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亞健康定義,第二部分亞健康病因病機、臨床分類、常見癥狀,第三部分亞健康中西醫(yī)預防和治療。
關鍵詞:中西醫(yī);亞健康;常見癥狀;預防治療
亞健康是一種臨界狀態(tài),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的人,雖然沒有明確的疾病,但卻出現(xiàn)精神活力、適應能力和反應能力的下降,如果這種狀態(tài)不能得到及時的糾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亞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狀態(tài),這是一類次等健康狀態(tài),是處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tài),故又有\(zhòng)"次健康\"、\"第三狀態(tài)\"、\"中間狀態(tài)\"、\"游移狀態(tài)\"、\"灰色狀態(tài)\"等的稱謂,我國普遍稱為\"亞健康狀態(tài)\"。
中醫(yī)學認為:飲食不節(jié)、起居無常、情志不遂、勞逸無度、年老體衰等均可引起臟腑氣血陰陽失調(不平衡),或內(nèi)生五邪,或耗傷正氣,從而導致亞健康狀態(tài)。
1 病因病機
《素問·上古天真論》云:\"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nèi)守,病安從來。\"明確提出了預防為主的防病、治病思想,主張如果做到\"恬淡虛無\"、\"精神內(nèi)守\"就不會生病。所以要調治亞健康,首先就要克服精神緊張、壓力過大?!端貑枴に臍庹{神大論》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所謂\"未病\"、\"未亂\"就是疾病的征兆,是質變?yōu)榧膊〉牧孔冞^程,也就是現(xiàn)在的亞健康狀態(tài),說明中醫(yī)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jīng)意識到調理亞健康比治療疾病更重要。
中醫(yī)學認為,人體的健康是人與自然、社會相互協(xié)調,以及自身陰陽動態(tài)平衡的結果,即:\"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如果陰陽失衡即可產(chǎn)生亞健康狀態(tài)乃至疾病。
1.1飲食不合理 當機體攝入熱量過多或營養(yǎng)貧乏時,都可導致機體功能失調。過量吸煙、酗酒、睡眠不足、缺少運動、情緒低落、心理障礙以及大氣污染、長期接觸有毒物品,也可出現(xiàn)這種狀態(tài)。
1.2休息不足,特別是睡眠不足 起居無規(guī)律、作息不正常已經(jīng)成為常見病因。對于青少年,由于影視、網(wǎng)絡、游戲、跳舞、打牌、麻將等娛樂,以及備考開夜車等,常打亂生活規(guī)律;成人有時候也會因為娛樂(如打牌、麻將)、看護患者而影響到休息。
1.3心理過度緊張,壓力太大 特別是白領人士,身體運動不足,精力、體力透支。《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提出:\"悲勝怒\"、\"喜勝憂\"、\"思勝悲\"、\"怒勝思\"、\"恐勝喜\"等學說,認為不同情志之間會有相互制約的作用,這就是\"五志相勝\"理論。
1.4長久的不良情緒影響。
1.5過度疲勞造成的精力、體力透支 由于競爭的日趨激烈,人們用心、用腦過度,身體的主要器官長期處于入不敷出的非正常負荷狀態(tài)。
1.6人體的自老化 表現(xiàn)出體力不足、精力不支、社會適應能力降低。
1.7現(xiàn)代疾?。ㄐ哪X血管疾病、腫瘤等)的前期 在發(fā)病前,人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不會出現(xiàn)器質性病變,但在功能上已經(jīng)發(fā)生了障礙,如胸悶氣短、頭暈目眩、失眠健忘等。
1.8人體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時期 即使是健康人,也會在一個特定的時期內(nèi)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例如女性在月經(jīng)來潮前表現(xiàn)出的煩躁、不安、情緒不穩(wěn)、易激動等。
另外,從事電腦工作的IT工作者也是亞健康的主要群體,由于長期操作電腦,易引發(fā)很多電腦病。如:鼠標手、頸椎病、屏幕臉等,IT健康人建議電腦工作者,每工作1h就要起身休息,舒展筋骨遠離亞健康。平時要加強體育鍛煉,不要總是對著電腦,能不用的時候盡量少用。
2 臨床分類
2.1軀體亞健康 學生營養(yǎng)過剩和營養(yǎng)失衡同時存在,體質較弱。
2.2心理亞健康 來自家庭、學校的壓力,引發(fā)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反復心理、自卑心理、厭學心理等,抗挫折能力較差。
2.3情感亞健康 本應關心社會,對生活充滿熱情,但實際上他們對很多事情都很冷漠,使自己的\"心理領空\"越來越狹小。
2.4思想亞健康 思想表面化,脆弱、不堅定,容易接受外界刺激并改變自我。
2.5行為亞健康 表現(xiàn)為行為上的程式化,時間長了容易產(chǎn)生行為上的偏激。
3 常見癥狀
3.1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是否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是忘記很多事情,在進行學習工作時,容易走神,無法集中自己的精力,其實這些都是心理亞健康的一種表現(xiàn)。
3.2思維緩慢、反應遲鈍 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想問題時有些困難,與人交流時,腦海中偶爾\"短路\"大腦的反應變慢,與人交談時,總會慢上半拍時,那么就說明你是處于一種亞健康的狀態(tài)了。
3.3長時間的不良情緒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出現(xiàn)不良情緒,一般來說都能自我調整,如果不及時的注意心理保健,有可能就會惡化,出現(xiàn)抑郁癥、焦慮癥等心理疾病。
3.4不自信,安全感不夠 如果你發(fā)現(xiàn)越來越不自信,總是對未來優(yōu)慮,喜歡獨處,回避社會。
4 預防和治療
4.1飲食有度 \"食\"對于調養(yǎng)身體亞健康意義非凡,合理飲食,五谷雜糧有利健康?!端貑杘藏氣法時論》中所說\"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當是對合理飲食的極好指導。
4.2起居有常 長期的睡眠時間不足,容易導致疲勞積累、情緒暴躁以及思維能力下降;睡眠質量不好,也容易導致頸椎病等疾病的纏身?!秲?nèi)經(jīng)》所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反之,就會導致體弱多病。
4.3營養(yǎng)均衡 微量元素鋅、硒、維生素B1、B2等多種元素都與人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有關,除了做到一日三餐全面均衡適量外,還可以補充復合維生素等。中醫(yī)理論認為健康人應是平衡協(xié)調的有機體,《素問o生氣通天論》有文:\"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這里的\"平\"與\"秘\"均指平衡,以陰陽為綱指出平衡是\"精神治\"即身心健康的根本。
4.4經(jīng)常鍛煉 現(xiàn)代人熱衷于都市生活忙于事業(yè),身體鍛煉的時間越來越少。加強自我運動可以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在古代,體育調養(yǎng)稱為導引,就是宣導氣血、伸展肢體,用以防病治病。其特點是\"形、意、氣\"三者相結合,即運動肢體身軀以練形,鍛煉呼吸以練氣,并以意導氣行。
4.5適度勞逸 適度勞逸是健康之母,人體生物鐘正常運轉是健康保證,而生物鐘\"錯點\"便是亞健康的開始。適量運動可促進血行,疏通經(jīng)絡,改善體質,增強機能,但過勞則傷津耗氣。
4.6身心平衡 接受相關的心理干預治療,學會正確面對各種壓力,調整心態(tài),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調適能力,改善心理素質,使心理狀態(tài)盡可能地保持平衡。《內(nèi)經(jīng)》中提出\"悲勝(制約)怒\"、\"恐勝喜\"、\"怒勝思\"、\"喜勝憂\"、\"思勝怒\"等,情志調養(yǎng)就是利用這種情志之間相互制約的關系以避免情志致病,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