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西門子Artis Zeego 在雜交手術室動脈瘤夾閉術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對在雜交手術室西門子Artis Zeego進行動脈瘤夾閉手術的82例患者經股動脈穿刺行全腦血管造影并使用5sDSA進行CT三維重建,對獲得的圖像進行影像學分析,并引導手術。結果 82例患者全部清晰顯示動脈瘤具體位置,動脈瘤夾閉后CT三維重建顯示76例患者位置良好,6例患者需要微調整夾位,最終82例患者術后恢復良好。結論 西門子Artis Zeego 在雜交手術室動脈瘤夾閉術具有較大的臨床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西門子Artis Zeego;動脈瘤;臨床應用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1月在雜交手術室西門子Artis Zeego 八軸多功能數(shù)字平板檢測器血管造影系統(tǒng)引導下動脈瘤夾閉術的82例患者,其中男48例,女34例;年齡45~70歲。內容包括大腦中動脈瘤夾閉18例,前交通動脈瘤夾閉12例,后交通動脈瘤夾閉36例,多發(fā)動脈瘤夾閉11例,其中巨大動脈瘤切開夾閉5例,均獲得成功。
1.2方法 使用西門子Artis Zeego八軸多功能數(shù)字平板檢測器血管造影系統(tǒng),經股動脈穿刺行全腦血管造影,視野FOV為30cm×40cm,采集幀數(shù)12幀/s,行5sDSA旋轉采集,旋轉速度為25°/s,共旋轉200°,用時5S,采集總幀數(shù)為133幀,造影劑參數(shù)設置流速3ml/s,總量15ml,壓力150psl,曝光延遲1s;掃描圖像進行CT三維重建,充分顯示動脈瘤的位置、與鄰近血管的關系;應用重建的CT三維圖像,結合數(shù)字減影的圖像測量瘤頸的大小選擇合適的動脈瘤夾。動脈瘤夾閉后,再次行5sDSA旋轉采集并重建,以多方位顯示動脈瘤夾與臨近血管的關系,在確定動脈瘤無造影劑充盈后,確定動脈瘤夾閉成功。
2 結果
82例患者術前經股動脈穿刺全腦血管造影并進行5sDSA三維重建全部清晰顯示動脈瘤具體位置,動脈瘤夾閉后使用5sDSA進行CT三維重建顯示76例患者位置良好,6例患者需要微調整夾位,最終82例患者術后恢復良好。
3 討論
3.1西門子Artis Zeego 5sDSA成像的技術特點 西門子Artis Zeego 5sDSA是一種由平板數(shù)字減影血管機三維旋轉C臂采集數(shù)據(jù),由計算機重建圖像的掃描技術。其產生三維血管圖像最早應用于神經介入領域,近年來其CT樣斷層圖像也逐步應用于非血管介入診療領域。在雜交手術中,利用DSA機的數(shù)字減影圖像,可獲得直觀的即時影像信息,又可利用5sDSA三維CT圖像,得到傳統(tǒng)DSA無法得到的三維立體解剖信息,有利于手術方案的制定、術中即時觀察手術情況及術后檢驗治療效果,判斷有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在手術質量保證方面具有較大的臨床價值和意義。
3.2西門子Artis Zeego在動脈瘤夾閉術中的應用 在動脈瘤夾閉術中,西門子Artis Zeego 數(shù)字減影圖像能直觀的觀察血管的走行結構并能清晰的顯示瘤體的具體位置,5sDSA的CT三維重建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動脈瘤及其周邊血管的解剖關系,清楚顯示動脈瘤形態(tài),便于術前設計開顱路徑,術中觀察瘤體位置,評估術中的風險并及時進行干預,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3.3西門子Artis Zeego 允許將等中心的位置調至相應醫(yī)師的高度,這是一個巨大的優(yōu)勢, 尤其是在醫(yī)師穿戴厚重鉛服進行股動脈穿刺腦血管造影過程中,也減少了醫(yī)師及患者接受的x線輻射劑量,公認的照射劑量比傳統(tǒng)DSA系統(tǒng)可降低50%[1]。
3.4西門子Artis Zeego與傳統(tǒng)DSA技術的優(yōu)勢比較 西門子Artis Zeego 具有清晰的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功能,還有Dyna CT掃描功能,配備了獨創(chuàng)性的大容積平板CT重建功能,掃描范圍達40cm,重建影像的覆蓋范圍也達25cm,雙容積一次完成成像可以同時顯示不同的高密度影像,如充盈造影劑的血管和動脈瘤夾。三維路徑圖將三維血管影像與實時路途融合在一起,在手術過程中提供實時插管路徑的引導,與傳統(tǒng)DSA相比提高了手術的準確性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王志康,孫建軍,章偉敏.平板DSA和Ⅱ/TV DSA在透視下的影像質量和輻射劑量比較[J].中華放射醫(yī)學與防護雜志,2006,26(4):392-395.
[2]Gailloud P,Oishi S,Murphy K. Three-dimensional fusion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new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for simultaneous three-dimensional rendering of osseous and vascular information obtained during rotational angiography[J].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2005,908-911.
[3]Hirai T,Korogi Y,Ono K. Pseudostenosis phenomenon at volume-rendered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angiography of intracranial arteries:frequency,location,and effect on image evaluation[J].Radiology,2004,882-887.
[4]趙亮,王嵇,許建榮.三維重建結合手術體位改變在腦動脈瘤介入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1,11:909-912.
[5]王金龍,凌鋒,張鴻祺.旋轉DSA及三維重建技術在顱內動脈瘤介入治療中的價值[J].放射學實踐,2004,11:791-794.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