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急性腦血栓患者施行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及意義。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腦血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常規(guī)護理模式之上采取早期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的生活能力評分、運動能力評分以及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7.5%(39/4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7.5%(35/40),兩組之間的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的生活能力評分、運動能力評分分別為(82.3±7.95)分、(88.4±7.2)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52.6±7.89)分、(65.3±6.9)分,兩組之間的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0.05),具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對急性腦血栓患者采取早期康復護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并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運動能力均有所提高,能有效降低腦血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性腦血栓;早期康復護理;護理效果
腦血栓是臨床上常見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該病主要是由于腦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造成血液流速減慢,血液中的物質就會聚集在血管壁上,從而形成血栓,當血栓變大脫落,就會造成腦血管阻塞,最終導致腦缺血[1]。所以在臨床治療中,要求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才能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本文就對我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急性腦血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并分組采取不同護理方法進行護理,探討分析急性腦血栓患者施行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及意義?,F(xiàn)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急性腦血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中,男51例,女29例,年齡43~85歲,平均年齡(62.1±6.9)歲。其中,36例左側偏癱,44例右側偏癱,兩組患者均排除患有心肝腎等臟器疾病,也排除癡呆患者;兩組患者均符合急性腦血栓診斷標準,患者或家屬均在知情情況下參與試驗,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主要是對患者的脈搏、呼吸、血壓、體溫等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監(jiān)測,并給予患者飲食和生活方面的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模式基礎上給予早期康復護理,主要是根據(jù)患者的實際身體情況,進行肢體運動護理、語言能力和認識能力等方面的護理。
1.3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運動能力(FMA)評分和生活能力(Barthel)評分。并根據(jù)卒中量表進行評分,評分≥96分,<100分,患者生活可以自理,運動能力基本恢復,為痊愈;評分≥85分,<96分,生活基本能自理,運動能力有明顯改善,為顯效;評分≥50,<85,生活能力與運動能力有改善,為有效;評評分<50分,患者生活能力和運動能力基本沒改善,或更嚴重為無效。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研究數(shù)據(jù)以SPSS20.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經?字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護理,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7.5%(39/4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7.5%(35/40),兩組之間的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的生活能力評分、運動能力評分分別為(82.3±7.95)分、(88.4±7.2)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52.6±7.89)分、(65.3±6.9)分,兩組之間的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3討論
患者患上急性腦血栓應該采取及時的治療,防止梗死區(qū)會迅速擴大,及時的治療也有利于降低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的幾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患者的生活能力和運動能力的恢復速率[2]。所以,在臨床上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輔助疾病治療也是非常關鍵的。本文對我院選取的80例急性腦血栓患者分組護理,其中,40例觀察組患者在采用早期康復護理后的疾病治療總有效率為97.5%(39/40),對照組的為87.5%(35/40),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早期康復護理,主要是①肢體運動護理。這主要是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之后,患者臥床期間,為了避免患者健肢功能退化,要指導患者進行簡單的關節(jié)活動,以促進血液流動[3]。并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做起、翻身等運動,防止由于全身肌肉力量的退化,造成肌肉費用情況;還要對患者采取適當?shù)陌茨?,防止肌肉萎縮,或者長時間的臥床出現(xiàn)褥瘡,指導患者進行有簡單到復雜的運動[4]。并要求患者經常更換體位,在這一過程中,要取適當?shù)呐P位,一般是左右臥位交換休息;指導患者進行站立練習,首先幫助患者以35°角做起,堅持10min左右,再慢慢增加座位角度,慢慢增加堅持時間。待患者能自行坐立之后,幫助患者支撐床沿著地站立,并協(xié)助患者進行平地邁步,每天都堅持兩次左右;②語言能力和認知能力的康復護理。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加強語言康復護理,可以通過對患者進行口語示范,讓患者從簡單的發(fā)音開始,并適當進行耳朵聲音感知刺激。由于急性腦血栓會給患者的認知功能造成嚴重的傷害,而認知功能障礙又源于視覺單側忽略,所以在護理過程中,要注意對患者的患側注意力進行加強護理,并告知家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提醒患者患側的注意力[5];③除了上述的兩種康復護理,護理人員還應該給予患者心理護理[6],因為急性腦血栓的發(fā)病人群多為老年患者,所以,很大部分患者會產生相當消極的心理,會出現(xiàn)抑郁或者沮喪情緒,護理人員就應該加強與患者的溝通,經常與患者講暖心的故事,或者舉辦有利于患者疾病恢復的文娛活動,并叮囑家屬多陪伴患者,與患者講話,用真摯的感情去喚醒患者的知覺。增強患者的疾病治療效率,
參考文獻:
[1]曹磊.急性腦血栓患者早期康復護理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07(21):244-245.
[2]趙霞.對急性腦血栓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18(11):162-163.
[3]曾小群.急性腦血栓早期康復護理的療效觀察[J].中外醫(yī)療,2011,30(12):150-151.
[4]呂華,李芙蓉,李佳,等.82例急性腦血栓形成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醫(yī)藥前沿,2014,(12):24-25.
[5]朱芬英.急性腦血栓患者早期康復護理的臨床研究[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20(11):151-152.
[6]陳月紅,蔣建波.急性腦血栓形成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6):172-173.
編輯/馮焱