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美國第一狙擊手的克里斯·凱爾說,縱觀歷史,美國要比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更適合稱為“槍打造出的國家”,一語道出美國與槍支之間的淵源。
16世紀時,早期殖民者憑借槍械獲得了土地,然后調轉槍口,推翻了當時的宗主國國王和他的軍隊,贏得了獨立。牛仔和平民們依靠手中的轉輪手槍和步槍,一邊謀生一邊在與印第安人的沖突中占得先機。1633年,普利茅斯殖民地(曾是英格蘭的殖民地,現(xiàn)屬美國的馬薩諸塞州)頒布法律,規(guī)定成年男子必須擁有一支火槍、一條子彈帶、兩磅火藥和十磅子彈。槍支儼然已經(jīng)成為當?shù)厝松畹谋匦杵?。其深層的原因是,在當時混亂紛雜的環(huán)境下,沒有有力的政府組織能提供有效的防衛(wèi)措施,因而槍支在保障人身安全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1791年,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獲得通過。在法案第二條就赫然寫道: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受侵犯,并強調:這是一種天賦權利。由是,美國公民持槍有了法理依據(jù),美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至今僅有的一個公民擁有普遍持槍權利的國家。
事情自然還有另外一面,槍有多好就能有多壞。
比如,暗殺事件。美國歷史上死于槍擊的總統(tǒng)就有四位之多,第16任總統(tǒng)林肯、第20任總統(tǒng)加菲爾德、第25任總統(tǒng)麥金萊、第35任總統(tǒng)肯尼迪。此外,更為嚴重的是在民間頻發(fā)的槍擊案,每年數(shù)以萬計的人死于槍擊事件。涉槍暴力讓槍支散發(fā)著緊張恐怖的氣息。
亦正亦邪的槍支讓持槍派與禁槍派爭論不休。美國政府也一再通過修訂法令,以加強對個人持槍的管理。
美國之槍曾是美國人冒險、創(chuàng)造與犧牲精神的歷史見證與象征,令許多美國人引以為傲,然而,槍之下的陰影卻也是美國歷史另一面的真實。
(除標注外圖片均選自《十桿槍》,由中信出版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