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究的是倍他樂克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治療效果并通過臨床觀察和總結對上述療效進行淺析。方法 對在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1年所收治的患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中,隨機選取120例作為此次研究的觀察對象并按照隨機分組的原則將120例患者平均分成兩組,即實驗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其中對實驗組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常規(guī)療法與倍他樂克相聯(lián)合的綜合治療方法,而對對照組的患者僅僅采取常規(guī)的臨床治療方式。然后,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統(tǒng)計和對比分析,進而得出研究結論。結果 兩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治療方式之后,實驗組的的治療結果明顯比對照組的臨床治療效果好。結論 常規(guī)療法雖然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療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運用的效果遠不如聯(lián)合倍他樂克的治療方式,因此,在臨床診斷中,為了更好地減少患者的痛苦以及降低患者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應大力推廣倍他樂克的治療方式。
關鍵詞:倍他樂克;慢性?。怀溲孕牧λソ?;臨床觀察
隨著現代醫(yī)學診斷技術的突飛猛進,人類所知曉并有能力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疾病種類也在不斷增多。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在醫(yī)學上又可以被直接簡單稱為心力衰竭,此病是由于人的心室泵血或者充盈功能較為低下的情況下,心臟排血功能受限導致心排血量并不能滿足身體代謝需求的狀態(tài),進而進一步造成身體組織和器官所灌注的血液量嚴重不足并同時出現肺循環(huán)或者體循環(huán)存在淤血的癥狀總稱。不同的治療方法都會對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療效果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而且這種疾病的臨床變化也十分顯著,及時診斷,及時預防以及及時治療是關鍵,因此,采取更為有效的診療手段對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意義非凡。此次研究采用隨機分組的原則將12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分成實驗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統(tǒng)計和對比分析后發(fā)現常規(guī)療法聯(lián)合倍他樂克的治療效果顯著,明顯優(yōu)于單用常規(guī)療法的臨床治療效果。以下為詳細報道[1]。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在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1年期間所收治的患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中,隨機選取120例作為此次研究的觀察對象。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為52例?;颊叩哪挲g33~77周歲,平均年齡(44.5±2.3)周歲。采用隨機分組的原則將120例患者平均分成實驗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其中高血壓性以及風濕性的心臟病患者98例,冠心病患者19例,擴張心肌病以及其他病因的患者共計3例。兩組患者在年齡大小、性別分布、心功能基本情況以及具體病因方面的比較不具有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因此其對比性分析的結果較為可靠[2]。
倍他樂克又稱為酒石酸美托洛爾注射液,其主要適用于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預防和治療確診或可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缺血、快速性心律失常和胸痛。當在患者靜脈注射倍他樂克時,應在醫(yī)師的監(jiān)督和指導之下進行。
1.2方法 對隨機選取的120例患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均通過心電圖、X線檢查、超聲心動圖、動脈血氣分析以及實驗室檢查等方法確診,確診之后正式開始對比試驗,其中對60例對照組的患者僅僅采取常規(guī)的臨床治療方式,主要包括防控感染、保證患者充分的休息和營養(yǎng)、平衡電解質、保障供氧以及其他活性藥物的臨床應用。而對實驗組的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常規(guī)療法與倍他樂克相聯(lián)合的綜合治療方法,在上述常規(guī)治療措施的應用基礎之上再加用倍他樂克進行聯(lián)合治療,倍他樂克的劑量應用從最初的7.5mg/次逐漸增加至25.5mg,2次/w。約5~6w后即可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統(tǒng)計和對比分析,進而得出研究結論。
1.3統(tǒng)計學分析 此次研究的所有資料和數據均采用專業(yè)的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6.0處理分析,計量數據用(x±s)表示,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實驗組與對照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分析 兩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治療方式之后,實驗組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表1即為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數據的分析對比,由表可知,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此外,實驗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的患者有37例,效果較為顯著的20例,效果不明顯的患者3例。而對照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的患者有25例,效果較為顯著的23例,效果不明顯的患者12例。
2.2實驗組和對照組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數據對比 見表2。
3 討論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屬于各種心臟病經過長期發(fā)展并達到十分嚴重程度的一種臨床綜合性癥狀。其臨床特點表現為左心室嚴重擴張或者出現肥厚狀態(tài),進而導致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失調、各種循環(huán)功能明顯下降并伴有呼吸困難、運動乏力以及身體水腫、心臟疾病等典型臨床癥狀。目前在臨床診斷中充血性心力衰竭也較為普遍,其中患有此病的大部分患者都有心臟病病史,此外,冠心病是收縮性心力衰竭較為常見的病因。對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而言,及時通過臨床診斷發(fā)現病因并通過有效的治療手段進行治療是目前最為有效的預防方法,因為在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臨床病癥的變化和惡化情況十分復雜,有時甚至會出現與心臟功能不相符的狀況,如果不及時發(fā)現并進行及時預防治療的話,心功能不全的癥狀會不斷惡化和加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的可能性和風險性也會大幅提升。因此,針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在臨床中及時診療并聯(lián)合倍他樂克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王明建.倍他樂克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20(3):438-439.
[2]劉錦濤,李應東.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80例[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0,12(6):82.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