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駒
摘 要 介紹角三等分器的結(jié)構(gòu)、使用方法及制作原理。
關(guān)鍵詞 初中數(shù)學;角三等分器;尺規(guī)
中圖分類號:G633.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21-0024-03
1 前言
初中數(shù)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角平分線的性質(zhì)”一節(jié)介紹了尺規(guī)二等分已知角的方法,學生學習以后往往提出如何三等分已知角?教材沒有也不可能有尺規(guī)三等分已知角,用度量的方法三等分,學生雖然易學,但太乏味。為了迎合學生的求知欲,筆者制作了“角三等分器”,既能復習“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滲透“切線長定理”,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 簡圖結(jié)構(gòu)及使用方法
角三等分器的簡圖結(jié)構(gòu) 如圖1所示,線段A1M1垂直平分AO于點A1,A1A2是半圓O的直徑,其中A1M1=30,AO=12。
簡圖結(jié)構(gòu)的使用方法 如圖2所示,調(diào)節(jié)角三等分器與被三等分角之間同時滿足“一切二過”,便能作出已知角的二條三等分線(以三等分已知∠GHN為例),步驟如下。
1)調(diào)節(jié)角三等分器的半圓與∠GHN的一邊相切。(一切)
2)調(diào)節(jié)角三等分器,使線段A1M1經(jīng)過角的頂點H(若角的邊較長,可調(diào)節(jié)點M1與角的頂點H重合)。(一過)
3)調(diào)節(jié)角三等分器,使∠GHN的另一邊HG經(jīng)過點A。(二過)
4)分別記下點A與點O的位置。
5)分別作射線HA1和HO,則射線HA1和HO就是∠GHN的二條三等分線。
【注】此時利用了角三等分器的點A2(即利用過點A2的半圓)、O、A1(利用過點A1的垂線)和點A。為了便于利用圖4三等分已知角,在此把A2、O、A1、A稱為“第一組有效點”。
3 制作原理
已知:如圖3所示,△HAO中,HA=HO,HA1⊥AO于A1,半圓O分別切HA1和HN于A1、P。
求證:HA1、HO是∠GHN的二條三等分線。
證明:∵HA=HO,HA1⊥AO于A1
∴∠α=∠β(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平分頂角)
∵半圓O分別切HA1和HN于點A1、P
∴∠β=∠γ(切線長定理)
∴∠α=∠β=∠γ
即HA1、HO是∠GHN的二條三等分線。
4 簡圖結(jié)構(gòu)的局限性
如圖3所示,∵線段A1M1=30,而AA1=1/2·AO=1/2×12=6
∴在Rt△M1AA1中,ctgα=A1M1 /AA1=30/6=5
∴∠α=11°19′
∴3∠α=11°19′×3=33°57′
即簡圖結(jié)構(gòu)存在只能三等分大于或等于33°57′的角的局限。
5 簡圖結(jié)構(gòu)的完善制作及使用方法
簡圖結(jié)構(gòu)的完善制作 如圖4所示,為了能夠三等分小于33°57′的角(且不用延長角的兩邊),必須對簡圖結(jié)構(gòu)加以完善,完善制作過程如下。
1)作出半圓O的半徑OA1的六等分點B1、C1、D1、E1、F1。
2)分別過點B1、C1、D1、E1和F1作OA1的垂線B1M2、C1M3、D1M4、E1M5和F1M6。
3)作半圓O的半徑OA2的六等分點B2、C2、D2、E2和F2。
4)以O(shè)為圓心,分別以O(shè)B2、OC2、OD2、OE2和OF2為半徑作出五個圓心角為直角的同心扇形,至此初步完善了角三等分器的結(jié)構(gòu),則:點B2、O、B1和B為第二組有效點;點C2、O、C1和C為第三組有效點;點D2、O、D1和D為第四組有效點;點E2、O、E1和E為第五組有效點;點F2、O、F1和F為第六組有效點。
不延長角的兩邊,利用三等分器三等分小于33°57′的角的方法 如圖5所示,不延長角的兩邊,利用角三等分器三等分等于27°的∠RIQ。因為不延長角的兩邊,若利用簡圖結(jié)構(gòu)(即利用第一組有效點A2、O、A1、A)三等分此角,顯然無法同時滿足“一切二過”,所以必須考慮利用第二組有效點(B2、O、B1、B)來三等分。容易發(fā)現(xiàn)利用第二組有效點仍無法同時滿足“一切二過”,故改用第三組有效點(C2、O、C1、C)來三等分此角。步驟如下。
調(diào)節(jié)角三等分器,使過點C2的弧與角的一邊IQ相切;使過點C1的垂線C1M3經(jīng)過角的頂點I;使角的一邊IR經(jīng)過點C;記下點C1和O的位置;分別作射線IC1和IO,則IC1和IO就是∠RIQ的二條三等分線。
【注】∵線段DD2、EE2、FF2都小于CC2
∴利用第四組、第五組和第六組有效點均能三等分∠RIQ
增設(shè)第七組有效點能夠三等分最小的角的度數(shù)為2°51′ 如圖6所示,以O(shè)為圓心,以F1O為半徑作小半圓O交F1F2于點F1和F2′,過點F1′作M7F1′⊥F1F2,則F2′、O、F1′、F1為第七組有效點。
過點M7作小半圓O的切線M7N,切點為N,連結(jié)M7F1得∠F1M7N,為被三等分的最小的角(射線M7F1′和M7O為二條角的三等分線)。
在Rt△F1F1′M7中,F(xiàn)1F1′=0.5,M7F1′=30
∴tg∠F1M7F1′=F1F1′/M7F1=0.5/30≈0.0167
∴∠F1M7F1′=57′
∴∠F1M7N=3∠F1M7F1′=3×57′=2°51′
被三等分角(θ)的取值范圍 2°51′≤θ≤2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