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爍在高考和競賽試卷中的公切線問題
●吳文堯(北侖中學浙江寧波315800)
雖然現(xiàn)行的高考數(shù)學考試說明中對圓錐曲線的公切線問題沒有明確的要求,但因為直線與曲線相切是直線與曲線位置關系中最特殊的情況,所以圓錐曲線的切線問題常常得到命題者的青睞.筆者發(fā)現(xiàn)2014年浙江省數(shù)學高考理科試卷中的圓錐曲線試題、2015年浙江省高中數(shù)學競賽中的圓錐曲線試題都或明或暗地涉及橢圓和圓的公切線問題,且都可由2004年四川省高中數(shù)學競賽試題中的圓錐曲線試題變形得到.下面介紹這幾道試題間的聯(lián)系及解決這類問題的常用思想方法,供大家參考.
1一道十年前的數(shù)學競賽題
圖1
分析1本題是圓錐曲線中的最值問題,可以考慮通過建立目標函數(shù)的方法解決.又注意到當動圓T的半徑r確定后,|AB|的值也隨之確定,因此可選擇以r為目標函數(shù)的變量,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把|AB|用r表示.其難點是如何合理地利用“AB是圓和橢圓的公切線y=kx+t”這個條件.當時命題組提供的解法是:設公切線的方程為y=kx+t,分別代入圓和橢圓的方程,再利用根的判別式解之.由于涉及的都是有關字母的運算,其運算量可想而知.事實上,直接利用圓錐曲線的切線方程,可減少許多推算過程.
解法1不妨設點A,B在第一象限,由于點A在橢圓C上,可設A(acosθ,bsinθ),橢圓C在點A處的切線l的方程為
設B(rcosα,rsinα),則動圓T在點B處的切線方程為
因為方程(1)和(2)表示同一直線,所以
得
由sin2α+cos2α=1得
從而
在Rt△OAB中,
|AB|2= |OA|2-|OB|2=
a2cos2θ+b2sin2θ-r2=
(a2-b2)cos2θ+b2-r2=
(a2+b2)-2ab=(a-b)2,
當r2=ab時,|AB|取得最大值a-b.
分析2當動圓T的半徑r確定后,公切線AB也隨之確定,其斜率也確定.反之,若公切線的斜率確定,則動圓T的半徑r也確定,|AB|也確定,因此,也可以選擇公切線的斜率為目標函數(shù)的變量.
設直線AB的斜率為k,則
即
從而
因為直線AB⊥OB,所以直線OB的方程為
x+ky=0,
從而
2一道2014年浙江省高考試題
圖2
1)已知直線l的斜率為k,用a,b,k表示點P的坐標;
2)若過原點的直線l1與l垂直,證明:點P到直線l1距離的最大值為a-b.
背景說明記l1與l的交點為Q,以O為圓心、OQ為半徑的圓記為圓T,則直線l即為圓T與橢圓C的公切線,把例1中的動圓從“臺前”移到“幕后”;再增加求公切線與橢圓公共點的坐標這個中間步驟,即得到例2,因此本題可以由例1“加工”后得到,其解法完全可以參照例1的解法2.
3一道2015年浙江省競賽試題
1)求橢圓C1的方程;
2)若直線l與曲線C1,C2都只有1個公共點,記直線l與圓C2的公共點為A,求點A的坐標.
分析1本題要求的是橢圓和圓的公切線與圓的切點,問題的關鍵是求其公切線的方程.若直線l的方程為y=kx+m(其中k,m∈R),則只需得到關于k和m的2個方程(由直線l與橢圓C1、圓C2都相切可得).
圖3
2)當直線l的斜率不存在時,顯然不滿足題意.當直線l的斜率存在時,可設直線l的方程為y=kx+m(其中k,{m∈}R),點A的坐標為(xA,yA),聯(lián)立方程
消去y得
(1+4k2)x2+8kmx+4m2-4=0,
從而
Δ1=16(4k2-m2+1)=0,
即 4k2-m2+1=0.
(3)
聯(lián)立方程
消去y,得
從而
(4)
從而
經(jīng)檢驗A(0,2)或A(0,-2)符合題意,故點A的坐標為(0,2),(0,-2).
評注這是命題組提供的參考答案,其可取之處是思路自然,且操作比較靈活,不用求出其公切線方程,而是直接求出切點的坐標.不足之處是要通過2次利用判別式,運算量還是有點大.
分析2雖然本題給出的圓的圓心不在原點,但探求2條曲線公切線方程的思想方法與例1還是同出一轍,因此也可仿照例1的解法1“如法炮制”.
解法2設直線l與橢圓相切于點B(2cosθ,sinθ),則橢圓在點B處的切線l的方程為
因為方程(5)和方程(6)表示同一直線,所以
從而
由sin2θ+cos2θ=1可得
解得
從而
由此可得A(0,±2).
分析3若能求出2條曲線的公切線方程,則問題自然解決了.而處于非標準位置的圓的切線方程的形式有點繁雜,當直線與圓相切時,其幾何意義非常明顯,若利用其圓心到切線的距離等于半徑,則還可以進一步化簡運算過程.
解法3設直線l與橢圓相切于點B(2cosθ,sinθ),則橢圓在點B處的切線l的方程為
xcosθ+2ysinθ=2.
解得
從而
4反思與感悟
1)中學數(shù)學教師要重視試題的編擬.編擬試題是數(shù)學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反映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重要方面.而現(xiàn)實的情況是許多教師不重視這方面的工作,在完成學校的命題任務時,往往敷衍了事、照搬照抄復習資料中的試題,其試卷質量可想而知.對經(jīng)典陳題的變形、改造是編擬試題的重要途徑之一.浙江省數(shù)學會的命題專家編擬的這2道圓錐曲線解答題,其“原形”都可以看成是例1,這也為廣大中學數(shù)學教師如何編擬試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
2)在平時教學中要重視解題方法的總結和提煉.有考試,就會有應試,“如何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提高數(shù)學復習課的效率”是大家一直關心的話題.現(xiàn)實的情況還是“題海茫茫,苦海無邊”,學生往往為做題而做題,缺少及時地反思和總結,復習的效果并不理想.在本文提供的3道試題中,若能對例1作透徹地研究和總結,明確解決公切線問題的2大對策(其一是利用直線的普通方程,把切線方程分別代入2條曲線的方程,然后利用判別式求解;其二是利用曲線的參數(shù)方程,利用2條直線重合的條件求解),則解決例2、例3就會很順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