蛟S我們不能盡如人意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但總是可以做到努力。最關鍵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給自己什么樣的態(tài)度。我愿意一個女人終其一生去享受精神成長和外在角色的階段性變化,并且把它們盡可能地平衡。
過去人常說:“犧牲是中國女性的傳統(tǒng)美德。”坦白地講我并不喜歡這個說法,所謂犧牲,是為了一個高尚的理由被剝奪生命,但我們選擇職業(yè)、家庭和生活,這并不是犧牲,而是一種成長。女性一生的成長中有3條“命”:呱呱墜地是第一條命,這讓你活著;學習、工作、戀愛后有了第二條命,那就是生命,讓你生活得有品質;成為母親,就有了第三條命——使命,讓你更加遼闊。所以,女性一生的角色變化需要不斷打破自我,從內在打破,破殼而出的就是生命,讓自己學會從內在打破,這種精神成長,就能讓我們這一輩子在不同階段,盡量做一個好的自己。
(摘自《生命時報》)(責編 亦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